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猫换太子历史上一共有几种说法(故事背后的史实)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的后妃勾结外戚集团依靠裙带关系施展手腕、干预政治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女主秉政的情况基本纵贯整个中国古代,其中西汉之吕后、北魏之冯太后、辽代萧太后、清代慈禧太后等女性政治家均运用政治谋略,操纵过一代国运,而唐代武则天甚至成为一代女皇,建立过短暂的“大周”政权。其实,在宋代,同样出现过女主秉政的情况,她权倾一时,她便是北宋中期的刘太后。他还有一个更知名的名号——“狸猫换太子”故事中的坏太后!

狸猫换太子历史上一共有几种说法(故事背后的史实)(1)

狸猫换太子电视剧

“狸猫换太子”故事大多人都耳熟能详,故事梗概大约是:宋真宗的妃子刘氏、李氏在真宗晚年同时怀孕,为了争当正宫娘娘,刘妃工于心计,将李氏所生之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孽。真宗大怒,将李妃打入冷宫,而将刘妃立为皇后。后来,天怒人怨,刘妃所生之子夭折,而李妃所生男婴在经过波折后被立为太子,并登上皇位,这就是仁宗。在包拯的帮助下,仁宗得知真相,并与已双目失明的李妃相认,而已升为皇太后的刘氏则畏罪自缢而死。

很多种戏剧种都有“狸猫换太子”的剧目

这个故事虽是虚构,其中却有着历史的影子。“仁宗认母”之事的确是确凿的史实,故事中的刘太后也确有其人。不过相比较于戏剧的波澜曲折,史实却是皆大欢喜。这其中便能充分体现出刘太后的政治智慧。

刘太后是四川人,家里面只是寻常做小买卖的人家,自小父母双亡,由姥姥抚育长大,据说擅长摇拨浪鼓。刘太后年龄很小时就嫁给一位银匠,后迁居到东京开封。也是机缘巧合,老板娘刘氏被微服出巡的宋太宗第三子赵恒看上,弄到自己府中。赵恒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他登基后依旧宠幸刘氏,最后册封刘氏为皇后。

刘太后虽然没有多少文化,却善于学习,同时富有政治天赋,史称:“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真宗退朝,阅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闱中有事,辄傅以故实相对。”宋真宗晚年,因中风而半身不遂,同时脑子也日渐糊涂,于是军国大事多由刘皇后处分,这仿佛就是武则天因唐高宗多病而逐渐总揽朝政的翻版。

狸猫换太子历史上一共有几种说法(故事背后的史实)(2)

电视剧中的刘太后

宋真宗先后生有数子,均夭折,刘皇后也未尝得子。不过,刘皇后身边的一位侍女李氏跟宋真宗云雨一度,便生下一个男孩。宋真宗对这位独子疼爱有加,而刘皇后却横刀夺爱,将侍女的孩子据为己有,真宗心知肚明却不说,侍女李氏处境险恶不敢乱言,朝廷内外也大多以为此子就是刘皇后所生。由于是宋真宗独子,这位叫赵祯的孩子后来顺利登基,即宋仁宗。

宋真宗临驾崩后宋仁宗仅13岁,刘太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北宋朝廷最有权势的人。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她的政治手腕得以充分施展,朝廷大臣五一是她对手,在对此也不得不刮目相看。宋仁宗正式亲政前,她就是事实上的宋朝最高统治者,时间长达11年。

关于刘太后虽然大权在握,但她的“辅政”却可以用“识大体”来概括。她没有杀戮重臣、也没有重用自己娘家的亲戚、没有变更朝廷制度,更没有废立皇帝,她只是掌权而已。同时她也注意锻炼年幼的宋仁宗的政治能力,虽然恋权,最后也顺利还权。史书上对于刘太后也有着较为客观的评价:“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 认为刘太后有吕后、武则天之才,而无吕后、武则天之恶。

狸猫换太子历史上一共有几种说法(故事背后的史实)(3)

宋仁宗

有一大臣程琳谄媚于太后,献上《武后临朝图》,把刘太后比作当代武则天,想劝进刘太后为女皇,自己好投机取巧。此时的刘太后倒没有头脑发热,她知道除去少数宵小搞投机以外,举国上下没有人支持她实现女皇梦。于是,颇识大体的刘太后做出一番政治表演:她立刻把图抛在地上,呵斥道:“我不能对不起前辈!我不是、也不想作武则天第二!”此言一出,可谓是“识大体”的刘太后向朝臣、向天下万民所做出的政治承诺,而这一承诺她也的确坚守到最后。

在刘太后“垂帘听政”的第十年,宋仁宗真正的生母李氏病逝。李氏生前步履薄冰,对宋仁宗的身世不敢声张半句,对此,刘太后心知肚明,在她去世前封其为“宸妃” ,她死后也打算以妃子之礼埋葬。然而,一个小插曲发生了。当朝宰相吕夷简入宫进奏,李妃葬礼“礼宜从厚”。吕夷简对刘太后当年抢人子为己子的事情很清楚,刘太后也是聪明人,特意和吕相私下会晤。刘太后所担心地是吕相借题发挥,以厚葬李氏来挑破刘太后“换太子”之事,掀起朝政风波。吕夷简是厚道之人,他坦诚:“为臣所以劝太后您厚葬李宸妃,是想日后保全您刘氏 宗族啊。”刘太后又一次默然了,下诏以皇后礼下葬李氏。

狸猫换太子历史上一共有几种说法(故事背后的史实)(4)

李妃死后次年,刘太后也郁郁而终。刘太后病重之时,口不能言,数次自抚其衣向侍病的仁宗皇帝示意。宋仁宗不解,大臣薛奎忙向解释道:“太后身服天子仪服,怕死后在地下不好见真宗皇帝。”太后着龙袍,恐怕刘太后也是古今第一人。宋仁宗闻之大悟,下诏以皇后仪服埋葬刘太后。

刘太后一死,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便开始反攻倒算。有大臣向一向被蒙在鼓里的宋仁宗进言他并非刘太后亲生,其生母是李宸妃,而李妃是“死于非命”。宋仁宗闻听号恸累日,下诏自责,立即追尊李氏为皇太后,谥号“庄懿”。宋仁宗在刘太后的阴影下生活了二十余年,生母近在咫尺却不识,还据说是死于刘太后之手,天子一怒,自然非同小可。为了查明真相,宋仁宗派人挖出生母李氏的棺木,亲自启视,看有没有任何中毒或被杀等迹象。打开棺材后,只见李宸妃身着皇后服饰,加之水银灌棺保护,颜色如生,安详如初。宋仁宗长叹:“怎能轻信人言呢?”原本一场蓄势而发的政治狂潮消弭于无形中。刘氏宗族依然得到厚待。

这里,我们可以更看出刘太后的政治智慧和“识大体”的政治品格。刘太后听从吕夷简之言,以皇后之礼厚葬宋仁宗生母,从而埋下伏笔,提前浇灭宋仁宗以后知道身世真相必然掀起的“雷霆之怒”,从而保全了刘氏宗族。

“狸猫换太子”的历史真相远没有戏曲演义中的曲折血腥,刘太后亏欠于仁宗生母在前,不过其后厚待、厚葬李氏,总算积极稳妥地将这一段极为敏感的宫廷公案处理地较为完满。从这点看她真可谓“识大体”,算得上一位开明女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