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离世婆婆的句子(亲恩永忆婆婆逝世百日感怀)
一夜的小雨,让2021年9月18日清晨显得格外阴冷。那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因有早课,必须在七点半之前到校。我六点钟起来,像往常一样做好了早点,去叫婆婆起来吃。一推开门,发现婆婆脸朝向西边窗户,背对着门,睡得很熟的样子。“妈,妈,起来吃早点了。”婆婆却没有反应。我以为她耳背没听见,便走到床边摇了摇她,但并没有得到回应,我感觉到事情不对劲,无意中碰到她的手还是热乎乎的。因从未经历过这种事,家里又只有我一个人,心顿时“怦怦怦”跳个不停,害怕极了。一纵步跳出房间,忙乱地到书房里找手机,只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电话号码一个也想不起来,抖脚抖手地翻了好一会儿才打给老公及家人。几分钟后,亲人们和医生赶到了,对婆婆马上进行了抢救。全家四代同堂,轮流照护婆婆,但她再也没有能够睁开眼晴看我们一眼。平时跟她最亲的侄儿也从丽江赶来,无论怎样千呼万唤都始终叫不醒婆婆,到第二天下午2点16分婆婆就告别我们仙逝了,享年89岁。傍晚,婆婆的遗体火化,短短的时间,一直守护着这个家庭的婆婆就变成了回忆。
如今,婆婆去世已满100天了,但直到现在想起来我仍然觉得是大梦一场。就在9月17日晚上,我俩还一起吃父亲送来的鸽炖肚,晚上我锻炼回来去看她,她还没睡着,问我“你从健身房回来了?”一点征兆都没有,怎么好好地睡下去,第二天早上就昏迷不醒了呢?我很纳闷,泪水止不住地流。紧接着就办了丧事,一晃一百天就过去了,在婆婆逝去的日子里,我们一家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往事一件件浮现在眼前。真是:常忆生前欢喜事,难却死后悲伤情。
曾听婆婆讲过,她出生在一个小手工业者的家庭,只上了两年的学,就辍学回家帮补家庭了,白天做手工活,晚上在煤油灯下跟当教师的舅爹学习文化知识。稍大点就参加工作,当时只有16岁,就到乡下的供销社当售货员。因工作特别认真,后升为出纳,几年后调到县城工作。经人介绍,与从抗美援朝战场转业到县医院工作的公公结婚,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天有不测风云,公公遭人迫害被遣送到丽江地区大研农场进行劳教。一去就是五年,婆婆本来将被提拔为主任,但一夜之间,因公公的事受牵连被下放到农村务农。婆婆一人要照顾她的婆婆、小姑、小叔一家的生活。加之公公是家中的长子,公公的父亲又早逝,母亲又患有心脏病,不能做太多的活计。现在公公被劳教,家中的一切都得由她这个长嫂承担,简直就是雪上加霜。那时她是那么悲伤、那么痛苦、那么无助,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强烈的责任感在驱使着她不能放弃,她最终选择了坚强地生活下去。
当时城乡差距特别大,加之母亲是下放人员,生产队就安排了最苦、最累、最脏的活计,但她特别要强,硬是高效地完成了各种生产任务,上山砍柴、割草、挖草煤、点蚕豆、种麦子、栽秧、收割、积肥、养猪、种菜、喂鸡无所不做。为了一家人能生活下去,她起五更,睡半夜地劳作,硬是支撑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家庭。五年后公公劳教期间回到家时,已被折磨得没有人形,差不多丧失了劳动能力。加之生了三胎四个孩子,从此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压在了婆婆瘦小的肩上,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女汉子”。因为她心灵手巧,就被分配到社队企业做鞋子,那全是力气活,鞋底是从废旧汽车轮胎上切下来的,再一针一线地缝。清晨,天不亮就起床,夜里怎么也要干到12点以后。从早到晚地做,才勉强能够维持一家人生活。