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层次(中山13所职校组建3个职教集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办学层次(中山13所职校组建3个职教集团)(1)

职业院校学生跟着老师在实训室进行实操训练。资料图片

职业教育

一双手、一把刀,切出的土豆丝能穿过针孔、黄瓜可以拉丝半米而不断,甚至在气球上还能把豆腐切得细如发丝……时隔数日,不少市民仍在感慨三乡镇旅游美食文化节上那如杂技般的刀工表演。然而,在三乡理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看来,这并不神奇,班上很多人能做到。

以制造业著称的中山,多年来一直都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的职业教育就享誉全国,形成了“沙溪理工模式”、“小榄建斌模式”等先进经验。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职教育也陷入困境,受到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关注。

2016年中山“两会”上,民盟中山市委员会和民进中山市委员会建议统筹发展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中山市人大科教文卫华侨工委还就此开展专题调研和执法检查。这些提案建议推动了中山的职业教育“一盘棋”发展,自去年开始,全市13所职校组建成3个职教集团以培育工匠型人才。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山或在全省率先贯通技术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南方日报记者 高薇

现实困境

职业教育跟不上产业转型需求

近几年的中山市“两会”上,职业教育都是热门话题,2015年的提案、建议中,有6个与职业教育有关,涉及职业教育全面发展、学生学费、校企合作以及素质教育等多个方面。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职业教育在全省甚至全国领先,那时普高和中职的比例是3∶7,现在的比例则是54∶46。产业在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要跟上这个步伐。”2016年,民盟中山市委员会和民进中山市委员会以集体的名义提交了相关的建议和提案。民盟中山市委员建议,以“一个行业、部门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片区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为原则,调整重组全市中职学校。

民进中山市委员则指出,中山中职教育办学体制机制存在先天“缺陷”,致使中职学校发展严重失衡。由于生源结构特点,加之国家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及范围、标准的扩大提高,镇区对中职教育采取以拖待变的消极态度,发展几乎停滞甚至倒退。从目前情况来看,中职教育质量已难以适应“转型升级”的要求。

2016年,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华侨工委开展了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并形成了一份报告。该报告称,目前,中山市中等职业教育共开设了58个专业、105个专业点,建成省重点专业18个。但是,各学校的发展缺乏统一部署,学校之间部分专业设置重复,专业设置的市场导向性不强,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缺乏颇具影响力的示范性专业,各校办学特色不够突出。

报告还指出,目前中山的职业教育存在五大问题,除了专业重复外,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校企合作机制、教师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的保障机制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尽管中山市积极创新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但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仍然不足,各学校之间差别较大,部分职业院校尤其是中职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实习基地和实训设备缺乏,教学手段落后,教学仪器设备陈旧,图书资料短缺,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

报告认为,目前校企合作中尚未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多停留于表面,实质性的深入合作并没有展开。另外,技能型人才并不被看好,学生、家长普遍认为,普通教育才是正规教育,考上大学才是成才。职业院校招生往往被放在中考和高考招生录取中的最后批次,职校毕业生在择业、升学、报考公务员等方面存在诸多限制。

“中山的产业转型升级之后,中职生的需求下降,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增加,这就要打通中职学校学生的上升空间,培养更多的高职人才。”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上升通道的堵塞是职业教育不被看好的主要原因。为此,中山计划打通中高职之间的藩篱,通过与国外知名职业院校合作的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层次。

融通发展

13所中高职学校组建3个教育集团

“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拥有足够数量的产业工人队伍日渐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中山市市长焦兰生日前就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山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夯实传统产业加快升级、高新产业阔步崛起、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

焦兰生表示,中山需要把“分散的手指”攥成“突围的拳头”,实现对全市中职教育资源科学有效整合,引领全市中职教育走“一张图”谋划、“一盘棋”布局的集约化错位发展新路。一方面要着力于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深度整合和优化配置,确保全市中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更上新高;另一方面要大胆探索,按照“一校一策”原则,围绕专业镇产业链建设专业群,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山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记者获悉,早在几年前,中山市教体局就在谋划全市职业教育的发展出路。2014年3月,中山市与省教育厅教研院、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签订备忘录,引进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成为全省较早在中职学校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城市。是年10月,沙溪理工学校、中山中专、小榄建斌职业技术学校等7所职业学校的7个专业试点招收“现代学徒制”学生,对参与试点的企业和学校,政府每年还给予2000元/人的补贴。

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后,人才培养质量均显著提高。以沙溪理工学校为例,该校现代学徒制推广效果较好,首批汽车专业学生已经毕业,4名教师还获得了英国认可的培训师资格证,学校开始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业务并带动学校周围形成了专门从事汽车维修的“汽修一条街”。

2016年7月,中山市8所镇区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全部收归市级政府统筹办学,全市职业教育“一盘棋”布局迈出重要一步。

“镇区中职学校收归市直管,不仅能解决教师的身份和待遇问题,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还便于全市统筹发展,改变以往专业重复、教师交流少等问题。”多所中职学校的校长感慨地说。

