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周勃为何都怕吕后(的发起人为什么是陈平与周勃)
公元前180年,西汉王朝出现了一个大转折,皇帝不再是刘邦的嫡系,继皇帝位的是庶出四子代王刘恒。此时距汉朝建立21年,如果从刘邦当上汉王算起是26年。
刘邦剧照
这个变故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更是他没想到的,这不过是他去世15年后的事情,但他却在无意成为了推手。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长子肥、次子盈、三子如意、四子恒、五子恢、六子友、七子长、八子建。
刘盈是嫡长子,生母是皇后吕雉。刘邦的决定是让江山社稷在刘盈一脉传承下去,否则他在去世前就用三子赵王刘如意替代刘盈了。
从刘邦内心来说虽不看好刘盈,但他看好刘盈的母亲吕后,那个精明干练、杀伐果断,曾经为他独挡一面的正妻。
最重要的是,传位刘盈符合礼法,名正言顺,能得到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
吕后剧照
所以刘邦认为,有大臣支持,再加上有吕后护着刘盈往前走,不会有没什么问题再出现。何况刘邦去世前,已经为刘盈铺出一条路来。
首先,用六年时间解决掉了异姓诸侯割据一方危患中央的局面,这样一来,刘盈便不用担心外人觊觎他的皇位;
其次,刘邦将兄弟子侄封为诸侯王,以此形成对汉中央的拱卫之势;
再则,刘邦杀白马同大臣盟誓:非功不能封侯,非刘氏不能称王,否则天下共击之。
由此可见,刘邦虽然走的匆忙,能做的却都做了,尽管没有面面俱到,但不用置疑这个“三保险”的价值。
刘盈剧照
但刘邦没想到刘盈短命,自己去世仅七年后刘盈就去世了。又过了八年,汉朝宫廷迎来一场巨变,吕氏一族被诛杀殆尽,皇帝由他的四子刘恒继承,而这场事变的主导者正是他的心腹大臣陈平与周勃。
刘帮临终前当着吕后面有过一个“托孤”,里边提到五个,其中就包括陈平与周勃: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史记•高祖本纪》
吕后去世时,萧何、曹参、王陵陆续去世,五个人只剩下了陈平与周勃健在。
那么,陈平与周勃为什么要发起“诛吕之战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了解一下他们受刘邦信任的原因及过程。
陈平出生在战国晚期的魏国,父母早亡,家庭比较贫困,一直寄食于兄长家。在兄长的资助下,陈平四处游学,学了不少学问。成年后,陈平阴差阳错地与当地一位富家女成婚,从此告别窘迫的生活。
后来,陈平先追随陈胜吴广起义,后同周市助魏王咎复国,再后来投靠项羽,最终才投奔刘邦。
刘邦立刻重用了陈平,于是引得手下颇多不满,尤其周勃等人还找到刘邦理论,报料陈平一些不光彩的事情。
但刘邦并没有因此而轻视陈平,反而较之前更为器重,陈平本人也很争气卖力,一直为刘邦贡献有价值的策略,比如离间项羽与范增的关系、计擒韩信、白登山突围等等,不一而足。
最重要的是,在刘邦称帝后,陈平一直陪着刘邦平定异姓诸侯,而号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张良已经隐退,可见在此期间,陈平还在为刘邦鞠躬尽瘁。
可见,正是由于陈平劳苦功高,所以才得到刘邦的信任。但刘邦对陈平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放心,原因就是陈平心眼儿多,机智圆滑,不好控制,所以他才安排周勃去做陈平的副手。
周勃剧照
周勃从外地迁入沛县,早年以编竹器与吹丧为业,刘邦起兵时加入。周勃寡言少语,为人率直忠厚,打仗非常勇猛,与樊哙、曹参等人不相上下。
周勃也是陪刘邦一路入关灭秦、曲伏汉中、还定三秦、楚汉战争、平定异姓诸侯,立下汗马功劳。
所以,周勃是因战功及性格得到刘邦的赏识与信任。
与曹参不同的是,曹参能文能武,出将入相,而周勃只会武而不能文。与樊不同的是,樊哙有半个外戚的身份,容易引起刘邦忌惮,而周勃身份单纯了许多。
这就是最终刘邦器重周勃大于樊哙的原因,也是派曹参当相国而让周勃做太尉的原因。
既然陈平、周勃如此受刘邦信任,为什么还要掀起一场宫廷杀戮呢?
