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

最近,《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把中国人惹毛了。

因为它刊登了一篇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

我当然也是中国人

我看到《华尔街日报》“不耻行径”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我需要知道报纸老板是谁。


我查了一下:它在2007年以后隶属新闻集团(News Corp.),所以它现在的终极大boss默多克(Rupert Murdoch),即邓文迪的前夫。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4)

然后我就笑了,看来,默多克又在给特朗普“送礼”。

美国人都知道,默多克特朗普关系很铁,因为默多克福克斯新闻电视台(Fox News)就是特朗普宣传喉舌,如同美国有线新闻网(CNN)是特朗普的忠实黑粉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5)

不过,如图,《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对默多克和特朗普的关系定位只是“a friendship of convenience(利益之交)”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6)


我在说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我在说:政治说到底是人;新闻传媒(news media)就更甚了,看穿了,就是人、只是人、也仅仅是人罢了。

人就是偏见(bias)动物,所以人搞出来的政治新闻传媒就不可能是替天行道为民请愿

公平正义吗?对不起,这里不卖

在中美局势紧张的当下,趁着中国罹难,默多克授意编辑们“玩大一点”,让自己的总统哥们儿“一时爽”,这种逻辑完全说得通


另一个佐证我的推理证据是:《华尔街日报》这篇文章我一字不漏地读完了,我的感觉是写得“十分一般”

而且我们还需注意它的刊登位置Opinion section(看法版块)

(注:下图仅以《华》往期报纸为示例,而非刊登此次争议文章实际页面。)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7)

Opinion section一般横跨第151617页,并非头版(front page)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8)

Opinion section里有硬核政治,也有软糯文化;有固定作者的长期专栏,也有非固定作者的“偶然为之”


《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的作者Walter Russell Mead是这个版块上的“常客”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9)

文章仅以新冠病毒(COVID-19)爆发背景,评论了前景晦暗不明的中国金融市场

文章的导语是:Its financial markets may be even more dangerous than its wildlife markets.

翻译:它(指中国)的金融市场也许比它的野味市场更危险。

当然文章的标题(headline) 夺人眼球的嫌疑。


英语媒体里,opinion(看法)fact(事实)可以看作一组反义词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0)

区分这2者是一个基本常识,也是一个旷世难题

媒体从业者读者来说,都是如此。


《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是一篇不折不扣的opinion piece(看法文章)

往好里说,它表达作者观点态度

往坏里说,它仅仅表达作者观点态度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1)

一个作者人或事都没有自己的立场,那ta基本是废物

一个作者人或事空有偏见,而无法用事实去支撑立场,甚至勇于纠正自己的偏见,那ta基本也是废物

《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洋溢着悲观,但我读完却没收获什么真知灼见

所以我其实有些意外:写得“十分一般”,怎么就莫名其妙“火”了?!

但我唯一负责任结论是:文章内容并不像其标题暗示的,对中国人健康状况进行恶意攻击或表达种族歧视,不管是关于危急的当下还是苦难的过往


只能说,光看这个题目,中国民众就足以产生生理厌恶。

sick man其实只是普通名词短语,表示“生病的人”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2)

我们可以任意造句: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3)


考证,俄罗斯帝国皇帝尼古拉斯一世(Nicolas I of Russia)是世界上最早将这个普通名词变成政治术语的人。

他形容土耳其建立的奥斯曼帝国(the Ottoman Empire)1850年代已是“sick man of Europe(欧洲的病人)”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4)


20世纪开始后,事情就有趣了:

● 60、70年代,英国曾被称为“sick man of Europe”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5)

● 90年代,德国曾被称为“sick man of Europe”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6)

● 2005年,《经济学人》曾称意大利“the real sick man of Europe”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7)

● 曾被冠上这个称号的还有:

法国(2014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8)

西班牙(1995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19)

葡萄牙(2007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0)

希腊(2011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1)

这个长名单里还包括乌克兰俄罗斯


我们能总结2点:

第1. sick man发源地欧洲,后来其最常规的指代对象也均是欧洲国家

所以,我们如用sick man来搜索维基百科,最先显示条目是这个: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2)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3)

即:欧洲的病人


所以,这个概念被玩久了,就有人“不耐烦”了: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4)

题目翻译:欧洲的病人是欧洲。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5)

题目翻译:欧洲的新病人:欧盟。

最狠的: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6)

题目翻译:欧洲:地球的病人


第2. “欧洲的病人”主要比喻一个欧洲国家经济发展困境

《经济学人》这本杂志就向意大利(前文)葡萄牙德国派发过这个封号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7)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8)

​但,也不乏英国这样的倒霉蛋,这个头衔21世纪以后又不断回到它头上。

有时因为国民健康欧洲后腿(2017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29)

有时又因为脱欧(Brexit)政治动作(2019年):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0)

而且这2篇文章都是英国媒体对自己国家“侮辱”《泰晤士报》(The Times)《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


那“欧洲的病人”如何演变成了“东亚病夫”呢?

维基百科条目是: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1)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2)

直译也只是:亚洲的病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维基百科也有中文内容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3)

维基百科这2个条目“sick man of Asia”“东亚病夫”基本是两重天

我们完全无法将2者等同对应


如果再加上“百度百科”的条目,我们真能相信“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4)

3种条目似乎各有立场,尽管“百科”这个词汇都听来冷静中立得像手术刀


维基英语条目只分析了sick man of Asia产生的时代背景

1. 清末,英国鸦片倾销使中国出现了上瘾者群体,即“病人”

2. 同期,sick man of Europe的说法已在世界通行;

3. 清政府西方列强认为腐败无能病入膏肓


维基中文条目告诉我们:

1. 梁启超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东亚病夫”4个字的人,目的劝勉同胞奋发。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5)

2. 西方人用sick man of Asia抨击清政府,而非中国人身体素质

3. 在李小龙电影《精武门》里,日本人蔑称中国人“东亚病夫”,这是完全杜撰的情节。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6)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7)


所以,“sick man of Asia”到底等于“东亚病夫”吗?

光看“病夫”这个古汉语词汇,我们能想象这绝非一个简单的翻译过程。

因为这4个英语单词仅仅直译“亚洲的病人”


更何况日本菲律宾都曾被英语媒体定义为sick man of Asia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8)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39)


在文章《中国是真正的东亚病夫》发酵为外交事件后,《纽约时报》最早披露了《华尔街日报》的内讧。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40)

《华尔街日报》的53名记者编辑联名写信给该报高层,抗议这个“derogatory(贬损意味的)”标题。

《纽约时报》分析了《华尔街日报》内部长期存在的新闻部门(news side)评论部门(opinion department)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一组活生生factopinion之间的矛盾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41)

不过,我看到这个新闻,又产生了第一反应:这2大报纸之间仇怨似乎很深啊。

第二反应是:在健康肌体的内部,总有互相制衡的力量。

第三反应是:中国网民其实无法浏览这些报纸的网站。


英语是以严谨的形式来反映说话者思维真相的语言。

它很好。

但这从不意味着:用英语传播的文化都是真相

因为真相始终需要操作

始终有自己的好恶倾向

(本文完)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42)

作者简介:

  • 不间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中国工作15年
  • 曾受雇于新东方﹑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Easy FM﹑视觉中国集团﹑华纳唱片等
  • 担任过英语老师﹑英语动画电影制片人﹑编剧﹑导演﹑记者﹑主持人等

病娇or脑洞短篇集(病夫sickman)(4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