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虫媒叮咬传播的病毒有哪些(携带144种病原微生物)

江苏宋先生的岳母和妻弟因蜱虫叮咬不治身亡,在为他们办丧事时,宋先生也被蜱虫咬了一口。这一咬导致宋先生神志不清甚至咳血,所幸治疗及时,他最终痊愈。

夺命蜱虫

每年在蜱虫活跃期,都有蜱虫致人死亡的案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个常见的夺命生物。

可通过虫媒叮咬传播的病毒有哪些(携带144种病原微生物)(1)

蜱虫在4—10月比较活跃,在活跃期内又有两个活跃高峰,分别是6—7月和8—9月。蜱虫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牧场、草原以及山地丘陵等的泥土中。人们外出游玩或野外劳作时易被叮咬袭击,宠物猫、狗等因常在野外活动,而成为易被袭击的对象。

单纯的叮咬并不会产生致命的威胁,蜱虫叮咬的毒性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寄生于蜱虫身上的各种病原体。据统计,蜱虫身上寄生有可致人类患病的病毒有81种,细菌有31种,病原虫有32种。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疾病均可由蜱虫叮咬传播。

单莱姆病一项,每年在美国就有约30万人、欧洲有6.5万人罹患,这其中约有10%—20%的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里仍然会有关节痛、记忆障碍及精神不济等症状。

可通过虫媒叮咬传播的病毒有哪些(携带144种病原微生物)(2)

只有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叮咬过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动物后再叮咬人体,才具有致病性。而具有致病性的蜱虫导致人体生病,还需要把足够数量的人体免疫力不能够杀死的病原微生物注入人体。并不是所有的蜱虫都具有致病性,但难就难在我们无法区分哪些蜱虫不具有致病性。

所以,被叮咬后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蜱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

蜱虫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薄且不易触及的部位,像头皮、颈后、耳后、腋下、腰部、大腿内侧以及脚踝下部等。蜱虫叮咬时可以分泌麻醉神经的物质,所以人往往不易察觉。

蜱虫的口器结构复杂,且长着一些“倒刺”,一旦叮咬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就会吸附地非常牢固。如果拔除方法不对,很容易导致蜱虫的口器断在皮肤里。而且在拔除的过程中,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唾液,增加感染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可通过虫媒叮咬传播的病毒有哪些(携带144种病原微生物)(3)

在取蜱虫时,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如通过捏、拽等方式刺激蜱虫。更不可用火烧蜱虫,因为这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的唾液。正确的取蜱虫的方法是用镊子夹住蜱虫的头部垂直向上取出,取出蜱虫后最好密封保存,方便医生研究其毒性。

蜱虫的口器一旦断在皮肤里,就只能通过“挖肉”的方式来取出,是极其痛苦的。所以没有把握取出完整蜱虫的朋友,建议直接去医院让医生来取出蜱虫。

被蜱虫叮咬后一个月内若出现发烧、头痛、腹泻等症状,就医时应向医生提及蜱虫叮咬史,方便医生诊断疾病是否为蜱虫传播。

如何预防蜱虫叮咬

蜱虫毒性大可传播多种疾病,且叮咬后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在蜱虫活跃期,预防蜱虫叮咬是关键。

1、遮掩气味

蜱虫的嗅觉敏锐,在与宿主相距15米时即可感知到宿主身上的汗臭味和其呼出的二氧化碳。当宿主靠近时,早已准备好的蜱虫会一跃而上。

可通过虫媒叮咬传播的病毒有哪些(携带144种病原微生物)(4)

野外活动时在皮肤上喷洒驱蚊液、花露水、香水等,可以对蜱虫造成嗅觉干扰,避免成为其捕猎的目标。

2、远离蜱虫栖息地

避免在野外草丛中长时间逗留、坐卧,不给蜱虫以可乘之机。家中的宠物猫、宠物狗等小动物若喜欢在野外逗留,在回家后应检查其是否感染蜱虫。

3、着装预防

在野外运动时着浅色、长款、收口紧贴皮肤的服装,可以预防蜱虫叮咬,且浅色的服装背景更容易发现蜱虫的踪迹。

外出回家后,应注意检查自己及家人全身,尤其是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等部位是否有蜱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