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教大家做一道传统美食(这道不能吃的菜蕴含着老广们无穷的烹饪智慧)
蛙,在国人的食谱里总能占有一席之地
导报君语
在国内,“蛙”这个名字对大众来说并不陌生,当下大街小巷里的那些时尚餐馆,大多有“麻辣蛙”“火炉蛙”等招牌菜式。
事实上,“蛙”也几乎是国内唯一见到可以公开在菜市场贩卖的两栖类动物——当然,随着最新公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食用蛙”中的大类“虎纹蛙”也即俗称的“田鸡”,已经不能再售卖了。
不过,作为给广东人留下深厚回忆的食物,由虎纹蛙做成的名菜“冬瓜焖田鸡”依旧为老一辈食客所津津乐道。今天,我们不谈吃“田鸡”这趟事,就谈谈为什么田鸡的最佳搭配会是冬瓜。
01
又大又肥的其实是牛蛙
过去,人们提起买“蛙”,大抵不需要区分个清清楚楚;
但是在今天,买“蛙”吃“蛙”都要留个心:根据最新公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目前市场上可以销售食用的蛙类,仅有“牛蛙”一种,而曾经占据市场大半壁江山的“虎纹蛙”,已经被列为禁售动物。
干锅牛蛙
所以,过去大家对牛蛙、虎纹蛙傻傻分不清,确实情有可原;但今时今日若是弄错了,哪可不是件普通事儿了。
牛蛙和虎纹蛙都曾是美食爱好者特别喜欢吃的美味,其中虎纹蛙在广东又有一个俗名——田鸡。部分街坊对牛蛙和田鸡分不清,以为牛蛙就是田鸡。
其实,这两种蛙类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无论是体型还是样子都不同,而且物种产地更是天壤之别。
舶来品——美国牛蛙
我们先从牛蛙的身份说起。个头巨大的牛蛙是地道的“舶来品”,从它的英文名就可以看出来——American bullfrog(即美洲牛蛙),自然地理分布在北美东部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等地。牛蛙体大肉肥,体重可达0.5—1kg,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虎纹蛙
而田鸡则大多数指的是虎纹蛙,自然地理分布在我国南方,也有的地区称其为黄狗、黄皮等,野生种群属于濒危物种,但曾大规模养殖,其肉质细嫩、味美,因此也曾是餐桌常客。
02
广东的“蛙菜”,就是为“田鸡”量身定制
虽然说吃“蛙”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有些细心的食客就发现:自从“田鸡”被禁以后,广东的粤菜馆里,就很少再有“蛙”吃了。
“蛙”是广东人喜欢的美食,但不代表广东人喜欢时下流行的那些“辣牛蛙”“烤牛蛙”。
目前,广州市面上有超过300家以“蛙”为主题的餐厅,原材料绝大部分都是使用“牛蛙”,而其中99%都是以麻辣、香辣的川式、湘式做法为主。
与此同时,曾经以蛙入馔的粤菜,包括“冬瓜焖田鸡”“冲菜蒸田鸡”“啫啫田鸡”“生滚田鸡粥”“荷叶田鸡饭”等,随着“田鸡”被禁后便一夜消失。当下,几乎没有粤菜馆还有这类菜式,也没有见过以“牛蛙”来代替“田鸡”做这些菜的粤菜馆。
有餐饮行家认为,这是因为粤菜里的“蛙”菜,只适合用“田鸡”而不适合用“牛蛙”当主材。所以“田鸡”被禁,这些菜也只能随之销匿。
粤菜之所以独爱“田鸡”,很有可能与古时南方的水田中多产“田鸡”,而后古人又为“田鸡”量身定做了一些菜式的原因有关。
这些“田鸡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如蒸、焖、汤等)突出鲜味,同时这些做法又不会损耗原本肉量不高的田鸡肉(如炸、煎,会让田鸡肉缩小和变韧,口感变差非常明显)。
反之,牛蛙个头比田鸡要大得多,肉量是田鸡的2—3倍,但鲜美程度和田鸡比较却要差得远。因此,牛蛙在一些烤、炸、煎的做法中,肉量肉质损耗不明显,同时还要以浓厚味道的做法来入味。
故此,粤菜里的“蛙菜”,其实自成一体系,主料“田鸡”的特性决定了它的口味和风味。而冬瓜,就是能把田鸡的这种特性发挥到极致的搭配之一。
03
冬瓜提鲜又嫩滑
众所周知,冬瓜的味道清爽,无异味也不带浓甜(个别品种除外),口感可爽可糯(根据烹饪方式不同而不同),所以烹饪可塑性非常大,因此冬瓜既可入汤,也可炒菜、烧菜,甚至是做成经典的菜肴冬瓜盅。
而且从烹饪角度来说,冬瓜还具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吸味,无论是汤的味道,还是酱汁、肉汁的味道,它都能无差别的吸收。所以在做冬瓜菜式的时候,人们往往不会放太杂的材料。然而许多人也认为,冬瓜虽然吸味,但吸收各种味道后的冬瓜,往往会缺乏惹味的香度,只是单纯的“味道丰富”而已。
鉴于这种情况,田鸡作为一种非常鲜的食物,能够满足“冬瓜求鲜”的这种情况——田鸡不仅与冬瓜食性相称,还可以使冬瓜变得鲜甜。比之于肉类中的白肉,田鸡可以使冬瓜更加惹味,而较之于红肉,又更加淡鲜。
而从另一角度看,冬瓜所具有的田园蔬果香味,也能令田鸡的甜味变得清新自然;而在口感上,嫩滑的食感也能令田鸡更加滋润。
总之,以冬瓜提鲜,用量不需很大就能达到效果。因此,这种搭配可以流传下来并被人们所认同和接受。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编辑 | 某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