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

话百里秦川,讲陕西故事,巡三秦沃土,纪周秦汉唐,《睁眼看西安》已经改名《巡秦纪》敬请关注!丰镐遗子(张新武)/书文

自从由陈忠实老师小说《白鹿原》改变的同名影视剧《白鹿原》热播以后,白鹿原人尽皆知。白鹿原上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白鹿原民俗村”“白鹿原影视城”“白鹿原白鹿仓”三大旅游景点,一时间平静千年的白鹿原,火的一塌糊涂。对于小说《白鹿原》中“仁义白鹿村”白、鹿两家的原型。有的说是原上孟村镇康禾村的詹家和赵家,有的说是狄寨镇南枝村的白家和魏家。到底是谁,只有陈老师知晓了。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1)

关于白鹿原,《三秦记》寥寥数语:“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此而得名白鹿原”。《续修蓝田县志》记:“白鹿原位于灞浐二川间,南北宽二十里,东西长约五十里,高出县城二百至二百五十公尺;西北入长安界,称灞上;东接尤风岭之将师疙瘩,中为长水;在水北者称北原,在水南者称南原”。县志中的“长水”就是现在的鲸鱼沟。

鲸鱼沟是白鹿原中央的一条深沟,名叫“荆峪沟”。沟里面有一条河,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为了备战需要,拦坝蓄水,形成现在绵延3公里左右的水泊,这个水泊站在高处看确实像一条鱼,为了好听“荆峪沟”转音改名为“鲸鱼沟”。因为此地为汉代“长水校尉”的屯兵之地,所以史籍上记载为“长水”。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2)

鲸鱼沟将白鹿原一份为二,分为南原和北原。南原名“炮里原”,古名“鲍里”,后因百姓在此伐木烧炭制造火药而得名“炮里”。北原名“狄寨原”,古名“霸陵原”,宋朝天圣年间大将狄青曾在此安营扎寨,故而得名“狄寨”。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3)

狄寨原上的南枝村,是南枝白家和南枝魏家的统称。在狄寨街道以东7里处。上狄寨原,过了大转盘水安路和白鹿原北路交汇处东北角即是本村。南枝白家不到千人,南枝魏家千人出头。关于本村来历,可追溯到西晋胡人入驻中原时期。实则早在西汉时期,投降汉朝的匈奴人就已经迁到内地,鲸鱼沟旁边的“长水校尉”就是汉武帝让胡人组织的精锐部队。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经过魏蜀吴几十年的相互征伐,三家归晋,晋朝统一的时候,当时全国人口只有768万人可谓“十室九空”。百业不兴,田野荒芜,为了鼓励农耕,西晋政府鼓励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其中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到了西晋中期的时候,关中和凉州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汉族已经在人口上不占优势。就这样游牧民族不费一兵一卒,昂首挺进中原大地。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4)

关中氐族建立前秦王朝中,多次从甘肃宁州将羌族人迁到白鹿原上。《梁书》记载:康宦家族从西域康居中迁到白鹿原,一部分以国为姓,在今大康村的五康村一带。另一部因康居国国王姓白而姓了白,就是今天白鹿原上的白枝村。这就是所说的“昭武九姓”。所以“狄寨”的另一种说法就是:西汉武帝置八校尉,其中将白鹿原上的狄人组成长水校尉。长水即今狄寨南侧之荆峪沟。西晋时即有狄人居此,曾为军寨,故名狄寨。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5)

唐代诗人白居易祖籍为下邽(渭南)北支白村,他的胞弟白敏中在唐朝是宰相级人物,自称祖籍西域康居国人,此村相对渭南的北支白称为南支白村,现在写成南枝白村。现在白居易兄长白居仁的墓就在雁塔区瓦胡同村的白家巷。清朝顺治年间,魏姓人居此,后逐渐分为南枝白、南枝魏两村。清嘉庆《咸宁县志》称为南枝村。清末《咸宁长安两县续志》记载:咸宁县设29仓,狄寨仓 在城东南30里,有狄寨镇。全仓居白鹿原。有住户2052户,百姓11255人,统领25村,仓在狄寨镇,本村记做“南支村”。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6)

