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

这几天喜欢睡前重温相声大师们的作品,实话实说侯宝林只要不带唱的相声都比较适合伴睡(不是说不好,是太熟了而且声音不聒噪),而用来催眠最不能忍的还不是侯大师的《改行》和《空城计》那种相声,而是郭荣起的《打牌论》,那个絮絮叨叨磨磨唧唧的俏皮话越听越精神,有的地方听了八百遍了居然还能嘿嘿乐出来,这大半夜的.......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1)

经典的相声经常听会咂摸出新滋味来,这回笔者就咂摸出来张振圻先生的好了。郭荣起《打牌论》有三个捧哏版本,分别是朱相臣、张振圻和马志存。相对来说笔者比较爱听张振圻捧的,张老在这段相声里话特别少,如果不仔细听还以为郭荣起在说单口相声,类似的段子像《纠纷》也是这样,逗哏基本就是独角戏。这种相声就是典型的一头沉相声。

如果按照现在一些人对捧哏水平的看法判断,那张振圻几乎就是一个毫无水平的捧哏,因为他话少啊,就会“嗯嗯”“啊啊”“是吗?”“嗨!”,按照某些人说法跟拍小电影一样。笔者看法相反,这才是老先生的水平所在。原因如下: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2)

1、捧哏的话如果能减少那就绝不用增加。

捧哏界的扛把子赵佩茹曾经总结过,捧哏用词能少就要少,能用一个字绝不用两个字,语言艺术讲究的精炼本就是捧哏的基本功之一。

2、捧哏话多话少的根据是相声作品的完整和顺畅

比如说《打牌论》,我们不论听多少遍都认为这是一个经典相声,郭荣起的发挥淋漓尽致,整个作品一气呵成毫无磕磕绊绊,这中间如果张振圻、朱相臣、马志存他们多说几句反而影响郭荣起的发挥。

还有个例子比如马志明,他在《纠纷》中和谢天顺的合作就很顺畅,谢天顺的话也是极少。另外一个少马经典《夜来麻将声》是他和于世猷合作的,彼时的于世猷从看大门岗位上过来没几年,再加上他以前和马季合作风格不一样,所以我们听《夜来麻将声》就感觉于世猷有几个地方话多反而给少马“添乱”了。

3、 一头沉相声中捧哏的定位

在一头沉的相声中,捧哏的定位更像是站在舞台上的观众(王文林你别笑),他是替观众在必要的地方接逗哏话的,他的话太多就成了抢戏。而捧哏和观众的最大区别是捧哏对整段相声的台词是提前掌握的,他对每个插话的节点是心中有数的,所以我们听起来整段相声又符合观众的节奏又贴合逗哏的路子,这个作品就显得无比顺畅和完整。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3)

《打牌论》在后来也被其他人改编过,比如郭德纲于谦就在2005年演过一场,如果没听过郭荣起版本的人乍一听郭德纲于谦版本,当时就感觉这相声真棒。当然郭德纲于谦这段相声发挥也不错,于谦彼时的捧哏确实有赵世忠老爷子的风范。不过还是笔者还是那句话,于谦的话稍显多了,有的句子可以省略到三五个字的他却要说十来个字。因此如果听完郭于组合《打牌论》再听郭荣起张振圻版本,你就会觉得郭于组合那个玩意儿差点了。

当然郭于组合毕竟是改编也不是当压箱底的段子,郭荣起那是反复打磨多少年的,光这么比对郭德纲于谦也不太公平。笔者做这个比较的目的就是凸显捧哏话多和话少的对比效果。

因此,一头沉的相声中捧哏好不好全在于相声段子的流畅和完整,而不在于捧哏是否话多是否抢眼。相反,在一头沉相声里还热衷于砸挂洒狗血的捧哏绝不是好捧哏。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4)

说到一头沉相声就不得不提子母哏相声,子母哏相声如今比较流行,很多观众和很多相声组合都喜欢逗哏和捧哏整天在那里掐架甚至动手。在这里笔者的看法是,子母哏和逗哏捧哏互相掐架是不能划等号的。

首先强调一点的是,子母哏和一头沉都不是固定不动的形式,一个作品可以用一头沉方法说,也可以改编成子母哏去说。同理子母哏的相声改编成一头沉相声也不是不可能。到底这个相声适合一头沉还是子母哏一方面是根据相声内容,另一方面也要看人。你让牛群冯巩表演《纠纷》,他们俩妥妥就会改成一个丁文元和一个王德成站在那里吵架,那样他们的《纠纷》也就变成子母哏了。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5)

话说回来,牛群冯巩是迄今为止最成功也是最经典的子母哏相声代表,其他如奇志大兵也是。其实牛群最早说相声也是偏一头沉的,他风格的变化还是来自于冯巩。冯巩最早是逗哏出身,改说捧哏又发挥了他能逗的特点,这对经典子母哏的关键还是在于冯巩。

牛群冯巩的子母哏相声是比较高级的那种,两人有争辩的、有抬杠的、有角色扮演的,有互相吹捧的,有一起合作的,还有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总体来看两个人的风格和相声内容是高度搭配的,这样才能形成1 1大于2的效果。

笔者特意写牛群冯巩的原因是目前有很多相声组合把子母哏走偏了。子母哏本身听起来比一头沉要热闹一些,所以现在有些相声组合里明显那个捧哏不适合走子母哏路线他也要强行和逗哏对呛,有些相声作品本身不适合子母哏形式他也要改编成子母哏来两个人对掐。

相声入门是逗哏还是捧哏(一头沉不代表捧哏水平差)(6)

为什么现在经典相声一段难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相声演员表演偏于浮躁,只看到哪儿热闹往哪儿凑合,而不肯按照相声规律去创作和表演相声,一番热闹之后观众啥也没记住就光知道刚才挺热闹了。

这就导致了有些相声段子开始出现二人转化的趋势,只重热闹不重作品结构和逻辑,作品空洞化和同质化严重,这是必须引起业界重视的问题。

有时候真觉得老一辈相声艺人们的玩意儿真的是很难得,那都是耐着清贫和寂寞打磨出来的。现如今,谁又能耐得住寂寞和诱惑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