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父与胡子一年级(胡父与胡子一年级)
终于等到这一天。昨天,小胡班第一次布置了数学作业,回家练习6,7,8,9,10的分成。这个要求孩子熟练掌握,随机提问,能快速打出来。比如,老师说9可以分成3和几?孩子稍微想一下,说9可以分成3和6。
他们课本上,都是从一个情境入手,然后用不同的道具,不同符号给孩子们展示,最后列出式子,总结规律。
大致都是这个样子,从具体的物,到图示,符号,表格,算式,这一系列的阶梯式的抽象过程,就是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孩子们只是理解形象的东西是不会提升思维的,所以我们必须数以及数的关系从文字,图像中抽象出来,让孩子内化在脑海里。
不过,有几个家长能看懂并且灵活的进行拓展延伸教材呢?
估计不多,一年级教材看似简单,实际不好解读,尤其是北师大版,得靠悟性。
其他版本教材设计的都不一样,理念上也不尽相同,所以作为北师的补充,我们平时看看沪教,浙教,人教就可以了。
以北师为中点,往其他版本延伸,其他版本作为北师的补充。
结合我们家小胡的例子,以及我的补充,给大家做一个详细一些,但是不一定完整的解读。
关于10以内加减法的问题,是数的计算最重要,也是起点,所以务必重视。
说之前需要铺垫一句话:关于学具,数学工具,不同年级都不一样,我提倡的就是简单,简约,不花哨。
数学需要好玩,但是也需要枯燥。
好玩是一种乐趣,枯燥的时候往往是理性的时候,在孩子们的世界是这样,所以我们有时候会暂时包装一下给孩子们。
看到他们老师发作业,我心里挺高兴,虽然平时给孩子们玩的数字游戏也挺多,但是没有正儿八经上升到正式的,比如,以作业的形式给孩子讨论。
只是学习,不练习,也不行的,当然这个练习不一定是书面的,通过游戏活动也是可以练习的,当然也可以通过一些电子游戏。
我和小胡走到楼下,我说作业分四部分,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随机提问6,7,8,9,10的分成,我们在楼下把这个这个说一说做一下,用嘴巴就行。
小胡一听,有点不情愿,天气的确比较冷,风也挺大,他想赶紧上楼玩。
作为老师的家长,也是家长,有时候也不够理性,坚持让小胡说完再上去。
他也妥协了。
胡父:你给我说说8的分成?
胡子:8可以分成0和8,1和7,2和6……。
这个分成孩子只靠记忆是很难记住而且不错的,虽然有规律,一个数加1,另外一个数少1。8分成2和6,也可以理解为6和2。
这个分成这家伙说的不熟练,而且也有错的,我虽然没有发火,但是的确生气。
这个东西他早在学前班都已经知道了,现在是这个样子,不过我也知道学前班都是用具体的实物,手指头之类辅助着去说的,现在让他口头的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是有难度的。
又加上这家伙在楼下的环境里,还有小伙伴来来往往喊他玩,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说了8分成2和6,3和……
给我来一句:“爸爸,上面那个是啥?我刚忘了。“
我顿时明白了,2和6下面,他是通过2加1,6减1算出来的(或者数出来的,正着,倒着数),只不过他注意力不集中,忘记了6,他自然也数不出来5。
欣慰的是这家伙不是死记住的,是再根据规律计算。
我又明白了,当孩子心理不情愿或者有些抵触的时候,再简单的问题他就会搞错,甚至胡扯,小胡也不例外。
所以,我就领着他上楼梯,楼梯上我说:小胡,我们走一下说一下,我随机提问你。
小胡:好吧,开心!
(他早就憋着一股劲要上楼了,自然开心)
我说我们组9。
我说7,他瞬间说出来2。
我说5,他一秒钟说出来4。
……
我心里想:这才是你的水平。
到了家里,我们继续作业,这时候他还是挺愿意的,因为我们换了一种方式,基于刚才的反思,我又试探着从基础开始。
胡父:我们先摆一摆,比如6可以等于哪两个数相加?我们摆一摆。
小胡拿出我准备好的数字(当然也可以用扑克牌或者数字卡代替)
6=0 6
=1 5
=2 4
=3 5
=4 2
=5 1
=6 0
小胡摆这个没问题,迅速摆好,其实他在摆的过程用并没有计算,0 6=6不需要计算,0表示没有。
然后根据左边+1,右边-1的规律,他自然也就很快写出来。
为了让他明白,我就简单举个例子,比如我们有6个糖,爸爸2个,你4个。
爸爸如果多吃(加)1个,你呢?
