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

序言

王谢桓庾是指东晋时期活跃在政治舞台的四大家族,分别是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谯国桓氏和颍川庾氏。

这四大家族是东晋诸多门阀士族的典型代表,在东晋偏安江南的一百多年历史中,他们轮流掌控东晋政权,左右江左局势,上演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

司马氏作为东晋皇室,不仅无法掌握权柄,反而在大多数时间里只能俯首听命。由于四大家族源远流长,小编无法逐一赘述,只能选取一些代表人物进行讲述。

琅琊王氏——“王与马,共天下”,冠绝东晋的头号门阀士族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充分揭示了王谢两家世家大族的兴衰历程,在门阀士族最鼎盛的东晋,几乎没有哪个士族能与王谢比肩,在王谢两家中,谢氏远不如王氏繁荣兴旺。

琅琊王氏得名于琅琊郡这一特定行政区域,王氏的始祖是西汉的王吉,官至博士谏大夫。

在此后四百多年的历史中,王氏世代为官,能人辈出,逐渐成为琅琊地区的高门望族,因此王氏以郡望为号,称“琅琊王氏”。

王氏最辉煌的时期是东晋初期,代表人物是王导王敦兄弟。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2)

王导与琅琊王司马睿,也就是后来的东晋开国皇帝关系素来不错,公元307年,中原地区在西晋的黑暗统治下,已到崩溃混乱的边缘。

司马睿在王导的建议下出镇建业,永嘉之乱时,王导与堂兄王敦组织大批北方士族随同南下,史称衣冠南渡。

南渡后的王导凭借杰出的组织能力和高超的政治手腕成功整合来自北方的侨姓士族和江南当地的吴姓士族力量。

318年,王导等士族集团共同拥护司马睿即皇帝位,建立东晋,王导先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后为侍中、司空、录尚书事,领中书监。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

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接受朝贺,“王与马,共天下”的佳话由此而来。

当时王导主内,统领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令己出。王敦主外,总掌兵权,专任征伐,都督江、扬六州军事,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3)

司马睿从南渡到登基,主要依靠王导兄弟的支持,所以琅琊王氏对司马皇室力量几乎达到压制的状态,王氏家族的势力强到什么地步呢?

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氏或与王氏相关的人,王导甚至被司马睿称为“仲父”。

不久司马睿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太过窝囊,对琅琊王氏专权十分不满,为了削弱其势力,开始疏远王导,并调集兵力对付王敦。

可王导淡定自若,毫不紧张,王敦这边则直接起兵,公元322年,王敦轰轰烈烈一路杀到建康,史称王敦之乱。

王敦掌权后第一件事就是清君侧,在王导默许下,王敦把司马睿的帝室势力杀得干干净净,司马睿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王敦还想进一步篡夺政权,但被王导坚决反对,司马睿算是捡回一条命。

不过司马睿是又气又委屈,仅过了一年就在忧郁中死去。而王导则以宰辅身份继续辅佐明帝、成帝两任帝王。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4)

王导的威望在成帝时达到顶点,成帝给他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府邸,礼敬其妻子,公元339年王导去世,葬礼规格比同霍光,为东晋名臣之最。

整个东晋,王氏家族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一品官员15人。而排在第二位的谢氏,一品官员仅有4人。

东晋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就出自琅琊王氏,同时王羲之也是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的远祖。

总之,琅琊王氏是东晋门阀士族地位最高、最举足轻重的大家族。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5)

陈郡谢氏——东晋第二士族,淝水之战,一战成名,一族撑起一国安危

“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

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文道尽了王谢的风流鼎盛,在当时的门阀士族集团中,陈郡谢氏是唯一可以和琅琊王氏媲美的家族,世人也多以“王谢”指代名门士族。

谢氏出自陈郡阳夏,其远祖是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谢缵,此后谢缵的子孙相继为官,谢氏也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族之家。

