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梅花三弄第六段(浅谈古琴曲梅花三弄)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之一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记载,《梅花三弄》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梅花落》:“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后根据唐诗记载,可得是唐代名琴家颜师古移植为琴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琴曲梅花三弄第六段?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琴曲梅花三弄第六段(浅谈古琴曲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第六段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十大古琴名曲之一。明代朱权的《神奇秘谱》中记载,《梅花三弄》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梅花落》:“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后根据唐诗记载,可得是唐代名琴家颜师古移植为琴曲。

根据《晋书》的记载,《梅花三弄》的作者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因此才有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的历史典故,为古琴曲《梅花三弄》的出现埋下了引子。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梅花三弄》历史悠久,流传于时代之中,也衍生出不同的含义。例如: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离愁别绪,明清时的琴曲《梅花三弄》表现的是梅花傲雪凌霜、坚贞不屈的节操与品质,但综合来说仍是借借物喻人,以梅花来赞誉具有高尚情操之人。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前有引子,后有尾音。全曲的引子部分音节平稳舒缓,附点的出现平添一种跌宕起伏之感,主要是营造一种初冬时节,阴云密布、冷雾弥漫,梅树隐隐约约的、忽隐忽现的氛围。该段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泛音曲调犹如是对梅花的特写,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羽翻银,如在眼前,生动形象。第一部分,为全曲的前六段,分别是溪山夜月;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青鸟啼魂;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玉箫声。采用循环再现手法,乐曲一开始便在低音区以散板形式演奏出肃穆的整体曲调,展现出一幅深冬时节,只有梅花傲寒而立的场景,然后采用四、五、六度的大幅跳跃,使旋律有层次感,有力度。第二、四、六段是循环再现的第一主题,以作为梅花高洁、安详形象的清越泛音在二、四、六段出现三次,故被称为“三弄”。主题用泛音奏出,节奏轻巧,旋律鲜明,勾画出梅花那高洁清雅气质。三次重复旋律变化不大,音区不同,将二弄降低音区,增加乐曲层次感。第三、五段是插部,音乐作为主题的铺垫、就如同赏梅人抒发感悟,寓情于景。整个这一部分是梅花的静态景象,描绘了了它凌寒独自开,仍在丛中笑的姿态。

后四段为第二部分,分别是凌云戛玉;铁笛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第七段的音乐中增添了新元素,增加了梅花的动态形态,补充了乐曲的层次感与戏剧性。第九段在中低音区再现一主题。乐用切分节奏、高低音区的频繁跳跃、交替奏鸣,深化梅花争相开放,此起彼伏的契机感。第八段起了连接的桥梁作用。第十段速度较慢,使高潮的气氛逐渐平稳下来,并通过节奏对比和调性变化将乐曲引向一个新境界。整个第二部分是梅花的动态意象,利用音色对比和节奏对比,与第一部分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梅花迎风而立,与寒风搏斗的形象。此部分象征梅花不惧寒霜、临风摇曳的意态,以其梅花的铁骨、冷香的自然属性,笑战、笑弄风霜的姿容,映射和歌颂了高雅、贞洁的人的性格和气节。由于第一部分的音调渗透、贯穿,且有合尾性质,又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保持了统一性。全曲的尾声部分,近似散板。它由各段固定的终止型乐句经变化后用泛音轻盈地奏出,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将乐曲引向深远清雅的境界。如同乐者的吟颂,余音袅袅,回味无穷。音节最后结束的时候,节奏放慢,体现梅花在春天到来时节,心情也可以慢慢放开来欣赏阳光,慢慢在春光中,梅花慢慢凋谢零落的心情。

整首《梅花三弄》古琴曲,可以说曲中的三弄是一种演奏手法,也可说是曲子的意象画,简述来说便是梅花一弄、弄清风;梅花二弄、弄飞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动、水清清。虽然时代在变迁但音乐作为引路人从来不曾落后于时代,时代赋予它的意义在岁月中传承,在人文中沿袭,古琴曲作为中国传统乐曲也会随岁月流传,日久弥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