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年夜饭菜单(临汾过年的饺子)

过年的饺子

文:高树德

临汾年夜饭菜单(临汾过年的饺子)(1)

除夕和春节的太阳都挺好,明亮温暖。大的黑猪也不大,没有大到该出槽的份上,把自个摊到墙根下日光浴,享受着天上的光线,享受着生活。小白猪用背蹭大猪脑袋,大猪哼哼,小猪也哼哼,顺坡躺下的小猪,露出两排粉红的小乳头。耷拉下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的耳朵,倏然竖起,即刻又恢复故态。孩子们的爆竹空里炸响,几缕白烟眼见消逝得无影无踪。空气里弥漫着爆竹的药香,也飘荡着肉香。时有公鸡的鸣叫从远处传来。眼前的公鸡毛色鲜亮,身材娇小,因年龄和体重的缘故,享受妻妾成群的幸福日子。也有那傲慢庸懒的母鸡不随流,侧卧着,展开一面翅膀接受阳光雨露。

清风掠过,索索作响。那是门框春联在风的拂动下,翘起了边角,浆糊贴的,胶水粘的,还有秸秆扎刺钉上去的。无论是哪个门楼门框,抑或是短墙,均贴着红红的春联。那艳艳的红色,和黄土墙,和黄土的窑洞,和青砖的瓦舍,跳跃出的是暖暖的春意。节令上春节前后立春,风暖了风软了,冷硬的西北风,是不是看着太阳变着自家脸面和心肠呢?也许是心理因素吧,那太阳的因子那风的因子,使人心里使人肌肤,热热的酥酥的。

落雪无声。六出的雪花,落在掌心,刚能看清麦芒状的图案,随着倏来倏去的凉意,化作几珠水点。羽毛状的雪花,斜飘着,粘到脸面上,掉到脖颈后,凉凉的湿湿的,片刻睫毛上挂了雪片,雪片眼前变成水珠儿,说是鹅毛说是席片,那般大的从未落到过黄土地上,也就是没见过。落雪并非无声,降米雪时簌簌声响。颗粒大小比小米大,若黍米一样。落到秸秆的柴草叶上,掠过红红的春联纸上,响着细微的沙沙声儿。这除夕的雪,落了半夜下了一夜,遮盖住了年三十院落里爆竹万千红屑。雪还在继续,父亲奋力扫开的路,又落上了一指厚的雪。清晨燃放的爆竹们,似隐似现躲在雪地里。墙头上厚厚的雪,明确着降雪量的大小,墙头的狗尾巴草墙头的枯蒿,藏起了身形,尽管努力着弓着背,只使雪面有些隆起罢。

黄土高原也有着这别样的面貌,粉装着的天地,玉树琼枝的世界。雀儿少了吵闹声,雪枝间穿梭,该是地上也没有了落脚处。喜鹊走了,走了多少年,没有踪迹也不闻其声。这一刻回来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门前的树枝头跳着唱着。落雪了,也许一夜无眠,也许睁眼看见是异样的环境,不叫了,很少飞动。只是抖动抖动身子,翘翘尾巴,于是大块小块的雪块枝丫间纷纷飘落而下。

窑洞里的窗户,往外冒着热气,那气是白的,又很快消逝在白色的雪景里。留下了饺子的香味。

农人的父亲脸上是憨厚的笑,邻里的招呼是雪是天气。有惊喜的有抱怨的。父亲是平和的,横握着铲雪的木锨向邻人宣说:干冬湿年好!

许多年以后才将父亲说的土话和瑞雪兆丰年的雅辞结合了起来。

大年初一的饺子是汤饺。饺子平常也吃,可是平素鲜有备汤的,汤讲究些,做起来不易,盛到碗里舀到盘里的饺子,没有浇汤的香。我的姨母,凡吃饺子必备汤,她老人家说,不吃光身饺子。在她眼里浇汤像是饺子的衣服和装饰。母亲和我们说起姨母吃饺子,说起她对无汤饺子的比喻,都是笑。

