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老年精神养生系列谈一)
开场白:在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像植根于中华厚土上的一棵参天大树,曾庇荫华夏民族,繁衍昌盛,历久不衰认真加以挖掘整理,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对于指导今天的人们保养精神,陶冶情操,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当大有裨益本文就运用古代养生学指导老年精神养生,谈点粗浅的认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人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人的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
开场白:在汗牛充栋的古典文献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像植根于中华厚土上的一棵参天大树,曾庇荫华夏民族,繁衍昌盛,历久不衰。认真加以挖掘整理,去芜存菁,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对于指导今天的人们保养精神,陶冶情操,防病健身,延年益寿,当大有裨益。本文就运用古代养生学指导老年精神养生,谈点粗浅的认识。
古人养生首重养神
王国信
养生,古代又称摄生,乃护养、保养性命,以达长寿的意思。 古代养生家把人的形体,包括人的脏腑、皮肉、筋骨、脉络及充盈其间的精血称为形,认为形是一切生命活动之宅;把人体的精神思维活动,包括神、魂、意、志、思、虑、智等,称为神,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与神的关系是“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晋·嵇康)只有形、神健全,才是健康无病之人,才有可能长寿。 传统医学把人体的情志活动归结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简称“七情”,并认为七情郁结是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在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已十分明确地提出了情志变化对健康的影响。异常的情志活动,可引起很多疾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这说明无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绪,都不可太过,如果超过了人的忍受程度,就会影响健康,导致疾病。《黄帝内经》还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保证。 情志与衰老的关系也密不可分,传说春秋时代吴国大夫伍子胥,为了报父兄之仇,打算逃往国外,在前有关口森严,后有追兵搜捕的紧急情况下,忧虑重重,一夜之间,竟然须发全白。真是“愁一愁,白了头”。所以《黄帝内经》强调,只有“形与神俱”,“形体不蔽(坏),精神不散”,才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晋朝名医陶弘景说:“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唐朝名医孙思邈说:“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清,顺理修身去烦恼。” 这些古人的长寿秘诀,集中到一点,就是人的生命长短,在于自己能否善于保养,决非命中注定。善养生者,应形神兼养,尤其要重视养神,注重精神养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