自然数少吃(减)1个了。
摆一摆没问题,因为6会了,其他的也一样的理解。
接下来,我就让他在纸上写出来,也没问题,写的更快。
好的,我们接着试探,说实话孩子在学校具体学的怎么样?家长也只能通过这种沟通,聊天,互动的方式试探才知道。
我说,接下来我们随机提问,我们就用刚才这些题数字宝宝。
比如,我们现在用加法组成8,我拿出一个数字,你说出一些数字和爸爸拿的那个相加等于8。
我挑出5,他说3。
我挑出2,他说6。
我挑出3,他说5。
我挑出6,他说2。
……
回答的还是很快的,差不多一秒或者两秒。
接着升级,我们用减法组数,组成3,还是一样的我挑出一个,你说一个,不过这次是大数减小数。
我挑出5,他说2。
我挑出6,他说3。
……
显然,这个也没问题。
再升级,我觉得今天到这应该复习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我的拓展,有时候我也不确定他怎么回答。
我们来组7,挺好了,和刚才一样。
我挑出6,他说1。
我挑出4,他说3。
我挑出8,他说减1。
(他没中招,躲过)
我挑出“等号“放在桌上。
他想了想说等于7(我明白他的意思)
我挑出“加号”,他说加8。(我也明白)
我挑出“减号”(这个本来是我开玩笑的)
他竟然笑着想了想说减8。
我说为什么?
他说:减减8,就是8。(我没说话,不讨论,只是说有道理)
在孩子的认知里,你不知道他会给你什么无奈,又不知道他会给你什么惊喜,我们认为的应该会的他不会,比如到现在这家伙穿鞋偶尔也会穿反。但是他今天的减减8就是8,让我觉得挺神奇,他隐约明白一点负负得正的道理。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有潜力的,但是我们不知道在哪里?就开始乱挖,到最后真正的潜力其实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平时的生活细节里。
总算告一段落。
第二天中午我去接他,他很开心。
我说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
他说我们数学老师表扬我了,老师提问我们6,7,8,9,10的分成,我很快都回答对了。
第一个,第二个,第四个,第五个小朋友都没回答对,老师批评他们是不是回家没有复习。
胡父:看吧,小胡,昨天爸爸就有预感今天会提问你,果不其然。
所以,你被提问而且回答的很好是不是很开心?
胡子:当然很开心了!
胡父:这就是成就感,有了这种感觉你要记住,以后就这样做。
即便是老师不提问我们也要完成老师的作业,因为我们学习是为了让自己知道更多东西充实自己。
平时我们也要多认识点字,书里锁着很多你喜欢的故事。而文字是打开故事的钥匙,所以你只有多认识字才能看到更多的故事。
第二天,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复习,课本上关于10以内加减法已经学的差不多了,我觉得该复习一下了。
我们趁胜追及,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孩子很开心,不得不感慨自己作为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我自己的学生也会很听我的话,而自己的孩子面对学习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角色不一样了。
所以,如果家长想要教自己的孩子,的确难上加难。
一是需要自己有一些专业知识或者自己愿意去重新学习;
二是有好的方法或者有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常识。
三是需要共情,观察,理解,参与,互动孩子,需要不断打磨自己,不断接受挑战并及时调整。
今天还给媳妇开玩笑说,给小胡互动还是最好提前备备课,我发现备课力度比自己学生还大,这样给他互动还算开心顺畅。
备课的时候除了要结合他们学校学的进行复习,补充,拓展。
还要知道他喜欢什么风格?创设什么情境?
最关键的是不能着急,因为你要明白孩子不是学生,学生听老师的这是中国传统,但是孩子不听家长的却是普遍现象。
接下来,重点来了,我大概领着他梳理了一遍他这单元学过的。
家长们可以作为参考,个别地方插入一些理念给大家。
胡父:小胡,今天上午老师表扬你作业完成的好,我们今天也得好好完成。
胡子:好吧,来吧!