汤叫臊子汤,有肉丁,或猪肉丁,或羊肉丁,凡是肉说香说腥臊均有,臊子汤想是由此而来。哨子汤,吃饺子浇汤,手擀面既筋有弹,浇汤而食,吃时发声,亦不觉不雅,吃面喝汤若口技表演。臊子或哨子莫衷一是,有位先生钟情臊子,就其名称进行考证,得出一家之言,应为嫂子汤。臊子面,那是见厨艺高低的吃食,汤虽然是辅助的,但那面做起来要显示出看家本领。臊子面红事白事居家待客都可派用场。做臊子面既要力气又要技艺。食客不只是食客,是评委,那做饭的简直是舞台上的表演者。年轻人姑娘年老妇人都难胜任。各家媳妇嫂子,虽在锅灶间,客人吃的是面,喝的是汤,品味的却是嫂子们的身姿手段,因此叫嫂子面。

汤是煮肉的骨汤,炝锅的紫皮旱地葱,黄土塬上的红辣椒,大红袍花椒面。红萝卜、白萝卜丁、白菜丁,说是丁,比丁薄,和稿子格大小一样四边见方。白肉丁,红烧肉丁,白豆腐丁,红烧豆腐丁,黄花菜段,海带丝或是黑木耳。起锅后撒一把菠菜叶,或绿绿的香菜。那色彩红绿白黑,那香味醇厚诱人。虽是寻常的物件,配置起来倒是符合了营养学的搭配。

父亲是农人一年四季盘里盛的,碗里端的都是自己土里刨出的吃食,和我乡下的乡亲们一样,年节的食品更不例外。一碗还是半碗,自己付出的劳动难以决定,决定是天上雨水的丰寡。像父亲一样的农人,侍弄土地一株菜一棵苗,如同含饴弄孙般的疼爱。天旱了,秧苗奄奄,父亲愁眉不展,嘴里唠叨:看把伢娃旱的!仰头是赤日红云。先旱后涝,菜呀苗呀,死里逃生,中等年景,父亲是侥幸庆幸。风调雨顺,生机勃勃,秋里那白萝卜那白菜长得像是胖小子,那乐嗬劲像是拣了狗头金。逢人便说天年好,逢人便说庄稼好。说他的辣椒,说他的萝卜,说他的苹果。说时双手比划着。他说时我听着,他比划时我看着。母亲说,哪有那么大,你装化哩!父亲再和母亲争辩,但是第二次比划时幅度显然小了点。我笑了笑。

天年好,地里蔬菜冻着风干着,市面上的价钱用分值计算。那年天旱雨水稀缺,庄稼蔬菜,依父亲的话说,和鬼毛一样。年根回家过年,惦着饺子馅,惦着臊子汤的料。不畏路途遥遥,背了半编织袋红萝卜白萝卜回家过年。弓背流汗,爬长长的黄土坡,邻居伸长脖子打探背的啥好东西,我喘着粗气说是:萝卜。先是疑惑,后是释然,大家盯着春夏秋冬没落雨的天,到了年关,天还是贼亮着。

年除夕夜,次年初一清晨,鞭炮声稀疏还是稠密。我祖父在世时,除夕初一,用他老人家的耳朵总结过去的一年,爆竹声像长时间炒豆子一样,这过去的一年是丰年,反之,年景不好。

无论丰歉,初一的饺子,透着诱人的香味,包藏着新的希翼和盼头。

除夕年夜饭吃过,或晴或雪,夜并不觉得太冷,无雪的天幕深蓝深蓝,耀着金色的星宿,地上的旷野地上的村舍地上的窑院黑着暗着。人家在无电的取亮的年月,微弱的灯盏光亮着半炕炕明。有了电灯,又惜电,舍不得大功率的灯泡照亮,即使舍得穷年不穷节,电压低负荷大,家家开灯,光亮暗去了许多。

地上铺着雪,天上落着白白的雪花,院落里明着亮着。

主家摆设香案,香案并非专用的,素日炕桌,置于院中。桌上盘里摆放着点一对红点的馒头,面塑的猪头,猪头咀里噙着红枣,枣篮也是面塑的。升子里装着麦麸黄纸封口,燃一把香,一一插到权当香炉的升子里。主家燃一沓黄表,向北叩三个头。这仪式是献爷,是敬天地诸神,是感谢是祈求冥冥中神灵的庇佑。在久远的年代,在大户人家的府第,供品要丰盛的多,祭器也是讲究的很,礼节同样隆重不少。到了民间的小户人家到了不看重神灵的唯物时代,这献爷的民俗式微了,大概只有少数人家如此做派了吧。

