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赵氏孤儿》讲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在门客公孙杵臼和友人程婴的保护下,赵氏留下来了一个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人报仇雪恨的故事。

《赵氏孤儿》不是凭空虚造的,它的故事来自于“无用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史记》中的“赵氏孤儿”故事梗概:

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1)

赵国贵族赵朔在其父赵盾死后,继承了其父职位继续辅佐晋景公,这让他和权臣屠岸贾产生了矛盾,屠岸贾对赵氏起了杀心,大将韩厥劝赵朔逃离赵国,但赵朔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没有逃跑,这导致赵氏一族基本被屠岸贾屠杀殆尽,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都被屠岸贾杀害。

赵氏只逃掉了赵朔的妻子和门客孙杵臼,以及赵朔的好友程婴。不幸中万幸的是,赵朔的妻子怀孕了,这给赵氏留下了一点血肉。不过屠岸贾打算将赵氏斩草除根,所以得知这个消息后,他派人去追杀赵氏孤儿,开始的时候赵朔妻将小孩藏入胯下,让其逃过一劫,但这不是长久之事。

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2)

孙杵臼和程婴为保护赵氏孤儿,两人商议找了一个婴儿穿上赵氏孤儿的衣服……,一切准备妥当后,然后让程婴去告发孙杵臼藏匿赵氏孤儿,这导致孙杵臼和顶替的小孩一起被屠岸贾杀害。除掉“赵氏孤儿”后,屠岸贾放松了警惕,这让真的赵氏孤儿赵武在程婴的保护下长大成人。

长大后,赵武率兵杀了屠岸贾全族,完成了复仇,程婴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为了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孙杵臼,他选择了自杀。程婴死后,赵武悲痛欲绝,为他服丧三年,并每年都会祭祀他。

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3)

这个故事恩怨分明,坏人有恶报,很符合我们的传统价值观,所以很受读者喜欢,但是真实历史中的“赵氏孤儿”,就没有这个故事呈现的那么美好了,历史上的“赵氏孤儿”背后,充满了奸情、内讧和阴谋。

《左转》对“赵氏孤儿”有记载,虽然作者惜墨如金,内容很少,但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完全不同版本的“赵氏孤儿”。事件起源于晋文公十三年(公元前587年),“晋赵婴通于赵庄姬”,赵朔妻和赵婴齐(赵朔的叔叔)通奸,这是赵氏的一桩丑闻。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赵婴齐的兄弟)逐出了赵国。

三年后,赵婴齐客死他乡。赵婴齐死后,赵庄姬在赵家的地位更尴尬了,她为了保护她和赵婴齐所生的孩子,在赵婴齐的死亡上大做文章,跑去向晋景公告发赵同、赵括谋反。晋国的另两大家族,栾氏和郤氏也为扳倒赵家,为赵庄姬作证,她所言属实,这让晋景公信以为真,派兵攻打赵氏。

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4)

赵氏很快被晋景公击败,但是晋景公并没有杀害赵氏全族,而只是灭掉了赵同、赵括全族。赵庄姬和她年幼的儿子赵武,被晋景公接入宫中抚养。这个故事中没有屠岸贾,也没有“赵氏孤儿”赵武遭追杀之事。

下宫之难后,晋景公打算将赵氏的田邑封地赏赐给祁奚,但大将韩厥劝晋景公,赵氏家族是晋国的功臣,(赵朔的祖父,赵盾的父亲赵衰曾跟随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并在逃亡途中多次献计帮助晋文公脱险,所以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重回晋国做了赵王后,封赵衰为上卿。)赵氏家族对晋国的功劳很大,若他们的子孙失去了继承权,会让晋国其他的功臣害怕的。

赵氏孤儿的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5)

晋景公也担心因此事伤害其他赵国功臣,所以撤销了前面的决定,将年幼的赵武立为了赵氏宗主,并将属于赵括、赵同等人的田邑封地给了赵武。

这个故事虽然没有《史记》记载的那么跌宕起伏、生动有趣,但它更加真实和更加符合历史事实,历史上的“赵氏孤儿”不是一桩复仇大剧,没有什么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之事,有的只是由一桩丑闻引发的晋国内部几大家族的倾轧和内斗,参与方都只是为了各自利益,没有忠奸对错之分。

《史记》关于赵氏孤儿的记载,存在很多漏洞,例如它记载的赵氏家族在公元前597年,全部被屠岸贾杀掉了,但实际上赵氏是晋国的大家族,他们家族的人在这之后依然活跃在赵国的政坛上,“三家分晋”的时候,赵氏家族还作为主力参与了此事。同时,根据史料推算,公元前579年时,赵武还没有出生,他应该在公元前591年左右出生的,所以遗腹子之事也是子虚乌有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