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百大up主汉服(做B站UP主穿汉服画画)

“B站三连是什么?”“点赞、投币、收藏……你长按一下这里试试。”打开“一间画室”的B站账号,UP主、画家何挺跟记者介绍如何观看和收藏他的视频。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白厢展厅里,“云上的日子——何挺×萧韩山水·扇面展”正在展出,将展至7月5日。两位“90后”艺术家坚守传统之美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利用网络平台,让更多年轻人喜欢国画。

b站百大up主汉服(做B站UP主穿汉服画画)(1)

展览现场。

用画卷发扬传统

何挺和萧韩是好朋友,也是上海师范大学国画系的同班同学。去年,萧韩辞去新闻编辑的职务,成为职业画家和自由撰稿人。“终于可以卖画、写字为生了。”他笑言。何挺也在历经好几份职业之后,和一位合伙人一起开了“一间画室”。

何挺创作,合伙人帮他拍摄和制作后期,在B站上“一间画室”推出一系列作品,4分多钟的视频通常要耗费一周时间拍摄和制作。尽管薄薄的弹幕有些让何挺头疼,但他并不灰心。“关键还是先做好自己的东西,慢慢来。”

何挺的折扇以宣纸为面,人物较少,更多是他喜爱的花草虫鱼。在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之外,他也吸收日本画的图饰和西方画的色彩,尤其是以龙和鹰为主角的扇面画给人一种动漫的感觉。萧韩的团扇从南宋庄园庭院生活中得到启发,以陆放翁田园诗为灵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作古人闲居卧游之境。

画画需要静心,在充满诱惑的都市里,这份坚守是寂寞的。二人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同班20多位同学,如今仍在坚持画画的也就五、六位。“很多朋友来我画室,第一个问题是,你是怎么在这里待上一天的?”何挺说。

萧韩书房的阳台正对黄兴公园,他在房间里摆了一张床榻,时常卧榻读书,也常坐榻上望窗外风景。他笔下的扇面人物依旧古人装扮。为什么不画自己的生活?“我还年轻,先把传统打扎实。至于达到‘师造化’,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有时兴致来了,萧韩会穿上汉服,或是沉浸于古画,或是伏案铺纸创作。“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也会想把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传承下去。”萧韩介绍,像他这样的年轻人有很多,还有藏家在苏州建造了小园林,像古代的读书人一样生活其间。“我看过李子柒的视频,她的着眼点是把山里的自然发扬出来,而我们是用画卷把传统文化发扬出来。”

将国画融入生活,是他们的人生理想。当接受邀请在群艺馆办展时,考虑到大众的文化需求,他们选择了具有功能性、装饰性的艺术品扇面,也是展示一种理想生活和情怀。

b站百大up主汉服(做B站UP主穿汉服画画)(2)

展览现场。

借网络推广艺术作品

传统国画在B站上尚属小众,弹幕和评论里,不时有观众为何挺抱不平,“你应该火” “UP主太惨了吧,画得这么好看却没人看” 。

网络上,有不少借猎奇创作方式博眼球的民间画手,往往有不小流量。何挺不排斥把流行元素融入创作内容中,但他始终坚守传统笔墨,不媚俗,也不孤芳自赏。“我想摸索一条能够平衡自己创作个性和时代特色的道路。”何挺也尝试了抖音短视频,教大众如何用平板电脑快速绘制有传统意味的猫咪和金鱼。合伙人打开手机,屏保正是何挺在抖音上画的金鱼,“有机会,我们也想做成文创。”

b站百大up主汉服(做B站UP主穿汉服画画)(3)

何挺

何挺把扇面展的布展视频发在B站上,引来网友赞叹。这些支持的声音让他感动。

“这一代艺术家需要通过互联网来推广。”何挺成立了自己的二人团队,除了推广自己,也希望帮助萧韩等更多年轻艺术家。“我们也在做小程序,打算帮身边同学和艺术类大学生做作品管理和宣传,尤其是传统艺术。”

“我们很幸运处在一个传统文化复兴的年代。”何挺说,他们希望中国绘画不单单只存在于宣纸、绢布上,而是渗透到日常生活用品之中,这样中国画将传播得更远,也能让他们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在市场与理想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苏唯

图片来源:解放日报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