第一环节:数的分成
胡父:今天我们要用白板,用小磁扣,还有数字磁扣,白板笔这些东西,方便。
爸爸先给你拿出来一些磁扣摆在白板上,拿出来8个,颜色一样。
看到这8个磁扣,你能写几个加法算式?
小胡在黑板上写:
1 7=8
2 6=8
3 5=8
……
6 2=8
7 1=8
胡父:不错,写一写完成的不错,现在我们画一画,给每一个式子画一个话,用你们老师教的也行。
不用画完,挑几个吧,那就给3 5=8,配一个图形吧。
第一个问题,就当复习了,如果家长觉得不够,可以多问几个其他的数。
当然,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拓展到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一图四式
胡父:爸爸现在给你画一个图形你来看?
小胡明白我画的意思,在黑板上写上:
2 3=5
3 2=5
5-2=3
5-3=2
其实,这一图四式的理解很多人只是觉得:奥,这是加减逆运算,其实理解太浅了。
这四个等式并不是没有关联的等式,他们都源于一个图,也就是上面那个事实。
可以理解为看待一种事实的四种不同方式。
这种事实存在于自然中,无论是孩子客观还是主观都能发现,认识,理解它,给孩子一定时间就可以。
以上这个事实,可以理解为是对硬币,石头,苹果等的一种抽象,对数学而言,无论是苹果还是硬币都可以理解为小方块这些符号。
好比,教材上的代表1 4=5的这四个图,最具有一般意义的就是第四个,圈圈符号,具有代表意义,统一花朵数量,鸡的数量,球的数量,所以我们从具体的数量到数一定要适当过渡一下。
所以,上述事实不算公式,是自然常识,宇宙早就存在,其实在一只狗的眼里还是婴儿的眼里,这个事实没什么区别。
胡父:小胡同学真棒,你发现没?这四个式子都是从同一个图形里拿出来的。
箭头左边和右边数是一样大,都是5,只不过左边吗5是右边2和3合并得到的,右边的2和3是左边的5分离得到的。
无论我们用数字,符号,文字,他们都是同一个事情的四个方式。
好了,第二环节基本结束,其实,要记住这四种方式,其实只需要知道一种方式,比如2 3=5,其他三个3 2=5,5-2=3,5-3=2也就不需要死记。
这种符号→数字→等式,等式→数字→符号,需要反复给孩子们通过这种互动方式理解,熟悉,熟练,生巧。
第三环节:运算工具
胡父:现在,我们需要来一个计算大挑战,做好准备了吗?
胡子:好了。
胡父:这个游戏我们之前玩过扑克牌,数字货币,计算尺,数字卡片,今天我们直接用我们的数字磁力贴。
第一轮,听好了。
我拿出来一些数字7,贴在白板上,然后摆出:
7 ?=9,小胡秒杀。
我又贴白板上,? 6=9,小胡很快算对。
接下来,5 7=?,7-3=?
9-6=?,10-?=4,?-3=7
……
小胡回答的算是挺快,但是有个问题是他是怎么算的?用什么算的?
小孩子计算加减第一个方法,估计都是用指头计算,甚至几十以内加减法都可以算出来,小胡之前我试过他,也可以。
不过,这个用掰手指头的方法有的学生会延续很久,刚开始孩子们数手指头是一种本能反应,数的起源与发展与我们的身体息息相关,早期人类也喜欢用身体计数。
但是,谁能从手指头,摆一摆的具象过渡到半抽象或者抽象,说明思维发展的快一些,道理知道的明一些。
不过,怎样从手指头过渡到抽象,这个思考其实书上也有线索,比如上海教材。
从具体物,抽象们方格,圆片,再抽象到箭头,最后到数射线。
我们把运算过程,慢慢过渡,慢慢体会,多多体会,经常见面,慢慢的理解深刻了,印在骨子里。
胡父:小胡同学今天很棒,不过爸爸刚才观察有一些计算你用手计算了,虽然很快,但是我们不用手指头,用我们的小脑袋计算,试试?