磨刀、切胶、取槽、打麻线、上鞋子、抻鞋,经过一段时间,这一道道工序都被婆婆熟练掌握,手上的老茧磨出了一层又一层,一到冬天手上勒出了道道血痕,只能缠上胶布,再继续坚持,这哪里是一个女人的手啊!这就是当时生活的写照!这些活计就是作为壮劳力的男人都难以胜任,但她知道,只要她一天不干活,家中就会断粮。一股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责任感在支撑着她,每天都在重复着这些看起来非常单调,但又苦又累而且充满着技术含量的活计。如果把她在做鞋期间用过的麻线连起来,足可以绕地球几圈。因她手艺高,人缘好,在白天完成了社队企业的活计后,晚上也能接到一些私活。为了让家庭稍微宽裕点,她一干就是半夜,甚至大年三十晚上也不休息,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碌着。
这期间,公公由于冤案一真未得到平反,思想压力过大,多次要想不开,但婆婆硬是一次次把公公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才保证了家庭的完整。
一次偶然的机会,婆婆发现外地有塑料鞋底售卖,敏感的商业头脑使婆婆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她就联合工友一起到大理批发鞋底回永胜贩卖,当时的塑料鞋底由于价廉物美,又能防滑,在永胜的销量很好,这下生活才稍稍好转一点。她常常教育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由于她吃过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就是再苦再难也要让孩子们读书。为了让四个孩子都能上学,她一直从事服装生意,把子女们供到初中、中专、大学毕业及送进部队,娶妻生子,个个都完婚成家后,又新建了房屋。公公也得以平反昭雪。本来可以轻闲一下了,但她和公公又主动承担了照顾孙子、孙女的责任,慢慢地孙子、孙女大了,也成家立业了。这时公公又患上了老年痴呆,她又不离不弃的照顾了公公六年,直到公公去世,她才完全“退休”。回想她的一生真的很不容易,经历了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整风、四清、“三反”“五反”、文革、改革开放、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段,她作为一个平凡的女人,却一直是从大风大浪里走过来的。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婆婆的一生,应该是平凡而不平庸,简约而不简单。坎坷的人生经历没有使她屈服,反而更加积极、乐观、坚强地生活,她的同辈人没有人不夸她能干的。
说到她的能干外,她还烧得一手好菜,一条街上谁家办酒席都要请她帮忙主厨,她是个热心肠人,会帮主人家精打细算,把事情办得妥妥贴贴,赢得四邻街坊的好评。她还教我做花卷、包子、嫩蚕豆圆子、糯米灌肠和各种酱食的烹饪、制作方法。儿子在外读书那几年,一回家就嚷嚷着要吃奶奶做得最拿手的油炸“鸡腿、鸡翅”,奶奶也总是会提前准备,让孙子回到家就能大饱口福。如今,儿子说再也吃不到奶奶做的美食,留下的只有美好的回忆了。冬天家里腌制排骨、五花肉、火腿、香肠、牛干巴等,几斤肉用多少酒几两盐更得她来掌握,腌几天,怎样才能让腌制品既能长期保存,什么时候挂晾,什么时候用灶灰储藏,她都胸有成竹,所以我家每年的饭桌上,都是由婆婆腌制的美食来唱主角。
婆婆很热爱生活,在家庭经济条件好转后,她形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病按时吃药,定时午睡,有空就锻炼身体。一天吃两颗六味地黄丸,她嫌我买给她的药贵,就跑遍县城的药店去了解,去比较,哪里便宜一点就去哪里购买。
