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

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1)

夕阳下的故宫角楼,远处是林立的高楼。昔日的紫禁城,如今已成为北京这座繁华大都市最亮丽的景色之一。

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2)

2019年春节,故宫张灯结彩,在宫门上悬挂门神画,欢迎全国游客来故宫里过大年。

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3)

站在景山上俯瞰故宫建筑群,朝阳之下,一片金黄。在古代,这种色彩是属于皇家的,如今则可以被每一个普通人驻足欣赏。

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4)

游客们抚摸着午门正门的门钉,走进故宫参观。

故宫100周年庆 故宫的日常(5)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建造在三层须弥座台基上,处于故宫中轴线的核心位置。

它就像是一名历经600年风雨的老者,演绎着历史风云,映照着时代变迁。从前,它是皇家的恢宏宫殿,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象征,接受万人跪拜。它有一个冷峻威严的名字:紫禁城。如今,它却有了新的生命意义,不再是当年的紫禁城,而是一座人民的博物院,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它凝结着民族的自豪,迎接着世人的敬仰。人们便亲切地称它为:故宫。

受家庭影响,自小我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特殊的热爱。而古建筑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多年来,我始终把镜头对准中国古建筑。其中,故宫是我最好的“模特”,因为它堪称中国古建筑之集大成者。我一次次出入故宫,一次次举起相机,拍下了无数张照片。我试着用自己的观看方式,用不超越常人能及的角度,忠实地记录故宫的日常。

我拍到了在曾经深不可测的皇宫庭院,一个穿着红衣服的小女孩在妈妈面前撒欢奔跑;我拍到了在曾经象征森严等级的、硕大的午门门钉上,布满沧桑的劳动者的手;我还拍到了故宫里不同宫殿的春夏与秋冬、风霜与雨雪……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照片得到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的评论,他也说出了我多年拍摄故宫的最大感受:“故宫之所以称为故宫,便是因为它属于历史,属于人民,属于新中国,属于新时代。它不应藏于深宫,不应站在旧时代的高处,眼神冷漠,俯瞰众生……感谢他用普通的摄影器材,踩着普通观众的脚印,通过普通人的视角,展示出这样一座属于人民的故宫博物院。这也正是我所孜孜以求的目标。”

然而,我的能力终究有限,虽已倾尽全力,却依然难以表达故宫魅力的万分之一。但是,我依然愿意当好一块“砖头”,努力用平常人的视角,把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呈现出来,把中华文明的精神价值传播出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苏唐诗 撰文/摄影,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来源:光明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