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哪吒之魔童降世幕后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背后的8个)
这个暑假,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为《哪吒》)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中国影史动画电影的票房冠军。全片一共有1800多个镜头,包含1400个特效镜头,其中,哪吒与敖丙海边踢毽子部分的特效是由沈阳某影视特效公司制作完成的。图为该影视特效公司部分成员的合影。新华网 刘舒摄
这个年轻的团队共有8名成员,都是“90后”,团队中最小的只有22岁。八张桌子、八台电脑、两台空调、三台电风扇是他们的全部家当,六十八平方米的房间狭小闷热,8名年轻人就是在这里,历时2个半月,为影片贡献了27个镜头,共5分钟特效画面。图为团队的小伙子们正在工作。新华网 刘舒摄
今年28岁的王艺澄是公司“带头人”,从小喜欢看动画片。2007年3D武侠动画《秦时明月》的播出在这个少年的心里种下一颗“动漫种子”。2015年7月电影《大圣归来》上映,王艺澄看后决定:要学习动画制作,进入动画行业。图为王艺澄(右)正在工作。新华网 刘舒摄
王艺澄上学期间的专业是商务管理,后来又学了编程。为了实现梦想,已经工作两年的他以实习生身份加入一家专业影视公司,学习特效制作。第二年,王艺澄决定去北京“镀金”,他说:“就是想去更大的平台,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图为王艺澄与员工们一起研究技术问题。新华网 刘舒摄
在北京工作期间,王艺澄参与了多个影视项目,在影视制作领域成长迅速。2017年,已经参与过《小门神》等电影特效制作的王艺澄决定回沈阳创业。“一方面是父母年纪大了,想回家照顾他们;另一方面,我想把特效做精做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众的审美。”图为王艺澄与员工商讨画面细节。新华网 刘舒摄
2017年7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片区推出“扶植新型服务产业”政策,王艺澄了解情况后回沈阳注册了公司,并邀请在北京从事特效工作的高中同学董洋一起回家乡创业。图为王艺澄和董洋交流公司业务。新华网 刘舒摄
公司成立之初,只有王艺澄和董洋两人。“最难的就是没钱、没项目。”王艺澄说:“当时为了生存,什么活都接,我们俩没日没夜连轴转,有时候忙的连饭都吃不上,24小时不离公司是常态。”渐渐地,随着项目完成度高,王艺澄的公司在圈内有了些名气,也加入了志同道合的新人,目前团队稳定在8人。图为午饭时间,小伙子们边吃盒饭边讨论项目难点。新华网 刘舒摄
2018年夏天,公司接到了为《哪吒》制作特效镜头的工作。尽管当时团队已经参与制作了儿童动画、游戏、电影等50多个作品,其中有观众耳熟能详的《风语咒》《大闹西游》等影片。可做起《哪吒》来,依然让小伙子们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王艺澄说:“影片方要求很高,也很专业,每一个特效镜头都要反复修改,其中最多的一个镜头我们修改了15版。”图为员工们互相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新华网 刘舒摄
尽管遇到了困难,但小伙子们从没放弃过。“遇到问题,我们就坐在一起讨论,集思广益,想各种办法把问题解决。”王艺澄说,为了让画面真实自然,团队经常进行“角色扮演”,“一个人用一块布披在身上模拟动作,其他人观察衣服的褶皱程度、头发怎么动等等细节。”图为团队正在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动画人物。新华网 刘舒摄
制作特效对光线的要求特别高,小伙子们工作时需要关灯拉上窗帘,长时间盯着电脑,眼睛经常不舒服。图为正在揉眼睛的员工。新华网 刘舒摄
就这样,小伙子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作品终于如期完成。王艺澄当时就感觉《哪吒》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火!“《哪吒》的成功离不开饺子导演的严格,这也让我们懂得,只有精益求精,沉下心推敲细节,才能呈现出优质的作品,受到观众认可。”图为遇到问题后,员工认真地看笔记,想办法攻克难题。新华网 刘舒摄
最近,随着电影《哪吒》的热映,王艺澄和董洋接到的商务洽谈也多了起来。看着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靠近自己的梦想,王艺澄很开心,但他仍旧表示,把握好当下,做好项目更关键。他说:“我们想把角色特效这一模块做到全国顶尖水平,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想拍一部能被观众认可的动画大片,为国产动画行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图为王艺澄(中)和董洋(左)与投资人洽谈。新华网 刘舒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