她很精明。只要我把菜买回来,就问这个菜多少钱?那个菜多少钱?我叫她猜,她猜的价格及斤两都八九不离十,就像她看着买的一样,这点我很佩服她。有时买贵了就指责我,告诫我要讨价还价,多对比一下才买。她身体好的时候,只要超市搞活动,就忙着去买特价商品。记得那是发生在前两年的事了,超市搞活动,她去买了鸡蛋和适合糖尿病人吃的食品,共计三十多块钱,付了钱提着东西回到了家里,脑子里一算,发现超市多收了四块钱,立即拿着东西、小票返回超市,找到收银员,把收银员领到货柜前,告诉她各样东西的价格,加起来是多少。收银员一算真的是搞错了,把特价商品算成原价了。超市工作人员连忙向婆婆道歉:“老奶奶,对不起了,今天人太多,我们一忙就搞错了,是我们不对,向您赔礼道歉…… ”她才满意地回家了。那天去超市知道这件事的人都对婆婆竖起了大拇指,夸道:“这个老人家,这么大岁数了,还这么精明!帐也算得清楚,真了不起!”事后她跟我说起这件事,告诉我去超市买东西要核对一下小票,他们有时会算错的。我微微一笑,告诉她:“你年纪大了,别为了几块钱去折腾了,超市人多拥挤,被人挤倒了才得不偿失!”但她挺较真,我也只能顺着她。婆婆年轻时就是做生意的,脑筋很好。
曾记得六年前,姐姐去世时,大家乱成一团,她虽然很悲伤,但却非常镇定,记忆力还特别好,当时凭记忆给亲戚和她的老朋友打电话,一共打了二十多个,在场的人都非常佩服她。有时老公为了考考她的记忆力,就挨个地问她家里人和她朋友们的电话号码,她能一一作答,无一错误。有时我手机没带着,想打给家人电话了,却记不得号码,只能询问她,她还责备我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记性那么差。我也觉得很惭愧,她比我大了三十多岁,记忆力还那么好,一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她做事很有条理。只要有客人来,煮多少米,还要叫她把握,我常常计划不好,煮多了浪费。吃饭时她主动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拿板凳、摆碗筷。我们平时就大大咧咧、丢三落四,只要一出门,她就提醒“”钥匙、手机”别忘了。她看到天气不好,就说“伞、雨衣”要带上,“晴带雨伞,饱带饥粮”。
她很勤劳。只要我把菜买回来,就争着择菜,毕竟年纪大了,有时弄不干净的,我也不嫌弃,再重新弄一遍。每天还争着倒垃圾,叫她不用去了,我出去时候就顺便处理了,她说要下去走走,不走脚更不行了,因此只好将就她。有时还争着洗碗,不让她洗还不行,她节约惯了,舍不得放更多的水,加之年纪大了视力下降,会有洗不干净的地方,说她洗不干净,还不服输,说“洗个碗有什么洗不干净的?”满脸的不高兴,只好由着她,她洗了头道,我再去洗一下。 真正让她融入到这个家庭中来,而不是把她晾在半边,这也不准动,那也不准动。 让她从内心体会到自己是家中的一员,有一种参与感。平时吃什么都由她说了算,让她感到家庭的温暖和舒适,其实家无需多大、多豪华,只要心中有爱,和谐就好。都说世上最难处理的就是婆媳关系,但我结婚三十年了,婆媳关系一直比较融洽,这么多年从未红过脸,更没发生过不愉快的事。
婆婆很节俭,内衣只穿一二十元的地摊货,我告诉她年纪大了,穿不了几件,要穿稍好点的。去“金花”专卖店买了纯棉的内衣、外衣、马褂给她,她很喜欢,说很好穿但是就是贵了。叫我平时要节约,说你们还欠着贷款,儿子结婚要花大钱呢,不能大手大脚。她还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有时在工作中不顺心,和同事发生争执,回来后我会满脸的不高兴,她就会说;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和同事相处,要吃得亏,才能打得堆。这些看似浅显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
她还爱干净。我把衣服洗好后,她会自己折好分类装在衣柜里,把床上收拾得干干净净。出门前还要到我练瑜伽的大镜子前照照,还问我穿这件好看吗?穿那件怎么样?打扮一番才走。她很喜欢我养的花花草草,平时没事时就瞅瞅这盆,瞧瞧那盆,常说这个屋子被我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连厨房、卫生间都摆上了花,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
