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苇荡里的呼唤(芦苇荡里欢声多)

芦苇荡里的呼唤(芦苇荡里欢声多)(1)

芦苇荡里欢声多

◎孙振航

每次回老家,我习惯早晚出村遛遛,到离家百米的村东小路走走,路两边是深深的沟,沟坡北是庄稼地,沟坡南是养殖池。块块养殖池鳞次栉比,长长方方、绵延十几里,恢弘豪气;池水波光粼粼,那是鱼、虾或海参的成长地。每每看着成片的养殖区和沟坡上稀疏的芦苇,总会勾起我儿时回忆,那芦苇荡里的欢笑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

靠北靠村的养殖区原是一片芦苇地,宽约二三百米,南北长一千多米。靠南靠深海的养殖区原是大片盐场晒盐池。为了防止海啸袭击、海水倒灌,村里分别修筑了村东傍海沟的南北(走向)主防洪堤,以及村南远靠海的东西(走向)主防洪堤和近靠村的南北次防洪堤,大概以“日”字形筑堤。芦苇荡和盐场盐池分别被防洪堤围拢起来。

每到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芦苇地里,那棵棵芦苇芽露着绿里透红的小脑袋争相向外张望。我跟小伙伴们一起去山林间、地垄地堰挖野菜,习惯沿着村边那道防洪次堤回家,堤坝顶是路,坝坡底至村南菜地之间,也是一小片芦苇地,这里的谷荻在芦芽间间或出现。玩伴们轻移步、慢下脚,小心谨慎避开芦苇老根,低头将谷荻与芦苇芽辨仔细,然后拔取嚼食。其实,谷荻就是白茅草的花,嫩嫩的时候可生食,长大后就像狗尾一样,咬不动,嚼不烂。它的根也可以吃,且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等药用功效。四十年前,人们知识普遍匮乏,我也不懂,只知道嚼在嘴里,能感觉到淡淡的清香和丝丝甜甜的后味,那清香微甜的滋味,一直被味蕾珍藏于记忆中。芦苇嫩芽煮过之后同样可以食用,虽然带有淡淡的苦味,但是味道香,用来蒸肉吃很合适,也可以炒着吃,是很不错的野菜。苇苇嫩芽又称芦根(百度知识),是中药,味甘、性寒,能够清热祛火,一般可用于治疗口臭,有抗癌功效;同时也可治疗肺热咳嗽、痰多等肺部疾病;还能清热生津,适用治疗口眼干燥等。但不建议过多食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可惜那时家乡人都不懂芦芽的食用方法,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可对此触手可得的美味却视若无睹,深感遗憾。

随着芦苇渐渐长大,绿油油的枝叶迎风招展,互相打趣逗乐,你碰碰我,我动动你,耳鬓厮磨,“嘻唰唰”低吟浅唱,经久飘荡。各种飞虫不时上下翩翩飞舞,调情嬉闹,灵动美好。高音歌者呱呱鸡(苇莺)时而在芦苇间腾挪跳跃,时而在苇杆上摇头晃脑,“呱呱叽、呱呱叽”此起彼伏,不知是求偶还是赞美其领地,时而一跃飞起,时而盘旋俯冲嬉戏。此时,我多想跟小鸟一样,扇动翅膀在空中飞翔,看那苇浪翻滚,银絮飘扬;随那鸟儿齐声欢唱,赞美可爱芦乡。

每每雨后,每当夜幕降临,苇叶婆娑,纤纤魅影晃动,蛐蛐奏乐,蛙类献唱,夜里仍是一派热闹生机景象。

端午节来临,到了包粽子时节,家家户户打苇叶回家,先清洗蒸煮,再清水浸泡后使用,或者一摞叠放晾干备用。母亲也偶尔忙里偷闲包粽子。每每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浸入水,等起火蒸煮,热气翻滚,粽香立马扑鼻而来,愈加激起食粽欲望。古有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有词赞美:“五月榴花妖艳红。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大意是:五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谈粽食粽送粽是何等美好美味美意。似是芦苇粽叶见证了美景,传递了美言佳音。

芦苇荡里的呼唤(芦苇荡里欢声多)(2)

随着夏天来临,小伙伴三四人经常偷偷溜进苇荡掏鸟蛋。苇莺喜欢在高高的空中做窝,用柔软的细草缠绕三五根芦苇杆,精心编织出圆圆深深的窝,漂亮精美极了。风吹来,鸟窝如秋千般摇荡,想想那小苇莺在窝里多惬意。鹭鸟、芦鸡喜欢贴着地面水面,用大大的树枝缠绕在一起,里面填上柔软的细草或羽毛做窝,相比苇莺的家就显得低劣很多。经常有玩伴拿走窝里的鸟蛋,要是碰到母鸟归巢,定会盘旋低飞愤怒而来,然后无可奈何,满含悲情悻悻而去。我也曾懵懂做过坏事,偷吃过鸟蛋,直到有一天,遇到煮熟的蛋里出现略微成形的雏鸟,那影像深深刺激了我。自此,我下决心再也不去招惹鸟妈妈,再也不想杀那即将破壳而出的小生命。试想,鸟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何等伤心欲绝!

