宏圆法师金刚经第3讲笔记(四无量心和五蕴皆空金刚经系列导读之二十五)

宏圆法师金刚经第3讲笔记(四无量心和五蕴皆空金刚经系列导读之二十五)(1)

于晓非教授

上次我们讲了修行世俗谛菩提心的一个修法,这个修法是给大根器众生讲的;对多数修行者来说,也许没有勇气、胆识修这样的法。有没有大家都能接受的修法呢?有的。

四无量心

我的佛法传承里,老师告诉我,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有一个很重要的修法,就是修四无量心。哪四个无量的心?慈无量的心,悲无量的心,喜无量的心,舍无量的心,慈悲喜舍,就是要对众生生起无量的慈悲喜舍的心。什么是慈?就是愿一切众生都得到快乐,就是予众生以乐。什么叫悲呢?悲就是愿一切众生脱离苦难,拔苦脱苦叫悲。喜就是令一切众生欢喜。舍是“平等”的意思,视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修四无量心,是修习世俗谛菩提心的入手修法,是修习世俗谛菩提心的基础。

以舍而始

从表达上,排列顺序是慈、悲、喜、舍;但是我的老师讲,修四无量心首先应该修舍,就是修平等的心,因为只有把平等的心修好了,慈悲喜这些无量的心,才能够施与一切众生而无有分别。所以首先要修舍,要修平等。

在平等当中要抓住一个要害。我们凡夫心中最不能平等对待的是什么?就是怨与亲的平等。什么叫怨亲不能平等?怨就是怨恨的人,伤害过你的人,打击过你的人,在心中对他充满了怨恨的人;另一方是亲人,关心你、爱护你、疼爱你的人。对于我们凡夫来讲,最不能做到的平等,就是对怨与亲这两类人能平等对待,所以修舍修平等,就抓住这个要害去修。

宏圆法师金刚经第3讲笔记(四无量心和五蕴皆空金刚经系列导读之二十五)(2)

释迦牟尼讲经

怎么修舍?要做这样的观想:在自己面前,左边跟右边,站着两队人,左边是亲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老公、妻子、情人——就是心中最疼爱的人,也是最关心自己的人;右边是这一生最讨厌的人,伤害、迫害、欺骗、打击过自己,不要说见到,想到他们心里都冒火,见了面恨不得揍一顿,让自己心中充满嗔恨的人,站在右边。左边是亲人,右边是自己怨恨的人,把这两排人观想成就,然后进一步观想:这一生一世,有这么多疼爱、关心自己的人,还有这些怨亲债主,他们打击、迫害自己——一定要从三世因果、多生累劫、生生世世去观想: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业力所感。

这些疼爱过自己的人,往昔自己也疼爱过,而那些伤害自己的人,其实是还债,自己往昔一定是伤害过人家。所以这些爱和恨自己的人,其实都是自己多生累劫的相似相续的过程中的业报而已,而且是无常的,它会变。今天是情人,明天可能变成最讨厌的人;今天是自己忌恨的人,也许明天一个什么因缘,又对自己做出重大付出,成为了恩人,这都是有可能的。今生是亲人,来生也许是敌人;今生是所恨的人,也许来生就是疼爱的人。所以把时间尺度拉长,从多生累劫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生世世的,相似相续的过程来看待这件事情,其实怨亲是平等的,所以要把这两队人观平等。不能过度地对亲人具有更多的贪爱,不能对怨恨的人施以嗔恨,要把这两队人观成平等的。这就是修四无量心的舍无量心,修平等。

慈无量心

慈就是施与众生以快乐,慈无量心的修法是,要观想一位在这一生一世中对自己施与了最大慈爱的人。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母亲,可以观想自己母亲,观想这一生一世给自己带来最大慈爱的人,要观想她对自己种种的爱,给自己带来的种种快乐,内心生起知恩、念恩、报恩之心,这是第一。观想成就后,把它扩大,其实想一想,我的母亲对我有着巨大的慈爱,那天下的母亲不都是对自己的儿女有着巨大的慈爱吗?即便在我们人类看起来很恐怖的老虎,老虎妈妈对老虎的儿女也是充满着慈爱。要把这慈爱的心扩大,这是第二。第三,在转而观想自己,其实生生世世,众生都是互为父母,天下众生都做过自己的父母,自己也做过天下众生的父母,这种慈爱的心,要遍及一切众生,要把母亲对自己的慈爱的心,遍及为自己对一切众生的慈爱的心。这就是修慈无量心。

