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听的少年时代歌曲(经典歌曲难以磨灭)

一九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少年时代。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是那个时代我们唱的歌曲。歌声陪伴我们度过了充满阳光的少年时代,歌声陪伴我们成长,给我们以欢笑和泪水,给我们以鼓舞和力量,激励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像《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等一批经典歌曲,始唱于那个年代,至今仍经久不衰,歌词记忆犹新、一字不差,曲调悠扬动听、余音绕梁。这些歌曲陪伴了我们大半生,也影响了我们大半生。在我们的世界观形成中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作者 王秀山

好听的少年时代歌曲(经典歌曲难以磨灭)(1)

老歌年代 王金辉 制图

对音乐的喜爱更增加了我对唱歌的兴趣。

我自幼酷爱音乐,自恃先天有几分音乐细胞,每当唱起喜爱的歌,都能沉浸在歌曲的意境之中,自得其乐,自我陶醉。儿时的梦想是长大当一名音乐指挥家。小学音乐老师评价我乐感好、嗓子亮。我曾在区里组织的歌咏比赛中先后担任过领唱和指挥。老师的赞许,同学们的认可,更增加我几分自信,如今回忆起来,仍充满自豪。

那个年代,学唱歌曲基本上有三个渠道。

一是上音乐课。小学每周有一节音乐课。天性活泼的我们每周都盼着这节课。那时的音乐课不但学唱歌,还开设了音乐欣赏内容。老师用手摇唱片机放一些中外名曲,使我们有机会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老师是音乐专科毕业,弹得一手好钢琴,很令我们羡慕。随着老师熟练的弹奏,美妙的乐曲从老师的指尖滑出,这时我们徜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享受着音乐带来的那份快乐。小学几年的音乐课,我学会了很多好听的歌,至今仍在传唱。有些歌名都忘了,但一听到熟悉的旋律,就可以完整地唱下来。

二是听广播。那时收音机里的少儿节目中,特别是《小喇叭》节目,经常教唱一些歌曲,或一首歌反复播送,我们自然就学会唱了。

三是看电影,传唱电影插曲。一般电影插曲都在影片高潮时出现,强烈的画面冲击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更加印象深刻。如电影《英雄儿女》插曲《英雄赞歌》,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等,电影画面和音乐历历在目,这些歌至今唱起仍心潮难平。

回想起来,少年时代会唱的歌曲真不少,按歌词内容分类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儿歌。主要有《小燕子》、《丟手绢》、《种瓜》、《公社里养了一群小鸭子》、《春天在哪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这些儿歌都是刚入小学时学的,充满童趣。特别是《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首,反映了童心无邪,从小拾金不昧,也充分说明一分钱在那个年代的分量。

二、歌唱幸福生活的歌曲。主要有《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的田野》、《在老师身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我们在大地上栽种鲜花》等。这类歌曲中,最著名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记忆犹新,这首歌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词作者乔羽,曲作者刘炽。“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水面倒影着美丽的白塔,四周是绿树红墙,小船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画面,多么优美的歌词,多么悠扬的曲调,时至今日仍传唱不衰,我们不得不感叹经典的力量。我虽已年过六旬,每每唱起仍沉浸其中,感觉童心未泯,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幸福的年代。

三、励志歌曲。主要有《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花儿朵朵向太阳》、《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我清楚的记得,《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由郭沫若作词,第一段歌词是“我们新中国的儿童,我们新少年的先锋,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险,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每次少先队开展活动(过队日)都要唱。不知何时,《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成为少年先锋队的队歌了。现如今,每逢重大庄严的活动,系着鲜艳的红领巾的少年们激情地高唱这首歌,听着熟悉的乐曲和歌词,我仍为之动容。

四、学雷锋歌曲。主要有《学习雷锋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抢》、《我们要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唱支山歌给党听》等。1963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全国迅即掀起了学雷锋的热潮。在这个热潮中,诞生了这些歌曲。其中以《学习雷锋好榜样》流传最为广泛,至今歌词耳熟能详。学雷锋活动的开展,使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人们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振,那种全国上下团结向上的精神状态,记忆犹新,令人怀念。

五、历史歌曲。主要有《卖报歌》、《五月的鲜花》、《准备好了么》、《歌唱英雄王二小》、《南泥湾》、《大生产》、《二月里来》、《保卫黄河》、《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游击队之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演唱这类歌曲,更主要的是学习一些历史知识,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眼前呈现的是中国革命的波澜画卷。像《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是电影《青春之歌》的插曲,反映的是大革命时期,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用鲜血浇灌自由之花的情景,曲调深沉哀婉。记得小学四、五年级时,每到清明节,学校都组织我们去八宝山革命公墓扫墓,扫墓仪式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演唱《五月的鲜花》。置身特殊的环境和氛围,一曲下来,很多同学都泪洒衣襟。童心纯真无邪,心无旁骛。那份纯真真是难能可贵,令人唏嘘。

六、声援亚非拉人民革命的歌曲。主要有《要古巴,不要美国佬》、《哈瓦那的孩子》、《我是一个黑孩子》、《黑孩子赛琳娜》等。我们从所唱的歌中和所受的教育中得知,在地球的另一端有个国家叫古巴,这个国家盛产糖,被称为“最甜的国家”,由于帝国主义的压迫,变成了“最苦的国家”。这个国家的领袖叫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我们已经获得解放的人民,要支援兄弟的国家。那时的兄弟国家还有越南、阿尔巴尼亚等。

七、外国歌曲,主要是前苏联歌曲。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很难听到前苏联歌曲。我是因为参加了音乐课外活动小组,得到老师给“开小灶”。音乐老师经历了五十年代中苏友好的蜜月期,收藏了一些苏联歌曲唱片。主要有《喀秋莎》、《纺织姑娘》、《红莓花儿开》、《小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共青团之歌》等。随着唱片的转动,我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外国歌曲也这样好听!不禁想起一位名人所说:音乐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当时音乐老师千叮咛万嘱咐我们不要在外公开唱,想来真是五味杂陈,又心酸又好笑。

八、电影歌曲。这是内容最多的。印象深刻的有《英雄赞歌》(电影《英雄儿女》插曲)、《我的祖国》(电影《上甘岭》插曲)、《洪湖水,浪打浪》(电影《洪湖赤卫队》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电影《红日》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插曲)……太多了!那时每上映一部新电影,我们就传唱其中的插曲,几乎会唱所有看过电影的插曲。

在那个没有电视,没有光盘磁带,更没有mp3、mp4的年代,唱歌成了我们少年时代不可缺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精神的文化的享受。通过唱歌,愉悦心情、陶冶情操;通过唱歌,抒发情怀、放飞理想;通过唱歌发奋立志、畅想未来。歌声中有我们的欢乐和悲伤,有我们的理想和向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