近代南枝村,白家、魏家,英豪辈出,享誉一方《灞桥区志》记载:南枝魏家的魏希古先生曾经中过清朝的秀才,那是地道的文化人。与同为秀才的张凤翙交好。1911年西安起义爆发前夕,张凤翙因懂军事、有威信、在新军中职位较高,被推举为首领。西安光复,张凤翙任秦陇复汉军大统领。民国建立,张凤翙命魏希古去北京参加招收县知事的考试。辛亥革命后废府、州,仅设县,置县知事一人,为一县的行政长官。后改称县长。魏希古被录用,分配至河南省开封任慈善救济机构平粜厂厂长。因救济灾民有功,灾民赠送了一面“厚德无私”的匾额。1916年春,任兰封县知事,任职期间下令:“凡民间诉讼,无论有无诉状,一律都得受理,随受随审,不得积压拖延。”秉公处理当地一些作恶多端的土豪劣绅,为民除害。乐于助人,乡亲、学生有难,能慷慨解囊。孙蔚如先生到河南为杨虎城将军购买军火,泄密后被当局追捕,只身避于兰封县,魏希古热情接待,资助路费,帮其返回西安。任期满后,由于乡民、学生联名请省府挽留,又继续留任。离开时,全县老百姓扶老携幼,赠送“万人伞”一把和刻有“清廉正直”四个大字的牌匾。1920年,任西平县知事时,查处了横行乡里、劣迹昭著、时任罚款局局长的刘德。因看到当地黑暗势力盘根错节,实难施展抱负,于第二年毅然辞职离开西平。临行时,百姓夹道欢送,把老爷的靴子高悬东城门楼上,并在墙上书写了“魏大老爷清官靴”几个大字,以示怀念。

蓝田县白鹿原上的各村历史(西安古村白鹿原南枝村)(7)

南枝白家是百年行医世家,医术精湛,百年间出名医数十位。《灞桥区志》记载:白星午先生是光绪十八年的秀才,随当地名医伯父白素衍学医。民国初年,坐诊端履门、柏树林,因医术精湛与长安县寺坡村薛宝辰,西安城内的居筱楼,满城的马瑞轩,被推崇为关中瘟病学派四大名医。民国20年“虎疫”横行,大夫大都不敢出诊。而白星午先生却来者不拒,日夜出诊,配制汤药,免费施放。本村 白晓山先生自幼喜医道,日夜钻研歧黄,声名渐著。求医者众多,妙手回春,患者送匾,竟挂满堂室,人称“扁卢”。登门施诊,无论贫富,诊费一视同仁则由患者酌付,从不计较多寡。每逢灾年,赈济贫困乡邻,四方无不称颂。本村 白廷秀先生是白晓山先生之长子。子从父业,悬壶济世。魏希古病倒西安,服药百剂无效,白廷秀亲自开方一剂见效。河南军阀刘镇华镇嵩军入陕,其弟白廷杰被诬陷私藏军火,拉至临潼零口镇严刑拷打,白廷秀赶往营救,气愤病倒,英年早逝。本村白培棠,祖辈四世名医,继承祖业,继续行医,赴红会医院深造,技艺大成,远近闻名。东关魏鼎章,胯部恶疮,便请名医未奏效,白培棠先生出马,内服外敷,双管齐下,历时余年,用药数百剂而愈。患者求医众多,为免乡邻奔波之苦,定下单日东去,双日西行的规矩,风雨无阻,不误病情。南枝村乡亲特请时任长安县县长的张法杰先生题“术精岐黄”四字大匾,悬于堂上。 (丰镐遗子-张新武/整理与2013年2月3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