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1)

泉州木偶戏至迟于南宋由中原传入,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又分为提线木偶戏和掌中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由演员在幕后通过悬线牵引操作木偶作出符合剧情要求的动作。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2)

提线木偶戏

掌中木偶戏,俗称布袋戏,掌中木偶的头部和手、足用木头雕刻而成,头内部为空,身躯、四肢及服装都是用布料做成的,演出时,将手套入戏偶的服装中,五指分别操作偶头、四肢和躯干进行表演。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3)

掌中木偶戏

掌中木偶戏受到大众的喜爱,除了因为木偶师的表演,还因为掌中木偶的精美,尤其是掌中木偶头。

泉州掌中木偶头,雕刻和粉彩有唐宋古风,轮廓清晰,线条洗练。制作工艺复杂,一般要经过选材、粗坯、精雕、裱纸、磨光、补隙、刷泥、上粉、开脸(绘脸谱)、盖蜡等十几道工序。在木偶头制作中,江加走是最著名的木偶雕刻大师之一。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4)

江加走

江加走,字长清,福建泉州北郊花园头村人,生于1871年,逝于1954年。其父江金榜为木偶头雕刻艺人,他自幼随父学习木偶雕刻与粉彩技艺,习得了50多种木偶头像的雕刻方法以及“平髻”的梳发方式。18岁时,父亲病逝,他继承父业,走上独立创作的雕刻之路。1920年初,他因创作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封神演义》木偶头而声名大振。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5)

江加走木偶头

江加走非常热爱木偶雕刻,在长达七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不断汲取前辈木偶雕刻家的技艺,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物,熟练运用高超的雕刻技法,创造出木偶头二百八十多种,包括生、旦、净、末、丑各行当及各种神怪、动物形象等,作品多达一万多件,促进了木偶戏的发展,对后世木偶雕刻产生深远影响,因而被誉为“木偶之父”,所雕刻的木偶头被称为“加走头”“花园头”。

01

江加走雕“寿星”木偶头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6)

这件江加走雕“寿星”木偶头,高8.7厘米,宽4.4厘米,秃顶,额头高隆,额下数道皱纹,细眼下垂,红唇闭合,须眉皆白,仙气飘飘。

“福禄寿禧”是中国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寿星”被认为是掌管人类寿命的神,象征安康长寿。

民间有逢喜事,请戏班演出的传统,贺喜剧目必不可少,“寿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

02

江加走雕“黑奸”木偶头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7)

这件江加走雕“黑奸”木偶头,高8.8厘米,通宽4厘米,额部粉色,脸谱以白色为底,双眉上扬,怒目圆睁,口涂朱色,嘴唇紧闭,黑髯下垂。

木偶戏脸谱承自真人戏曲。脸谱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白色为底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如曹操。

此件作品,通过细致的五官刻画和白色脸谱的勾勒,生动地呈现出“黑奸”的特质。

03

江加走雕“媒婆”木偶头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8)

这件江加走雕“媒婆”木偶头,高9.2厘米,通宽3.7厘米,为中年妇人,梳着干净利落的苏宗髻(闽南方言,一种媒婆的特殊发髻),面容消瘦,两颊泛有细纹,带着些许媚笑,两片薄唇微张,嘴旁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太阳穴处贴着两片头晕膏提神,一个饱经风霜世故又善于周旋应对的媒婆形象被活灵活现地勾勒出来。

04

江加走雕“吊眉武生”木偶头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9)

这件江加走雕“吊眉武生”木偶头,高8.8厘米,通宽3.7厘米,头戴黑帽,脸颈敷粉,两撇旋涡眉上扬,眼若丹凤,黑白分明,嘴唇紧闭,嘴角微上翘。简单明快,别无他饰,便将一威风凛凛武生刻画出来。

从以上木偶头可以看出江加走雕刻的艺术特征:五官比例夸张,脸谱结构严谨,人物性格突出,整体形象逼真,雕工刻画精致,粉彩上色鲜明,雕刻彩绘紧密结合,颇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

(注:本文作者吴志跃系福建博物院院长,陈萍萍系福建博物院助理馆员)

福建手工雕刻大师(福建传统工艺之美)(10)

《文化生活报》版面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END—

文化生活报社出品

国内统一刊号 | CN35-0042

新媒体责编 | 汪明权

新媒体主编 | 邹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