悲无量心

慈无量心修好了,修悲无量心。悲是脱苦,怎么观修?观修我们世间一个极其苦难的众生,比如说观修乞丐,甚至观修屠宰场里即将被屠杀的那些众生,他们的痛苦,生起对他们的无限悲心;我的一切修行,当下的一切努力,我的功德,都要施与这些众生,令这些众生离开这些苦难的状态,这就是修悲无量心。

喜无量心

慈悲无量心修成就了,修喜无量心,喜就是令众生欢喜。修慈无量心时,把快乐施与众生,众生很欢喜;修悲无量心时,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把修行功德施与众生,让众生脱离苦难,而脱离苦难的众生,生起了欢喜。我们要把修行慈无量心、悲无量心而给众生带来的欢喜,给持续下去。修行大乘佛法的人,每时每刻的发心都是慈无量心,都是悲无量心,而且都是喜无量心,也就是令众生得快乐,令众生脱苦难。把这个喜无量心持续下去,保持住。

这就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法。传承里讲,四无量心的修法,是修世俗谛菩提心入手的基础法。四无量心修成就了,就要把它进而观想成世俗谛菩提心。作为大乘佛法修行者,我们在做什么呢?其实就在做一件事:度一切众生走向究竟的解脱。施与众生快乐,令众生脱种种苦难,让众生有种种欢喜,那施与众生究竟的快乐,令众生脱离究竟的痛苦,给众生以究竟的欢乐,是什么?就是涅槃。所以修好四无量心,进而就能够修世俗谛菩提心。

五蕴

修世俗谛菩提心的同时,还要修胜义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要观世间万法是空,比如,佛教对世间的万法、万事万物,有一个分类方式,把世间一切事物分成五类,即“五蕴”。“蕴”是“聚合”的意思,就是缘生聚合的我们世间万事万物的五种状态,起名叫色、受、想、行、识。

为首的色蕴跟结尾的识蕴是两个极端。色蕴是纯粹的物质的存在形态,比如说山河大地、桌椅板凳、日月星辰,比如说我们人的有形肉体,就是我们生命的色的状态,色是纯物质的存在形态。另一个极端是识,是纯精神的存在形态;我们是众生,不是桌子,因为我们有识,有能动的精神状态,识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其他东西的精神状态。中间的受、想、行,是内在的纯粹的识跟外在的纯粹的色相互作用的时候产生的三种状态。偏于色的受,这种状态偏于客观、偏于物质,而偏于识的行,偏于主观,偏于心识。通俗地讲,比如说桌子上放着一杯热水,你过去就端起来,首先就有一个感受,一下子就把手烫了,有一个被水烫的感觉,这是受。什么是想呢?有了这个受之后,马上会产生一个分别:谁放在桌上这么一杯热水?也不告诉我是杯热水,我过来一端,你看把我手烫了——这是想。行,是在想基础之上的一个更严重的分别,就会想了:这人太讨厌了,我一定得把他查出来,见面揍他一顿——产生了严重的分别。受、想、行,这是通俗的解释。

胜义谛菩提心:观五蕴皆空

佛教把我们凡夫世间的万事万物归为这五大类。讲到这儿,所讲的“空”是“性空”,即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空”是没有,什么没有?凡夫境界上一切存在的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没有,“性空”。怎样修胜义谛菩提心?要坐下来认真观想:色、受、想、行、识五蕴背后,有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比如说我们总认为,自己生存在这世界上,肉体可以变,思想可以变,背后总有一个没变的“我”吧?要观想:“我”有吗?外在的物的世界,有什么能常一不变地独立存在吗?这个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有吗?在受、想、行这些精神活动背后,有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呢?要观,要找,找到最后会发现:真的没有。世间万事万物,色、受、想、行、识,背后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它们不过是种种的缘生事物,是种种缘的临时聚合,所以佛教才称之为“五蕴”。修胜义谛菩提心,就是观五蕴是空。今天讨论的层次上,“空”是“性空”,世间万法,五蕴的存在,都是没有常一不变的独立存在性的存在。把它观成就,就是胜义谛菩提心的修法。

本文由净名精舍根据喜马拉雅FM“于晓非《金刚经》导读”第025讲整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