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鲛人(古诗词里的那些织布人)

古诗中的鲛人(古诗词里的那些织布人)(1)

传说嫘祖缫丝养蚕,为千古纺织第一人。时至今日,在家乡,曾被视为土气的家织布渐已走俏,老式织机也被放置在农家乐的景点,供人们怀旧。

家乡有桑树,三两零散,只供小孩家有桑果可吃,或是喂蚕提供桑叶。南方广植桑,多织丝绸。家乡秦地产棉,洁白蓬松如云朵的棉花,可纺棉线,棉线染了,织成颜色各异的格子床单。

小时候,和外婆去棉田摘过棉花,也见过外婆摇着纺车纺棉线。染棉线,好似只有一点点印象。外婆坐织机的条凳上织布,却是印象深刻。那光亮的两个织梭,外婆拿在手上自如穿递,织机咯吱咯吱响。时有邻人捧着自己织好的床单来比较颜色,和外婆说笑拉家常,直至饭时才匆忙回家。

诗句里的纺织,只是凄苦。

孤灯暧不明,寒机晓犹织。

零泪向谁道,鸡鸣徒叹息。

——南北朝·沈约《夜夜曲》

妇人在织房里织布,灯光昏暗。夜深,愈来愈冷,仍是纺织不停歇,直到拂晓天亮。一边织布一边流泪,心里的苦楚不知对谁倾诉。清晨鸡鸣报晓,妇人织布在叹息。

古诗中的鲛人(古诗词里的那些织布人)(2)

最美的织布人,当是天上的织女。诗经里“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说的是耀眼华美的织女星,每天都要移步七回。只是每天移七次,织女也没能织出完整精美的布帛。

汉朝无名诗人,也写了织女。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汉朝·佚名《古诗十九首》

银河的两端,牵牛星和织女星两两相望。织女纤细修长的手,每天都在忙着织布。只因思念爱人,一天也织不出一匹布来,惟见她伤心流泪。

人间的织女,亦是因为思念,心烦意乱在织布。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魏晋·曹植《杂诗七首》

西北有貌美的妇人,织出的丝布绚丽多彩。因为思恋在外的丈夫,她清晨进了织房,拿起织梭,到了午后,仍是没有织出布帛的纹路。

以前,家乡关中每逢有女子出嫁,都会以十来条土织布床单作为陪嫁。这都是做母亲的,在农闲时织好留存。陪嫁的床单越多,床单配色越别致,花样越新颖,这家的新媳妇越被人夸,婆家也更有面子。乡亲邻人都说,要看女,先看母。母勤快能干,女子也错不了。

那时,关中乡村未出嫁的女子,大多已在母亲教导下,学会了织布,纳鞋底,绣鞋垫,擀面条。这是即将成为主妇,料理一个小家衣食的必修课。

诗经里的织妇,想要回娘家看望父母,织布劳作时,她满心欢喜。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葛草长于山谷,枝叶葳蕤。黄鹂在灌木丛里歌唱,声音婉转动听。割了葛草又熬煮,可织细布和粗布,布衣穿上多欢喜。禀告家里的管家,说是想回家。洗了内衣又洗外衣,洗或不洗都分清楚。洗完衣服回家看父母。

古诗中的鲛人(古诗词里的那些织布人)(3)

天下最悲惨的织布人,是《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贤淑美丽的刘兰芝,和丈夫焦仲卿感情很好。可她怎么都入不了婆婆的眼。无故被休后,和焦仲卿双双殉情。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两汉·佚名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十三岁可以织素绢,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衫。天一亮就去织房织布,每天纺织到夜晚也不得停歇。三天织出五匹布,婆婆仍是刁难,嫌弃我偷懒织布慢。不是我不好好纺织,是你家的媳妇实在不好当,婆婆太难相处,太难伺候!

贫贱夫妻百事哀。诗句里的织妇,为着生活终日辛劳,却仍是改变不了生活的凄苦。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唐·孟郊《织妇辞》

织妇的丈夫,是在田里挥锄耕作的农夫。织妇亦是农家女子。嫁给农夫,织女便在织房纺织忙碌。每天都在劳作,身体已是疲劳无力,仍是在织布,没有片刻闲暇歇一歇。织妇哀伤又无奈:为何终日辛勤劳作,织出一匹匹素净洁白的丝绸,身上的衣衫,却是破旧,打着补丁。

古诗中的鲛人(古诗词里的那些织布人)(4)

现在,依然能记起上学时,和同学在教室外的一排女贞树下,朗读背诵《木兰诗》的情景。那时,满树米白的小花朵,馨香弥漫。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花香,和着书中文字的香,是多么美的年少记忆。

-作者-

童话。北方女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