婆婆生前身体好的时候常去找老朋友打麻将,一个星期去民主广场一两次会老朋友,听听身边的“新闻”。她虽有糖尿病、高血压,在生活上,我们尽力将就她,根据她的身体状况进行饮食调理。早点以油茶、鸡蛋、包子为主,牛奶、豆浆、八宝粥、荞粑粑、蓝藻、荞面条、燕麦炒面、红薯……轮换着吃,中午、晚上煮饭时掺上五谷杂粮。常吃炖菜,冬瓜、苦瓜、木耳、秋葵、豆腐、芹菜等,水果尽量买含糖量低的柚子、苹果、梨……她没牙齿,每顿都要把菜煮烂或剁碎。在我下班之前她就忙着煮饭,煮的饭常常是稀饭,开始我也私下埋怨过,但想想自己也有老的那一天,肯定还不如她呢!又有多少人能活到她那个岁数呢!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前两年,举行冬季物资交流大会,我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带婆婆去凑热闹,买给她喜欢的衣服,带她去吃没吃过的美食,有时吃碗牛汤锅才回来。做客场中,亲戚朋友常问起婆婆身体近况如何?怎么没来?叫我带上一点她吃得动的粉蒸、酸扣、百合圆子之类的菜回来。为了她,我也只好放下面子了。婆婆最爱吃的就是浆粑粑(鲜玉米饼)和杵米粑粑,等到这些食材成熟时,我就多弄些放在冰箱里冻着,随时可以满足她的胃口。
婆婆年纪大了,还能独自洗澡,但担心跌倒,我提出帮她洗,但她说你上课也很辛苦,她自己小心点就是了。后来我说了许多次,她才同意我帮她洗,老公看到我平时既要上课又要照管她,星期天还要帮婆婆洗衣服、洗澡,太操劳了,主动承担了洗澡的任务。才开始婆婆很难为情,老公说小时候你帮我们洗,现在该我尽孝心了,都是成人了,没什么害羞的,她才彻底放下心来。
我家住在四楼公寓,婆婆年纪大了难爬,建议我家买个庭院房子,一混我们也老了。觉得婆婆说的有道理,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骑着单车穿梭在大街小巷,到处去看房子。路道不好且房子老式的都要一百万左右,又有点看不上。新建的、路道好的差不多要二百万,儿子不回来,面积又大住不了,关键是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只好做她的思想工作,等看到合适的再买,将就着住。婆婆做梦都想有一所庭院式房子养老,直到去世前我家都没能实现这一愿望。在这点上很内疚,我想,如果能早一点满足她的愿望,她也许还能再活一段时间。
儿子买了坐便器给婆婆,她说晚上起夜太方便了,在床边就可以解决了。还买了木桶给婆婆,每晚用陈艾或透骨草泡脚,婆婆近四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控制得很好。自从泡脚后,晚上睡觉脚暖和多了。婆婆去年肠胃不好,常常拉肚子,儿子又买来了艾柱、盒子,我们只要有空就帮她艾灸腹部,她说艾灸的时候肚子热乎乎的,“咕噜咕噜”地响,舒服极了,自从做艾灸后就再也没有拉过肚子了。她还说特别喜欢艾草的味道。儿子每次回家都给她钱,买一些时尚、漂亮适合她穿的衣服,她没吃过的食品等,婆婆非常高兴,经常对外人说没有白心疼这个孙子,常问我超超哪天回来了?11月11号晚上儿子还打电话来说,他去服装店逛时看到一件很好看的衣服,奶奶一定喜欢,但她走了,再也不能尽孝心了,儿子感到很遗憾!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每个学期我要值周两个星期,这期间必须二十四小时在校,只有婆婆孤身一人在家。校领导也特别理解我家的情况,同意我每天抽空跑回家看看她,为她做好饭菜,又急匆匆地返校上课。值周结束了,刚进门,她特别兴奋,跟我有说不完的话,憋屈了一个星期,仿佛要把所有的一切都要对我倾诉,这时我更体会到了她的孤单与无助。但现在她走了!真的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再也看不到她了!再也不能和我作伴了!
