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绚丽多彩,唐诗汇聚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唐朝不乏著名的诗人与朗朗上口的诗句,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有名的诗,就是出自唐朝的大诗人——李贺之手。这句诗自从出现之后,唐朝诗人中竟然没有人能接上,一直到宋朝的时候,才陆陆续续有人接了下半句。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1)

一、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因为家住在福昌的昌谷,所以常被人称为“李昌谷”。他是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人,家世显赫,是名门望族。但是到了李贺出生的时候,家道已经没落了,李贺的父亲晋肃,只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2)

虽然家庭条件给不了李贺飞黄腾达的机会,但是李贺凭借自己出众的才华,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唐朝的诗坛上博得了大名,又颇得韩愈、皇甫湜的赏识。李贺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不过因为自己父亲的名字中的“晋”与“进士”这个字发音相近,导致他出于避讳的原因而不能参加进士考试。因此,李贺的仕途之路就这样被阻塞了,他只在京城做过太常寺奉礼郎这样的小官,一生穷愁潦倒,抑郁失意。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3)

李贺被称为“诗鬼”与他写的诗有关系。李贺的诗作大多慨叹生不逢时的内心苦闷,还有对黑暗现实不满的揭露,以及对民间疾苦的反映。更重要的是李贺的诗有许多对鬼神世界的描写,这些诗曲折地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厌恶与否定,也表现了作者消极、伤感以至颓废的情绪,所以李贺被人称为“诗鬼”。

二、“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出处

后人口耳相传的“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是出自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李贺这样写道:“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诗歌题目所谈及的“金铜仙人”,指的是汉武帝刘彻幻想长生不老,于是沉湎于炼丹求仙。这句诗的意思是:仙人在去往咸阳的道路上,看到了一朵兰花凋敝衰残,好像在为远去的客人送别。这让李贺想到草木皆有情所以难逃枯荣,凡是有情之物都将衰败;别看日月星宿亘古璀璨,倘若上天有情的话也会消亡的。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4)



李贺生活在藩镇兴起、中央政权衰微的中唐时期,对国家命途忧心如焚。所以这句诗巧妙而又含蓄地讽刺着当朝统治者服药求仙,乞求长生的荒唐行为,寄托作者对李唐王朝命运的隐忧,同时也抒发诗人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和苦衷。

由于这两句诗画面感极强,想象丰富,因此成为文人墨客经久不衰传咏的素材,很多人专门将“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从诗中单独摘出来,当作对联的上联,并不断创作,想要对出工整的下联。

三、宋朝文人的努力创作

到了北宋时期,孙洙《何满子·秋怨》里这样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摇摇幽恨难禁。”孙洙是北宋著名词人,他写的这首词道出了天的无情与人的多情,有种悲秋迟暮的凄冷之情,但是对仗并不工整。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5)

北宋末的词人万俟咏在《忆秦娥·别情》里也尝试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作为一首词,万俟咏描写的是情人间的离别之苦,表达口语化,虽有文人词的凝炼与韵致,但还是不够绝美。

只有宋朝的大才子——石延年,在一次与友人的宴会上,对出了工整的下联。石延年借着酒带来的灵感,说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当下酒席上鸦雀无声,诗友们心服口服。石延年用“月如无恨月常圆”作“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对句,不仅声律词义对仗工整,而且意境深远,与上句两相联配,自然融为一体。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6)

老天如果有感情,有喜怒哀乐那么他也会老;月亮如果没有感情,也就没有阴晴圆缺。人生的变迁与聚散,就在盈亏中不断上演:我们无法改变起伏不定的人生轨迹,就如同无法掌控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即便如此,如果能在温柔的月色中寄一片真情与豁然,能为下一个团圆和完满而期待,人生中的无奈也便不显悲凉了。

唐李贺诗天若有情天亦老(天若有情天亦老)(7)

人生总是难得圆满,此恨古难全。月色皎皎如水,亦有阴晴圆缺,诗人们借助诗词歌赋把自己的情思寄予一汪清辉中,体悟到月亮与苍天同寿的哲理。寓情于景,温凉、澄澈的多情之月便显得分外可人。

李贺才华横溢,可惜天妒英才,27岁的时候就死在了昌谷故里,是中国古典文学唐朝诗坛的一大遗憾。如果李贺年寿长些,或许能在诗坛与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一决高下。

你对李贺的诗以及石延年对的下句怎么看,欢迎点赞、留言、分享。

参考文献

(唐)李贺著,(清)王琦等注:《李贺诗歌集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