实际上,始作俑者恰是刘邦本人。
樊哙剧照
刘邦病重期间,有人报告说,樊哙要等皇上百年之后带兵尽诛戚氏与赵王刘如意。
戚夫人是刘邦最宠爱的妃嫔,刘如意是刘邦最喜欢的儿子,戚夫人的族人也是有功之臣,刘邦岂能容忍樊哙胡来。
而樊哙之所以打算这样做,无非就是维护吕家的利益,因为他是吕后的妹夫,而戚夫人与吕后有过激烈的嗣位之争,当时他在燕国追击卢绾,手里握有重兵。
刘邦感到事态严重,于是召陈平来商议对策。陈平说,派使者拿着诏书到燕国立斩樊哙即可,也就是说来个出其不意,突然袭击。
刘邦想了想,能出色完成这个任务的只有陈平与周勃这个组合了,于是便命二人立即前往。
燕王卢绾反,上使樊哙以相国将兵攻之。既行,人有短恶哙者。高帝怒曰:“哙见吾病,乃冀我死也。”用陈平谋而召绛侯周勃受诏床下,曰:“陈平亟驰传载勃代哙将,平至军中即斩哙头!”二人既受诏,驰传未至军,行计之曰:“樊哙,帝之故人也,功多,且又乃吕后弟吕媭之夫,有亲且贵,帝以忿怒故,欲斩之,则恐后悔。宁囚而致上,上自诛之。”未至军,为坛,以节召樊哙。哙受诏,即反接载槛车,传诣长安,而令绛侯勃代将,将兵定燕反县。——《史记•陈丞相世家》
由于陈平想给自己留后路故意“放水”,最终樊哙没有死成,但即便如此他也成了吕家的大仇人。
原因很简单,给刘邦出主意的人是他,去执行任务的还是他,至于放樊哙一马还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临时变通,如果当时刘邦还没去世,樊哙活命的可能也不大。
其中最恨陈平,一直不依不饶想杀了陈平的人正是樊哙的老婆吕媭。好在吕后明白事理,加上陈平足够机灵把吕后奉承的非常舒心,于是吕后才将这件事情压了下来。
平行闻高帝崩,平恐吕太后及吕媭谗怒,乃驰传先去。逢使者诏平与灌婴屯于荥阳。平受诏,立复驰至宫,哭甚哀,因奏事丧前。吕太后哀之,曰:“君劳,出休矣。”平畏谗之就,因固请得宿卫中。太后乃以为郎中令,曰:“傅教孝惠。”是后吕媭谗乃不得行。樊哙至,则赦复爵邑。——《史记•》
显然吕后活着的时候,陈平的安全没有问题,吕后一旦去世,陈平的好日子就到头了,光是一个吕媭就能要了他的命。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陈平内心的恐惧感越来越深。
那么周勃有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呢?肯定有。因为他也是杀樊哙的执行人,还取代了樊哙的军权,只是他不像陈平那么惹吕家记恨,但后来依旧被吕后驾空了。他虽然身为太尉掌全国兵马,实际上吕后没有一兵一卒让他指挥,以致于后来接管北军,全赖诈取了吕禄的印绶。
总之,陈平与周勃都面临着被吕家人清算的威胁,这就是他俩能够抱团后主动出击的先决条件。只是他们二人还需要中间人串联,因为他俩从早些年起一直存在隔阂,这个中间人就是陆贾。
陈平患诸吕,力不能制,恐祸及己。尝燕居深念,陆贾往,直入坐,而陈丞相不见。……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绛侯寿,厚具乐饮,太尉报亦如之。两人深相结,吕氏谋益衰。——《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陈平、周勃想反制吕氏手里没有兵马行不通,但是他们在吕后去世后很快得到了一个契机,那就是齐王刘襄(刘邦长孙)率兵到长安夺位。
刘襄剧照
刘襄来势汹汹,相国吕产(吕后侄子)派灌婴率5万大军阻击。没想到灌婴到荥阳后就按兵不动,与此同时他又告知刘襄要静观吕氏的举动,届时一起杀回长安。
灌婴停滞不前,吕产骑虎难下,他最担心元老重臣们与诸侯王联合起来对付吕氏,但从灌婴的表现来看,这个担心越来越转变为现实,何况其他人还都对吕氏虎视眈眈。
如果吕氏能撑住气,以静制动,陈平、周勃等人也不好找机会,但吕禄首先被忽悠的放弃了北军军权,从而让周勃轻易控制了北军。
陈平、周勃还有两个好帮手,分别是朱虚侯刘章与东牟侯刘兴居。他们是刘襄的兄弟,自然也是刘襄的内应,他们帮助陈平、周勃除掉吕氏,本身也符合刘襄的利益。
及吕太后崩,平与太尉勃合谋,卒诛诸吕,立孝文皇帝,陈平本谋也。——《史记•陈丞相世家》
最终在外部力量震慑及朝廷内部力量双重围攻之下,吕氏族人灰飞烟灭。但回顾过程就会发现,参与者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攫取,只不过让陈平、周勃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不仅重新安身立命,而且获得了拥立之功,成为汉文帝的重臣。
显然刘邦杀樊哙是引发事件的导火索,所以他在无意间做了一个局,成了陈平、周勃“诛吕之战”的推手。至于齐王刘襄,原本就是抱着一种投机心态,只是最终没有取巧成功,他的目标是皇位,并不是吕氏。因此,他们所有人口中的“吕氏欲危刘氏社稷”,其实大概率是一个幌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