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

大清朝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身为侍女,却历经五朝,代母教导年幼的顺治帝;通晓满蒙文字,参与大清开国之初“冠服”的设计 。

她也曾奉命“手教国书”,作为一代圣主康熙大帝的启蒙老师。

年老后,皇帝怕她孤独,甚至将皇子令其抚养,承欢膝下。去世后,更是以嫔礼厚葬,传说丰厚。

她叫苏茉儿,被清廷后人尊称为苏麻喇姑。她传奇的一生,她与康熙皇帝之间的深情厚谊,让人肃然起敬。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1)

据记载,在她去世后,康熙对她更是有情有义,为见她最后一面,两次降谕,暂停入殓。明明是宫女,康熙却将她以嫔妃的规格下葬。

然而几百年后,专家在河北发现了苏麻喇姑的陵墓。就是这个发现,揭开了康熙、雍正两代大帝的“百年谎言”。

1.《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和康熙的感情,只是传说

说到苏麻喇姑,就不得不提到这部影响力很广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剧中的苏麻喇姑被塑造成了一个比康熙大不了几岁的青春女子形象,与康熙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纠葛,甚至于差点成为康熙的妃子。

最后苏麻却爱上了康熙的老师伍次友,然而,两人却最终因为康熙的原因,并没有走到一起,最后苏麻孤独终老。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2)

一度为苏麻喇姑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情怀而感动,那个温婉善良的女子,那个遇事总能掌控局面的女子,总是在脑海中盘桓,那时候好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苏麻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与康熙帝确实关系密切,然而这种密切的关系却无关感情与风月。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是孝庄文皇后的贴身侍女,史料中的她和孝庄皇后年龄差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康熙的祖母辈,其实上,康熙也以“额娘”称呼她。

她在陪伴年轻时的孝庄时,以自已的刻苦努力和聪慧习得了一身学识,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写得一手好字。并且心灵手巧,以聪明能干博得孝庄的信任和喜爱。

苏麻喇姑的才干,在任何时候,都是不灭的事实。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3)

她因为熟知满蒙文化,对满、蒙、汉三族的服装了如指掌,为此,她参与设计了清朝“冠服”,巧妙融合了三个民族的元素,被后世所认可。

在那个风云诡谲的时代,她作为传话人,在孝庄的安排下,机智地和多尔衮周旋。以极致的聪慧,非凡的才干,化解了一出“篡位”的政治丑剧,从而改写了大清的历史。最终让多尔衮,辅助幼帝入关,开启了大清四百年的基业。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4)

她协助孝庄培养年幼的顺治帝,更在康熙帝幼年期间,经常骑马出宫,悉心照料患有天花的康熙,那对康熙来说,却是莫大的安慰和庇佑。

在康熙回宫后,更是奉孝庄之名,亲自教导康熙帝满文,由于苏麻的启蒙,为康熙的书法造诣达到较高水平奠定了基础。经过苏麻喇姑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康熙帝的各种良好习惯的悉心培养和教导,为他在位60余年,开创“康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麻的一生都与康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并非是电视剧中的卿卿我我,而是辅佐和忠诚,教养与感恩。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5)

2.感念苏麻的付出,康熙对苏麻照顾有加

苏麻喇姑和孝庄太后感情非常深厚,也曾并肩作战,荣辱与共60多年,虽为奴仆,实如姐妹。她们一起历经清初五朝,共同见证了当时的大清由弱到强,由刚建立时的基础薄弱逐渐到鼎盛的全过程。

可是,在这段历史中,苏麻喇姑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更为大清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尤其是在协助孝庄培养当时的顺治皇帝和康熙两位幼主上,真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为大清江山的稳固和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这一切,康熙帝并没有忘却,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多年来,并没有拿苏麻喇姑当婢女看待。一直以来,康熙都像尊称她的奶娘瓜尔佳氏一样尊称她为“额娘”,并让他的皇子公主,称苏麻为祖母。

1687年,孝庄去世,当时年近70的苏麻一度悲伤,不能自已。康熙为抚慰苏麻的孤独,缓解她因孝庄去世而带来的痛苦,主动提出把皇十二子胤祹,交给苏麻代为抚养。而抚养皇子这样的待遇在清朝的律制中,只有“嫔”以上的级别才能有。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6)

也是这一安慰和信任,让苏麻重新焕发了活力,她把自已的一腔心血全部放在了胤祹身上。也就是她的悉心教导,在当年的“九子夺嫡”中,让胤祹免于政治斗争,全身而退,在雍正继位后,被封为郡王,这在当时绝对是少无仅有的。

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日,苏麻喇姑与世长,终年90多岁。

为见苏麻最后一面,出征在外的康熙帝连夜往回赶,并指示皇子让留苏麻喇姑的遗体,等到七天后再行入殓。其实他就是想赶紧回宫,能最后看一眼他的额娘,那个让他尊重的女人。

后来由于路途原因,康熙在行程中再次降旨,让皇子们将苏麻喇姑的遗体再留7天,等到他回宫后再决定。

在为她出殡的那天,现场更是隆重,为表情义,康熙更是下令以,让留在京城的皇子们,除了极个别外确实走不开的,都去送别苏麻喇姑。

尤其是被苏麻一直抚养的皇十二子胤祹,更是难抑悲伤,主动向康熙提出,要自愿为苏麻守灵数日,坚持在一百天内给苏麻送饭,三七诵经。

按照惯例,苏麻喇姑身份只是宫女,相当于一个仆人,不可能享有这么高的礼遇,哪敢打破由皇子供饭、三七诵经的先例呢?