小胡:啊,有些我不用手,太慢了,有可能会错。
胡父:这是小胡的经验,准确第一,挺好,爸爸今天给你一个工具,你看着工具算你会觉得更好。
我在白板上画了一条数射线,让他观察了一下,其实这个东西很重要,不过有的版本涉及不多,一般也都在一些题目里,比如数字毛毛虫,青蛙跳跳糖之类的。
有了这个工具,孩子们除了能很好的理解数的序概念,还能比较大小,进行运算等。
胡父:小胡,你看着这个数轴计算:
5 4=? 5往右4个格子是几?
7-3=? 7往左3个格子是几?
9-?=4 9向左几个格子是4?或者想得到9,4往右挪几个格子?
?-3=2 哪个数向左3格是2?或者2往右3个格子是几?
此处省略一些题目。
胡父:刚才我看小胡没有掰手指头,也能很快算出来,挺厉害的,以后计算还可以用画数射线的方式,当然有一天你熟练了,就把这根线放在脑袋里。
数射线是重要的数学工具,往往最好的工具,得具有实用性,方便快捷,简单易懂,操作性强。
接下来,介绍一种计算尺。
找两张纸条,打几个格子就能很快制作。(当然用两把尺子也行)
比如,我们做个3 4的运算,我们可以把纸条摆成上面那样,让孩子观察其中规律:
3 1=4
3 2=5
3 3=6
3 4=7
……
引导孩子观察其中规律:与3想加的数字每增加1,我们得到的结果也增加1,看似简单,实则很重要,一旦孩子掌握规律,孩子对于运算这回事他就会尝试寻找规律。
比如,孩子知道了两个数交换顺序相加,结果一样。
他知道了3 5=8,5 3也就知道也是8。
比如,孩子明白了0表示没有,他就知道5836 0,也等于5836。
比如,他知道10×10的百数表左右加减1,上下加减10,他就很容易推理出来相关数。
所以,我们不需要着急只顾让孩子背诵大量彼此毫无关系的算式,没有逻辑意识,对数字的顺序缺乏常识,无法借助逻辑和常识去核对记忆有没有出错。
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当然也需要方法让孩子体验,感悟,观察,总结,内化成自己的思想。
刚才我说了,圆的磁扣,也说了磁力数字,这些都是具体的工具。
也说了手指头,数轴,计算尺,百数表这些辅助孩子计算,找规律的工具。
接下来,我再说一种吧,就是数字树,其他的以后介绍。
胡父:爸爸今天给你介绍一些新朋友,叫数字串串烧!
小胡有兴趣想听一听。
我在黑板上放上一个数字8,然后说怎样用其他方式来表示8。
他写了8等于8,我写了8等于3 5,他接着写8等于4 4。
我接着写了,4等于2 2,他明白了,接着写4等于1 3。
我们就这样一来一回,在我写的过程中,促进了他的理解,有时候认识一个新事物就需要先给孩子开个头,引导一下,适当辅助一下,他才能探究下去。
我写2=1 1,他接着写1等于1 0,我说我们再也写不下去了吧,爸爸能写,他表示不相信,我就给他展示了一下,1还等于1 0,1接着又等于1 0……,没完没了。
其实,我想渗透自然数世界1是组成这个世界的零件。
当然了,第一次画数字树,这种就可以,以后我们可以在书上挂一些明确的运算,规律等。
数字树其实就是帮助孩子总结提炼更多的数学信息,这种在一定框架下自由设计的感觉妙不可言。
孩子小,每天接触新的东西,很有意义!
数学道具,数学思维工具,不需要太多,经常用和课本相关的学具更好,孩子理解更容易,我经常说家长有时候不知道和孩子玩什么数学游戏?需要什么数学工具?