直到东晋中期,谢氏也没能取得与王氏相媲美的地位。与王氏相比,谢氏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极快,而这要归功于谢安。

谢安的父亲谢裒担任太常,谢安在少年时就以思维敏捷、深沉低调著称,并得到宰相王导器重。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6)

长大后凭借杰出的才华,先后任太守、侍中、吏部尚书、尚书仆射等职,376年谢安任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总领朝政。

当时北方的苻坚建立前秦,统一北方,日益强盛,对东晋虎视眈眈,谢安提前谋划,训练精锐军队备战,提拔堂弟谢石为尚书仆射,举荐侄子谢玄出任兖州刺史。

谢安自己则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在此之前谢安的堂兄谢尚任豫州刺史,都督豫、冀、幽、并四州军事。

在谢安的推动下,谢氏族人各领强兵遍布地方,几乎垄断了东晋的军政大权,谢氏一跃成为东晋第一豪门。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7)

383年苻坚率二十万大军,对外号称八十万大举南侵,谢安坐镇京师任总指挥,组织八万精锐北府军迎敌。

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任前锋都督、谢安次子谢琰任辅国将军,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爆发。

在这场战争中,谢氏家族在谢安的领导下,以逸待劳,用巧妙的战术数次击败敌军,最终在淝水以少胜多,几乎全歼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8)

谢氏家族以一家之力击退北方强敌,挽救东晋危亡,一时风光无比,不过谢氏家族兴盛快,衰亡也快。

由于谢安风头太盛,遭到孝武帝猜忌,悲愤之余的谢安主动交出手上权力,前往广陵避祸。

谢氏家族开始走向衰落,放眼谢氏后人,从政者极少,文化界倒是有很多人,比如文学史上有名的谢灵运,好巧的是,谢灵运的外祖母是王羲之的独女。

颍川庾氏——外戚起家,废立皇帝,与王导分庭抗礼

庾氏兴起于魏晋之间,因庾氏生活于河南省境内的鄢陵县,故而被称为颍川庾氏,庾氏的代表人物是庾亮。

庾亮曾在司马睿任镇东大将军时,担任西曹掾,后随司马睿南渡,庾亮的妹妹庾文君嫁给司马睿的世子司马绍。

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庾亮先后任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公元323年司马绍继位,庾亮依靠国舅身份担任中书监,庾氏家族开始崛起。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9)

325年太子司马衍继位,庾文君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庾亮被封为给事中,中书令,与王导共同秉政。

不过庾氏家族有太后撑腰,风头一度盖过王氏,朝中一切政事都由庾亮决策定夺,庾亮也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外戚身份,将庾氏一族的政治地位推向顶峰。

庾亮为了巩固权势,不仅排挤王导,还对司马宗室下手,326年,庾亮以谋反罪将南顿王司马宗杀死,西阳郡王司马伷被免去太宰之职,汝南王司马统被废为平民。

此后庾亮一直把持朝政,与王导严重对立,互相倾轧,庾亮为了控制权力,即便司马衍成年也不归政,史上称之为:

“挟震主之威以临制百官,百官莫之敢忤。”

公元340年庾亮病死,其弟庾冰接替执政,司马衍则在庾氏和王氏的压制下,整日郁郁寡欢,342年,年仅十八岁的司马衍病危。

庾冰怕司马衍的儿子继位后,会因血缘变疏而失去权力,于是庾冰利用其影响力,巧妙地阻止司马衍的儿子继位,而是立了他的弟弟司马岳。

此时的庾家左右皇权于股掌之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士族。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0)

