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把父亲称作什么(唐朝真的管父亲叫哥吗)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
唐朝人可以管父亲叫哥哥、某哥、阿耶(爷)、耶耶(爷爷)等。
唐朝不是管爸爸叫哥,主要是称呼父亲为阿耶,也可以按排行称呼父亲为X哥,比如李隆基曾经叫爸爸李旦叫四哥,唐代真正叫哥哥一般为阿兄。
“哥哥”在唐代既指“父亲”,也指“兄长”。
哥原本不是中原的叫法,在唐朝属于外来语,一般称父亲为“耶耶”,私下里某些场合可以称“哥哥”,但在较为正式或者特殊的公开场合,还是得叫“父亲”或者“大人”。
有时也把父亲叫做“阿耶”,和母亲在一起就叫“耶娘”,或“爷娘”。
这些都是唐朝时最为流行的叫法,扩展来讲,还有一个叫法是“大人”,但唐朝时的“大人”只有一种含义,就是用来代指父母,至于称呼官吏为“大人”,那是唐朝以后兴起的。若非自家父母或直系亲属,在唐朝是不能称呼“大人”的,不然有失礼数。
《搜神记》有载:“年始五岁,乃于家啼哭,唤歌歌娘娘”。此处的“歌歌”便是父亲,也是有证可考的唐代早期写法,所以唐朝的“哥”,是个通假字,亦为“歌”。
图示为中国古画中唐朝家庭宴饮图,家庭关系其乐融融。
「扩展阅读」-至于各朝代都如何叫爸爸的:
1.三国:
对外称呼自己的父亲,直接叫“家父”,例如《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此处就是曹植对外人说起自己的父亲曹操,所以用了“家父”。
补充一点,最早关于“爸”的称呼,也是出现于三国时期:《广雅·释亲》(魏国文字训诂学家张揖·著)记载:“爸者,父亲之转。”“妈,母也。”。
2.南宋:
部分地区称父亲为“阿父”,或“阿公”。《南史·谢诲传》:“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3.元朝:
唐朝的称呼延用到元朝,仍有人称呼父亲为“哥”,比如元曲《墙头马上》所写:“我接爹爹去来……你哥哥这其间未是他来时节”,此处的“爹爹”和“哥哥”,都是指“父亲”,可见到了元朝,仍旧延用唐朝时的习惯,自然宋朝时部分地区的人也是如此称呼。
其实对于“父亲”的称呼,因为各地风俗不同,所以相当多元化。
4.清朝:
一般称“爸”,“阿爸”,“爸爸”,部分地区称“伯”,例如清朝学者梁章钜,在《称谓录·一·方言·称父》中写道:“吴俗称父为阿伯”。
建国后,也有一些北方地区,称父亲为“达”(谐音,也有说是“大”),起码据我本人所知,山东地区就有使用“达”称呼父亲的习惯。
如果是“大大”,就是称呼大娘,即父亲哥哥的妻子,相当于“伯母”。
5.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叫法:“老公”。
此说最早见于《南北史续世说》:“高昂兄弟并劫略。其父次同语人曰:‘吾四子皆凶狠,我死后有人与我一楸土耶?’及次同死,昂起大冢。对之曰:‘老公!子生平畏不得一楸土,今被压,竟知为人否?’
在这里结合语境解读,“老公”正是高昂对他父亲高次同的称呼,相当于现在的“老头”或“老爷子”,也是指“父亲”。
后来经过文明发展,时代更迭,老公的意思才慢慢变化,成了现在女方对于男性伴侣的称谓。
综上所述,在古代因为受到地域文化,方言特色,以及年代礼仪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对于“父亲”的称呼各有不同,然而大多数还是带“父”字,相差并不算很大。
而“爸”这一称呼,虽然在清朝已有人使用,但真正全面的流传普及,还是在现代。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