11月7号晚上,我梦见婆婆说:“刘玉菊,炒着的油茶米吃完了,下星期的又要炒着点了……” 她戴着一顶咖啡色的毛线帽子,从半空中飘来坐在我旁边,我帮她把快要遮住眼睛的帽子拉正了一下,并问道:“你这段时间去哪里了?好久不见你了……”醒后身边空空如也,顿时潸然泪下,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啊!
曾记得去年在三川过年时,我们一大家子晚饭后在华丽高速路旁的小道上牵着她漫步,婆婆曾说现在高速路修通了,想叫我们带她去丽江,看望九十三岁的舅妈(婆婆的亲嫂嫂),由于她老人家晕车,加之年龄太大等一些特殊因素,这一愿望未实现她就走了,姑嫂两人竟然阴阳永隔,这成了她最大的遗憾。前段时间,我们去看望舅妈时,也不敢告诉她实情,舅妈问:“你妈身体还好吗?你们来丽江,她一个人做饭吃的?……”我们强忍住泪水,“是的,她好好的……你……你别……牵挂着她……”至今舅妈还蒙在鼓里,对此我们很是内疚。
因婆婆耳聋,儿子只能在电话中叫我转告她奶奶,国庆节放十天假,等放假了回来帮她洗澡,多陪陪她。婆婆说离国庆节还有半个月,她说“等不得”了,她常常说这样的话,我也没在意,想不到才过了三天真的就走了。事后我们一家谈论起此事,都后悔不已。若知道她要走的话,不管单位工作再忙,我和老公也要请上十天半月在家陪陪她。“暗中时滴思亲泪,生前少报慈母恩。”这一联句又呈现在脑海。她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聪明能干、勤俭持家、心胸宽广的优秀品质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愿她在天国里能安祥、快乐!
我们一家三口天各一方,加之没有退休,对婆婆的照顾不是很周到。作为媳妇我很自责,丈夫作为儿子也很愧疚,儿子远在昆明,节假日才能回来陪陪她,对奶奶照顾得更少,很是无奈。婆婆没有享受到更多的天伦之乐就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我们,走得那么快,快得让人还没反应过来,此时我对“猝不及防”这个词,有了更深的理解。这真是:音容无睹伤心难禁千行泪,亲恩未报哀痛不觉九回肠。
婆婆去世前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拖累,更没有磨折我们。她常说,修德行善,才能善始善终,这也是她平时的想法和结果。或许是她老人家理解和体贴我家的处境,心疼我们罢了。
婆婆走后,每天下班回家一推开门,觉得她还坐在沙发上等着我回来,两婆媳做饭吃,再仔细一看,怎么不见了呢?哦,婆婆已经走了……无数次泪流满面。顿时觉得房子空荡荡的,家中冷冷清清,很不习惯。晚上锻炼回家,沙发上不见了她的身影,早晨起来仍会不自觉地推开房门看看她,以为她还在睡觉。
前段时间下雨,气候较冷,我在家中烤火,老公在学习书法,若要在平时的话,婆婆会在旁边看着老公写,写完后,老公就考她,“这个是什么字?那个读什么?……”婆婆认识好多繁体字呢!老公夸她,她满脸笑容,说:“要是你爸爸还活着的话,看到你写的这些字,爱死了……”而如今婆婆走了,她老人家在仙山那儿睡着好冷、好孤独啊!此时用苏东坡的词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来表达我们的心情再贴切不过了。我们一家人泣不成声。古语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可能就是这种感觉了吧。俗话说,父母健在尚有来处,父母不在只剩归途。老公在一篇短文中也曾写过,事亲尽孝莫等待……朋友们尽孝要尽早、及时,如果有困难,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克服,不要找客观原因,更不能做忤逆亲人的事。
总之,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我的心情。婆婆虽然离开我们一百天了,但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她,婆婆的一生,平凡而伟大,贤惠而善良,她勤俭持家、含辛茹苦、相夫教子、艰苦朴素了一辈子,她用行动完美地诠释了母亲这个词的责任与含义,我们将永远铭记她老人家的大恩大德。