在中职学校收归市直管后半年不到,中山市教体局相继出台了《中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暂行)》《中山市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等文件。其中,《方案》明确全市教育体系内13所中高职学校组建3个教育集团,实行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实训等五个“一体化”,通过“3 2”、自主招生、五年一贯制招生等方式“融通”中高职发展。

目前,首个学校职教集团已揭牌成立。该集团由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牵头,联合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以及15家企业单位组成。年内,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也将组建。随着一体化的推进,中山或在全省率先贯通技术技能人才的上升通道。

对标德国

未来拟建跨企业跨学校培训中心

随着教育、经济等领域的“全球化”走向纵深,中山也以“全球眼光”布局职业教育。在向英国取经的同时,中山去年开始对标德国,决定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经验,并将其本土化。中山还计划引进德国“跨企业、跨学校”的“双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双跨职业培训中心”。

据了解,“双跨中心”注册为非企业法人,参照企业管理,其基础设施和设备由市政府投资建设,同时引导我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带的企业参与投资。该中心按“1 n”模式配置,建设1个“基础技能双跨培训中心”、8个“专项技能双跨中心”。其中,基础技能双跨中心主要开展焊工、钳工、模具工等基础技能培训,培养基础技能的“顶尖高手”;专项技能双跨中心包括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装备、新能源装备、汽车制造、卫星装备等8个方面,旨在培养特定产业的技能人才。

该中心建成后,既可接纳职业院校师生和企业员工进行实训,还可开展短期职业培训,让有意愿掌握职业技能的市民接受培训,通过考核的将取得德国工商大会颁发的AHK职业资格证书。据了解,这一证书在国际上有很高的认可度,是全球100多个国家就业的“入场券”。

根据规划,双跨中心将与产业布局紧密结合,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训过程对接生产环节。首期将根据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产业结构,培养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未来根据市内各区域产业特点,逐步在小榄设置小五金相关专业、在古镇设置灯饰相关专业、在沙溪设置服装相关专业等,建设多个职业训练中心,满足各区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该中心拟通过每年中考、高考与学校、企业三方联合招收高职、中职、五年一贯制各层次的学生,实施“双元制”、“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实现“招生即招工”招生模式,学生具有学校学生、中心学员、企业员工“三重身份”,成为“穿着工作服的学生”。中山将通过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法,为职业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积累经验。

“仅在办学机制上与国际接轨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学习国际职业院校的办学经验,建立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职业院校,打造我市高水平、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焦兰生表示,中山还计划引进国外知名的应用技术大学。2016年9月,中山市与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以前职业技术教育的上升空间比较窄,学生读完三年很难再继续深造。我们希望在职业教育改革后,能够引入国外职业院校,让职校学生也能拿到本科、硕士,甚至是博士的学位,让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本地的经济和产业发展。”中山市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职教集团简介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中山市南朗理工学校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职教集团: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

■重点提案回顾

提案名:

《关于统筹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提出人:

民盟中山市委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山市人才强市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和就业市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市场和就业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促使人们的升学和择业观念更为成熟,更多的学生进入到职业院校学习。

中山市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员终身成长能力显著提升。然而,职业教育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满足群众多样化学习需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教育质量、办学规模、结构布局、办学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问题表现为:政府统筹职教发展力度不够,职教资源较为分散;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总量的比重不高,与普高相比差距较大;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针对性不强;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职业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等。

因此,建议创新中职管理体制,加大政府统筹力度;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比如,根据人口、产业、经济等因素,统一制定全市中职教育发展规划,合理规划调整全市中职教育的规模、结构、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建设。以生源总量、技能人才需求状况为依据,合理调控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和培训规模,统筹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基地建设,合理布局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按照“推倒围墙搞调整,打破界限抓重组”的思路,以“一个行业、部门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片区集中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原则,调整重组全市中职学校。

教体局答复

提案客观分析了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不少建议见解深刻、分量足、操作性强,许多建议已被采纳取得积极成效,全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稳步推进。

2016年6月30日,中山召开了全市统筹镇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动员会,签订了镇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市级统筹办学移交协议书,明确管理体制、资产权属、办学责任和义务等。

市教体局根据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统筹规划全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推动各中职学校围绕产业链建设专业群。重点提升面向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鼓励镇区、企业根据发展需要在中职学校定制专业。

同时,还从中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特点出发,整合全市职业教育资源,推行中高职一体化发展和中级工、高级工、技师一体化,满足我市产业升级后对大专以上层次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中高职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在于确保市属所有公办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对接成功,中职学校的骨干、优势专业与高职院校有效衔接,力争2020年底全市50%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可进入高等职业院校深造。我市将按照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际需要,遵循由易到难原则,形成和完善中高职衔接体系,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

2016年,市教体局已草拟《中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法(暂行)》文件,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探索建立“校在厂中”、“厂校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和机制,引导行业协会、企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工学深度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可根据需要,开展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合作。双方可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校本课程和教材,共同组织学生实训实习、教师实践、员工培训和学生就业创业,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技术工艺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共同开展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