告诉家长,数学游戏都在书上,书上有很多游戏,习题,例题都有这种素材,工具也有不少,直接用就可以了。
好咯,终于说完了,不过理论层面或者更基础的没有说,以后找机会说,比如基数与序数,加减的意义,加减的解决问题,加法加法中的模式,多个数到加减运算等。
不建议孩子做太多口算题卡,尤其是太小的孩子,口算题卡有时候是并不能提升孩子的理解,甚至说是反作用。
但是的确能提升计算正确率,记得是正确率,不是理解力,不过可以偶尔做一下,不过口算题卡做的方式可以有一些花样,即便是做口算题卡也尽量让孩子理解着去做。
再介绍一种很重要工具:简易天平
这个可以买一个,里面送数字卡,数字道具,小奥特曼。
每个小奥特曼代表1,数字道具是6,就代表6,数字卡片是可以随机抽让孩子比较大小,数字运算等方式。
这个小胡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我也引导他去玩比较大小,不过我个人认为玩“平衡”更重要,天平左边和天平右边只要平衡了,无论是不是一样的东西,代表的大小一定是一样的。
家长可以给孩子这样说:
比如,
孩子,天平左边我放了2,右边放6,想要天平平衡怎么办呢?
左边放4,2 4=6。
右边去掉4,6-4=2。
再比如
孩子,现在左边,右边都是空的,那左边是几?右边是几?
左边是0,右边是0。
0和0什么关系?
0=0
我左边放3个小奥特曼,你怎么放天平依然平衡?
右边也放3个。
我右边去掉2个,怎么平衡?
左边也去掉2个。
……
建立等式到概念,平衡的原理,早期的代数思维我们也要从天平里找到好办法。
家长结合自己情况,可以试着操作一下,借助工具,从孩子认知出发,共情关注,建立沟通,多次讨论,慢慢明了。
当然,10以内的加减法通过理解,最后要把它变成孩子记忆中的一种本能,自然而然的东西。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有时候碰到10以内加减法也会错误,都是因为根基不牢。
所以,我们需要通过不同的场合给孩子尽可能营造环境,比如家长可以让孩子拿一个道具放在书包里,没事拿出来看看,扒拉扒拉。
当然,这个也可以做一个,一个纸条正着写1,2,3……8,9。另外一个纸条倒着写10,9,8……3,2,1。
网上搜一搜,自己做一个,领着孩子更有意义,自己做的孩子更感兴趣,有成就感。
有的孩子可能很快,有的可能慢一些,但是无论快慢都需要让孩子经历他该经历的过程,我们不能只关注会不会,对不对,还要关注怎么理解,有没有创造,有没有创新。
10以内加减法还没学完,在孩子学完前后,一定要清晰知道孩子理解掌握情况,不要等到学习20以内加减法再回头学习,得不偿失!
数学的大厦,基础在一二年级,加法,乘法两个翅膀,三年级没有坚硬的翅膀,孩子怎会飞的高呢?
等这单元学完了,我会领着小胡再玩一玩拓展的游戏,比如制作加法减法表,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总结拓展。
好的,希望对一年级家长有用,作为家长都老师,老师的家长,我们一起成长?
孩子的成长没有回头路,学校是不透明的,孩子的情况我们也不可能知道清楚,靠家长通过给孩子沟通,交谈试探出来,及时应对。
政策之下,需要什么家长?勤奋的,重视的,学习的,懂教育的,愿意接受新事物的?
自己思考。
给家长提供几种训练方式:
训练方式一
4 5=?
9-3=?
……
当然,这种比较简单,孩子们应该会,只是时间快慢而已。
训练方式二
6=? ?=? ?
2=?-?=?-?
其实就是让孩子发散思维,逆向思考。
训练方式三
说一个得三个
比如,说一个3 5=8
得到
5 3=8
8-3=5
8-5=3
也就是之前说的一图四式,把加减融合一起,加减互推,知一得三,便于理解加减关系。
训练方式四
2 ?=8
? 3=9
5-?=3
?-5=9
加法减想,减法加想,这个有难度,可以给孩子一些时间思考!
在路上可以口头去算,也就是听算,这个有难度,对孩子记忆力也有要求。
在家里可以写出来算,着是看算,看着算,这个还好!
也可以画着算,画圈圈图,画数轴跳跳图,这样辅助孩子理解深化。
也可以摆着算,小木棒,小圆片之类的放在身边,摆着算出来。
每一种方式都对应了一种思考,摆一摆的肯定是孩子对加减法运算是不熟练的,家长可以一级一级的朝着口算努力。
加油!疫情之下,依然相信有未来!
你相信吗?只要方法得当,形式合适,这个图片上的问题也能很轻松给孩子们聊起来,毕竟这个问题人类早期就知道了,家长可以思考一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