庾冰死后,他的弟弟庾翼都督江、荆、司、雍、梁、益六州军事,兼任荆州刺史,基本上掌控了东晋的军政大权。

只可惜庾冰死后的第二年,庾翼就死了,由于颍川庾氏后继乏人,不久就被谯国桓氏所取代。

由于庾氏属于新晋门户,力量弱小,根基不稳,虽然有庾亮、庾冰等超强能人,但均英年早逝,所以庾氏家族成为东晋四大家族中影响最小、实力最弱者。

谯国桓氏——军功起家,三代擅权朝政,一手结束司马氏统治

谯国桓氏又称龙亢桓氏,因发源于沛郡龙亢而得名,其始祖桓荣在东汉光武帝时期任太子少傅、太常,子孙世代为官。

桓氏历经东汉、曹魏、西晋,逐渐壮大,到东晋初年成为侨姓士族,代表人物是桓彝、桓温和桓玄。

桓彝跟随司马睿南渡后,任中书郎、尚书吏部郎等职,后因王敦擅政,愤而辞职,323年司马绍继位,桓彝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参与平定王敦之乱。

之后担任宣城太守,在治理地方期间,政绩卓越,深受百姓爱戴,名声逐渐传播开来,只可惜在328年,桓彝在镇压苏峻之乱时被叛将所杀,年仅五十三岁。

桓氏家族的未来落在其长子,年仅十五岁的桓温身上,桓温为人豪爽,容貌伟岸,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1)

公元345年桓温被封为荆州刺史,掌管长江上游军权,两年后桓温溯江而上,发动战争,灭亡成汉政权。

桓温凭军功在朝中名声大振,升至大司马,征西大将军,执掌朝政大权。不过桓温与王谢家族不同,桓温很少入朝,长期领兵在外,治下有八州之地,逐渐形成半独立状态,并产生不臣之心。

从354年至369年,桓温率军三次北伐中原,虽然折戟沉沙,但却牢固掌握国家政权。

371年,桓温带兵入朝,竟诬陷司马奕阳痿不能生育,而威逼褚太后废除其帝位,迎司马昱为帝,是为晋简文帝。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2)

要知道,东晋开国百余年,从未发生过夺权废立之事,即便如王导的权势,也未敢有如此非分之想,桓温擅行废立,令百官战栗。

这还不算,桓温为了巩固权势,打击对自己有威胁的庾氏集团,当时颍川庾氏是高门望族,势力强盛,庾氏兄弟六人都是朝中显贵,但桓温以谋反罪名,将他们全部诛杀,庾氏至此走向消亡。

桓温诛除庾氏后,威势极盛,侍中谢安更以君臣相称,而简文帝虽被立为皇帝,但却形同傀儡,战战兢兢。

372年简文帝在忧惧中病逝,太子司马曜继位,是为晋孝武帝,命谢安、桓温辅政,东晋形成桓氏家族和陈郡谢氏对峙的局面。

373年桓温病逝,弟弟桓冲接管兵权,爵位则由幼子桓玄继承。公元383年,桓氏家族与谢安抛却宗族恩怨,联手抗击北方来犯强敌苻坚,并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不久桓冲病逝,谢安也因孝武帝的猜忌而离职罢官,谢氏家族开始没落,而桓氏家族在桓玄的带领下走向强大。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3)

在这之后的时间里,桓玄除掉执政的司马道子父子,把持朝政大权,进位相国、大将军,公元403年逼迫晋安帝司马德宗禅位,建立桓楚,东晋宣告灭亡。

小结

东晋是历史上极其特殊的朝代,它的皇权基本由司马皇族与门阀士族共同行使。

东晋王谢两家关系图谱(王谢桓庾四大士族集团凌驾司马氏皇权之上)(14)

可以说,东晋是中国历朝历代君主最弱势的朝代,东晋的建立由琅琊王氏为首的士族集团拥立,经过一百多年的门阀政治,又被谯国桓氏所终结,可谓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不过不幸的是,404年桓玄遭到北府兵将领刘裕讨伐并被击败,桓玄进入四川被益州督护冯迁杀死,桓楚不到一年就被灭亡,刘裕称帝建立刘宋政权,中国历史进入到南北朝时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