芦苇荡边水草茂盛的小水塘往往有鱼,主要是鲫鱼。有淤泥的水塘,还有泥鳅和鳗鱼。小伙伴们经常一身泥巴一身水,深一脚浅一脚搅动一湾浑水摸鱼。有的鱼儿就藏在水草里,有的则洄游到刚离开的脚窝里。每当抓到鱼,我们兴奋之极,笑脸倒映在模糊的水面上,不断幻化着。每当看到水蛇游动,心情就会受到影响,胆小的玩伴立刻鼓动离开泥浆地,只好扯下一截带叶芦苇花,系上疙瘩,穿过鱼鳃和鱼嘴,把鱼串成串,意犹未尽回家,然后边走边聊,爽朗的笑声回荡在芦苇间小路上。等快要进村,才想起父母追责后果,赶紧找水塘洗去泥巴,互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傻傻地笑。不管如何掩饰,只要去了危险地方,回家轻者挨骂,重则找打,屡教却难悔改,直到上了学才慢慢懂事收敛。

秋天来临,苇叶变黄,渐渐脱落,经过冬的螫伏,历经春夏秋三季,苇芽终于长成苇材。初冬农闲时,到了芦苇收割季节。村里大小喇叭播着放山拾草割芦苇的乡音,家家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不管大人孩子倾巢出动,连邻村的亲戚朋友都借此机会来帮助。只见漫山遍野,人声鼎沸,镰刀飞舞,车轮滚滚。原先山林里杂草丛生,一会就光秃了,捆成个;原先黄灿灿的片片芦苇一会就放倒了,然后扎成捆;有水的地方还要人抬肩扛到路边,再用木推车推回家。我那时年幼年少,都是舅舅或姨夫、舅家或姨家大表哥轮流帮忙,几乎没让我动过镰刀,我只能跟着凑热闹,帮着搬搬抬抬。

由于放山收割的那些草木不够村民一年烧火做饭取暖所需。因此,等山草和芦苇全部收割后,我们玩伴还要继续到树林、地沿、山岗或芦苇地里,用钢丝或竹制草耙搂草叶。遇到草叶稍微多的地方,一会就盛满网包;要是走错了地方,遇到村民会过日子拾掇仔细,剩草就很少,那只好转悠更多地方,打一车草用时很久。

想来,我还学会编织过盛草的网具网包。先去苇荡里割回特殊细草,晒干备用。需要时淋水弄湿,学着大人一边搓绳一边编织出第一个圆环,逐步围绕第一个圆生成一圈新环,再外延,一环连一环,环环相交,等到合适尺寸后,网包底就做成了,接着适当将绳环调整方向,慢慢直立,再环环相连,直到编织口沿和提手。每当做成后,自豪感油然而生。母亲炫耀,左邻右舍婶、娘、嫂多有夸赞,家里也能用上好几年,想来历历在眼前。

那时因为烧草做饭烟气大,房屋四壁经常熏得黢黑油亮。现在,随着生活条件好转,满山遍野的杂草再也无人光顾,一年又一年,枯了又绿,绿了又枯,自生自灭,只能年年抓护林防火。如今,做饭早被液化气或天然气灶以及电饭煲等现代炊具取代。有大锅烧炕的村民也改用木柴或煤炭了,甚至为了碳达峰、碳中和,煤也少用或弃用,改用电取暖。毕竟,生态环保已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方向。

成熟的芦苇作用大。制成苇帘可以铺设在新房屋顶,起到保温和支撑作用;加工出苇席可以坐卧休息。我小时候搓麻绳很利索,为制作苇帘发挥了作用。我清楚记得上学后,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就开始忙活,经常边搓麻绳边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打盹。星期天,母亲忙的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我和我哥还要参与制作苇帘。随着摆锤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生生把一根根芦苇结结实实连在一起。苇帘在加长,摆锤上的麻绳在缩短,当苇帘长度满足要求,就剪去摆锤,接头系紧,再把两端多余的芦苇花去除,一挂值钱的苇帘完成,全家人喜悦之情瞬间激荡在小院里。

芦苇荡里的呼唤(芦苇荡里欢声多)(3)

芦苇还可以编织炕席。由于家附近没人加工,左邻右舍都是去集市上买现成的。当苇席使用日久,逐渐老化,或者受到硬物碰伤,在清洁擦拭时,极易分叉,席篾不小心就刺手或扎到屁股上。每当年关至,家家喜欢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硬货买来,平时舍不得烧的柴草用上,这几天可劲地糟,炕席也得撩起来,及时散散热,怕烫坏了苇席,苇席可不便宜,原计划得用四五年,哪里轻微破损,还得用布缝上接着用,因此,需要时刻保护好。忘了从何时起,老式苇席突然消失不见,家家户户换上了花花绿绿的革席、草席、竹席,也出现了做工精细精美的苇席。一种比一种好,要多美观有多美观,要多舒服有多舒服,再也不怕席篾刺手、扎屁股了。

改革开放春风吹,农村发展日月新。等我参加工作离家再回家时,那片芦苇地竟荡然无存,连同盐场盐池都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养殖池。自然生态改变了,产生了经济效益。也许再过几年,养殖池同样会消失,被一片片生态绿色来替代,扮靓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拭目以待。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那芦苇荡里的欢笑声,那童年少年的趣事已经深深刻在脑海里,留在记忆中,久久无法忘怀。

芦苇荡里的呼唤(芦苇荡里欢声多)(4)

作者简介

孙振航,我是一名散文爱好者,随心而动,随笔而写;不求高大,唯愿本真。得遇机缘,拙作呈现;借助平台,笔耕砚田。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憧憬美好,崇尚自然。烟台散文学会会员。

壹点号烟台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