红红的香火在暗夜里亮着,遇风又光亮了许多,香烟氤氲着,酿造着节日的气氛。

灶台间灶君爷的位置插三炷香,腊月二十三灶君爷上天汇报工作,这除夕该是回宫了。孩提时,那年节很冷清,摇曳的煤油灯下,母亲要我们奓起耳朵谛听,到烟突下狗窝去听。据说灶君爷回宫走的是烟道,骑着骏马,马身上披挂着银铃金铃。要是运气好的话能听到那银铃金铃悦耳的声响。显然,我们仄着耳朵凑到烟道的狗窝去听,呼呼风声,似马飞奔,可是没有听到过那金银的铃声。

大门口也要别上香,黄纸叠成三角的袋袋贴到墙上,兜里装上细沙,也有图便利,插到新贴上去的春联边,香燃完了,春联上也就留下了熏燃的烙痕。这是敬守卫门户的门神。

有一处也是必要敬的,那便是厕所,厕所的墙也要别几炷香,那里驻守着厕神。关于厕神典籍里有许 多记载,印象中这位神叫紫穗姑吧。

祭神如神在,献爷均怀着虔诚的心肠,不敢造次。因为这除夕的夜的黑暗,因为年景遭遇的不幸,也就衍生出关于献爷笑料,类似盛行的手机段子。一夫献爷,祭点滚落遍地,夜黑如漆,遂仰头咒道:年年三十不见月,驴蛋滚地不见面!

笑料也只是笑话,敬神若擎着自家的饭碗碗,多么战战兢兢不见得,恭敬心祈盼心,不能说没有。希望自己倒霉倒灶的人,这世上无论是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大概不是大多的。

初一的太阳是新的,似乎没有旧年的倦容;天地精神了,似乎多了一岁多了一份精气神。零星的爆竹此起彼伏,孩子们的嬉戏声,追逐声,激起的黄尘,扬起的雪粒,使年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热腾腾香喷喷的汤饺,人人有份,乳牙未出不会爬不会翻身的宝贝,碗里盛三个五个,占着指标……

这第一锅饺子里包着钱,谁吃到有钱的饺子,预兆这一年里谁最有福气。谁都想吃到包钱的饺子,像谁都想像中大奖一样。

旧俗,这饺子里包铜子或是一分的镍币,一个锅里只包一枚。

我的叔叔吃素饺子,独自包一枚,又将那包钱的饺子作上记号,确保能第一个捞到自己碗里,第一个饺子便吃出福气来。事情也非尽如人意,作了记号的饺子不经煮,吃完全部饺子也没见那个包钱的,也有别人偶尔偿一个,钱硌了牙。

这第一碗,吃着自己的,盯着别人的,虽有谈笑,虽说不在乎。那份小心翼翼不只是怕钱磕了牙,倒有几成紧张在其间。

大人吃出了矜持地笑,孩子吃出了兴高采烈。从第一个吃到最后,没见着钱的面,那孩子皱眉的嘟嘴的堵气的,脾气大的打滚摔筷子的都在上演。为避免上演如此剧目,趁碎娃不注意将硬币塞到他们那饺子里,片刻之后是雀跃是笑靥。

母亲在这旧俗上进行了改革,为了大家吃出钱吃出福气的几率大按人头包。也是逗我们乐,也是多的几个“口彩”。

这饺子,这果真能预兆福气的饺子,纵然都是十指连心的儿女,作为母亲尽心尽力想每个碗里每个儿女均沾着福,也是不能的。

偏偏那躺着的宝贝三五个饺子里藏着希望。于是,阖家哈哈乐着笑着。

第一碗是吃福气,全然不知饺子的香,全然看不见那臊子汤的五颜六色。

第二碗是吃饺子,是吃饭,是在品味。

一年的甘苦结束在昨天以前的那个年,一年的希望和企盼,从这饭桌上的饺子里开始。日子能像臊子汤里五颜六色吗?能像那辣椒油的热烈吗?能像那春联的颜色,红纸上吉祥如意的词汇吗?

年是自然的节律,年是心理的休憩。故乡乡下的年饺福饺,是对年的祈祷是对人的祈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