可是,康熙知道后,却依了十二阿哥胤祹的奏请。让他住在殡宫,为苏麻喇姑守灵、供饭、诵经,还让其他的皇子,每天来一个人,轮流着给胤祹做伴。

回想苏麻喇姑为大清所做出的贡献,康熙皇帝为报答她对自己"手教国书,赖其训迪"教导,以有感念苏麻抚养皇子的恩情,康熙皇帝决定以嫔礼为苏麻喇姑治丧,在这其间,他特意将将苏麻的棺木,与孝庄皇后的灵柩,放到了一起。为的就是让这对情谊深厚的主仆,能够在死后依然如姐妹般重聚。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7)

康熙皇帝作为一代明君圣主,他对苏麻的照顾以及他给予苏麻的风光大葬,让他在众多的口碑外,又加了一条有情有义。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3.专家进入墓室,揭开康熙、雍正两代大帝“百年谎言”。

据史料记载,在雍正三年,孝庄葬入昭西陵,而苏麻喇姑同时被安葬在昭西陵东墙外,和孝庄的地宫相隔只有仅仅1.5公里的路程。

1900年那个多事之秋,当时,慈禧太后为躲避攻入北就的八国联军,仓皇间带着西逃。当时的老百姓都以为大清就要不存在了,再也没有人顾及太多,就将苏麻喇姑的园寝给拆掉了,当然,苏麻喇姑的地宫也同时被盗。

由于当初康熙是按照嫔的下葬规格,隆重地厚葬了苏麻喇姑,博得了个有情有义的称号,所以大家都会想,苏麻喇姑的陵墓里,陪葬品一定非常多。

可是,在几百年以后,当考古学家们再次打开苏麻喇姑的陵墓时,所发生的一切却让人惊掉了下巴。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8)

随着对河北苏麻喇姑墓地的考古发现,考古学家们揭开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百年谎言”。

原来,苏麻喇姑死后,并没有像康熙说的那样,被安葬在象征着皇族身份和地位的昭西陵地宫内,而是在昭西陵的附近,就近选址,安葬了这个让她敬重的女人。

这样做,最根本的原因,也许就是因为苏麻喇姑虽然一生不嫁,将自已的命运与清宫紧密相连,但她终究不是皇族中人。虽说康熙为彰显尊重,以嫔制下葬,但她终是没有任何资格,可以像其他妃子一样。可以心安理得的安葬在皇族陵寝之内。

如果单从外表上看去,苏麻喇姑的陵墓看起来确实是很宏伟磅礴,一看就知道墓主人身份一定不一般。可是当考古人员进去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墓室中,墓道非常狭窄,墓壁也是极其粗糙,很难和外观想到一起,而进入墓道后,成年人根本不能直立行走。而那些专家们则要弓着身子进行作业。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9)

墓室中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些奢华的贵重陪葬品,更别说,那些象征身份的雕刻壁画了。

然而,在地宫内却有一口缸。也就是说,苏麻喇姑很有可能是按照满洲早期火葬的习俗举办的丧礼,那口缸说实话就相当于一个骨灰坛子。

从这口缸,也让人想象到了康熙皇帝对苏麻喇姑的真正感情。在世人眼中,一直被认为的风光大葬只是皇族的说说而已,当不得真。在坟墓中除了一口缸外,非常简陋,根本没有任何陪葬的物品。也许在康熙皇帝认为,他这么做,就是想让苏麻喇姑知道什么是上下之别,高低之分。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最是无情帝王家。康熙虽然作为一代明君,却仍然少不了维护帝王家的神圣。多年来的皇权至高无上的思想已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雍正皇帝墓挖掘现场(河北发现苏麻喇姑墓)(10)

看起来在表面,他给尽了苏麻风光。其实,在他真实的内心深处,一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对于苏麻喇姑作为宫女 ,甚至于奴仆的地位,其实还是十分在意的。

虽然给苏麻以嫔妃之礼下葬,但是在他的心里,却根本不是那么重视。在世人面前,只是做做表面的文章罢了,在他的眼里,还是尊卑有别,皇权至高无上。

写在最后

俗话说:“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天家最无情。”

纵观苏麻喇姑的一生,命中注定与清王朝有着不解之缘。

苏麻喇姑终生云英未嫁,心甘情愿地为清王朝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可以说在清朝的历史中,苏麻喇姑的功劳的确不可磨灭。

然而,作为一个女人,苏麻喇姑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她的一生都在为别人而活,直至孤独终老。

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大清王朝,然而,当权者给予她的,却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纵使再聪明,纵使再忠诚,纵使再能干,然而地位相差的悬殊,却仍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如果苏麻喇姑泉下有知,不知对于康熙这样的做法,会有什么样的感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