婆婆的突然离世,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孝顺这个词的含义。我认为孝顺,不仅是生前对老人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照顾与陪伴,而且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灵。婆婆已经八十九岁高龄,可谓是风烛残年,不知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关心和陪伴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老人大多是孤独的,婆婆这一辈的人几乎没有几个人健在了,即使有,不是耳聋就是眼瞎,或者腿脚不行了,相互之间想走动一下都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打电话吧,你说你的,她说她的。所以更多时候她总是一个人待着,我忙得赢时就听她说以前老公和儿子小时候的一些事,虽然我已经听过不知多少遍了,但为了让她高兴,还是耐心地倾听。正所谓“孝”字暖身,“顺”字暖心。有些人生前不孝顺,死后哭天喊地、捶胸顿足、嘶声裂肺、数娘数爷地作秀;孝顺不是响彻云霄的唢呐、震耳欲聋的鞭炮、白过半条街的花圈以及排成长龙似的送别人群;不是超大的墓碑;奢华的宴席…………漫天飞舞的纸钱唤不回老人的一次回眸,风中摇曳的招魂伞再也无法招回消逝的灵魂,再隆重的葬礼也挽不回离世的脚步。
有的人家父母在世时不尽孝,还虐待老人,死后烧纸做的宝马香车、豪宅美女,烧敬冥间银行的大额阴钞,叩头无数,还要请仙姑、仙婆、道人、相士作法场、念经、安神奠土,这些除了安慰一下他们那阴暗的心灵外,剩下的就是糊弄已经去世的人了…………更有甚者生前对老人不管不顾,死后为争遗产,多少兄弟姊妹反目成仇或大打出手,亦或对簿公堂,致使老人的遗体长时间不能入土为安,有的道貌岸然,死后却争着安埋,表面上是尽孝,实则请客漫无边际,以安葬老人为名大肆收受礼金敛财,他们在乎的,永远是自己的小算盘。叩头祷告如捣蒜,口中念念有词,打拱作揖,祈求老人保佑他,升官发财、妻妾成群、荣华富贵、长命百岁,祈求好运常临、恶运远退,驱利避害之心昭然若揭,没有半点人性,丑陋的嘴脸让人作呕。这样的人,你就是把天磕通也无用,就凭你的所作所为,先人、神灵会保佑你吗?那先人、神灵不是成了好色之徒、贪得无厌的东东了。婆婆常说,如果身前不尽孝,死后敬上一口酒,只会从嘴角流掉,这也就是活人做给活人看的把戏罢了。真是:孝子门前一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以前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习俗,人去世后头七、二七直到七七都要祭奠,这本无可厚非,但我认为孝顺不仅是名义上祭奠,更多的是心祭。感念先人的哺育恩德,传承先人的高尚精神,反思自己的行为举止,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古代更有守制三年的传统,哪怕当官的都要辞官回家守孝三年,名曰“丁忧”。而且要在坟旁建一草棚,一日三餐吃素食,从心灵上去感念先人的养育之恩,端正自己的德行。但现在大都变味了,做上些好菜,摆上好酒,焚香烧纸,名为祭奠,那些美味佳肴不是依然进了你的肚子里了吗?逝去的人真的能吃到吗?那不是在演戏吗?如果真正孝顺,生前对老人好点,为老人端上一碗饭、一杯水,多陪陪她,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死后即使不搞那些把戏,老人自会保佑你的。曾有笑话说,某人喝醉酒,把真钞当冥币烧给了先人,次日酒醒后,到坟头上捶拍胸膛、抱着头,号啕大哭,后悔不已,别人认为是对老人有多深的真情实感呢,其实他哭的是钱,他想烧的是冥钱,玩花活,谁知……总之,人在做,天在看,岁月无情,苍天有眼,天道轮回,谁也无法躲过。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若家中老人还健在的话,一定要常回家看看,善待他们。常言道,“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羔还报跪乳之情”。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提倡厚养薄葬,弘扬精神文明!
我们不仅要善待家人,尊老爱幼,更应对社会上的孤寡、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给予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正像歌词中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21年12月于沧阳城
投稿(作者):刘玉菊
平台编辑:华子
审核:熊锦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