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

文/渔歌子

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1)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魂,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五千年汉字的历史,也就是中华文明的历史。

人类最重要的一步,是从匍匐大地到直立行走;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也是从匍匐在地到站立起来。一个人屹立于天地之间,其处境经常是天苍苍,野茫茫,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样的结果就是,无论付出多少努力,都是南辕北辙,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

中国的五方,为东、西、南、北、中,既是方向,也是哲学,与五行、五色、五脏等密切联系。

家长国学堂,我们今天学习汉字“西”,感受夕阳西下之失落和“西方”不断崛起之挑战。

“西”,篆体为“”,是个象形字。《说文》:“鸟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鸟栖,故因以为东西之西。”也就是说,“西”原本的意义是飞鸟归巢。

鸟归巢之时正是太阳西下的时候,于是正好借用来指东西方之“西”。旭日东升为“东”,夕阳西下曰“西”,倒是正好对映成趣。然而此字一旦被借用,就多用作东西方之“西”,表达本来的意义鸟归巢时只好再加一个“木”,变成“栖”字。这种借此代彼,属于“六书”中之假借法,是汉字造字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刘备借赵云,永借不还”事件,“借字”鸠占鹊巢,“本字”只好脱胎换骨,另寻出路。

这样假借的结果,就是“西”的最常用意义即基本义是西方,即太阳落下的方向。

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2)

中国历史上的“西方”,是一个历史概念,随着时代与疆域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春秋战国以前,黄河中游一带为“中国”,其东为东夷,其南为南蛮,其北为北狄,其西为西戎,陕西、甘肃一带就算“西方”了;秦汉之后,陕甘一带进入“中国”,青海、西藏、新疆一带就都是西方或“西域”;到了唐朝,新疆纳入版图,西藏即吐蕃成为属国,波斯成为西方,印度成了唐僧取经的“西天”;宋朝时候,西边各民族又崛起,西夏、吐蕃诸国又成了西方;蒙元、朱明、满清时期,中国因强盛而扩张,中东和印度又成了西方,东南亚和南亚以及中东一带都成了郑和下西洋的“西洋”;到了近代,欧洲、美洲因工业革命和殖民运动而发展,以欧美为中心,有了中东、远东的概念,对于这时的中国而言,远隔重洋的欧美成了西方或西洋。

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中国”一直以天下的中心或老大自居,而对应的“西方”或“西洋”,基本上都是愚昧落后的代名词,那感觉,真的是老子天下第一。鸦片战争之后,新崛起的欧美西洋人依仗着坚船利炮,将老大帝国打翻在地,使其一蹶不振。中国人卧薪尝胆,谋求复兴,一直到今日都换不过这口气来,很多人患了崇洋媚外症,一说“中”就摇头失落,一说“西”就点头眼热,忘记了自己姓甚名谁。一直旭日东升的东方转为落后,一向夕阳西下的西方变成先进,这真是历史的轮回大戏!

来自西方或西洋的人或东西都以“西”领衔,如西人、西装、西餐、西方文学、西洋画……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所以东是主位,西为宾位;东边是属于主人或东道的方位,西边是属于宾客的方位,于是宾客又被称为“西宾”。

旭日东升带来的是勃勃生机,而红日西坠则不免让人失落而惆怅,因此古人常发“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之叹。

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3)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西方有西王母,又叫王母娘娘,居于昆仑山阆苑仙境之中,是一切女仙的总头领。对应的,东方有东王公,又叫东华帝君,居于东海仙山之上,是一切男仙的总头目。

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4)

人间的皇宫之中,皇帝居正殿,面南背北;太子居东宫;妃嫔等一般居西宫,所以“西宫”也就成了后妃的代名词。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句:“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中国最有名的美女是“四大美女”,领衔的美女也来自民间,来自乡野,这就是浣纱的西施,又被人们称为“西子”。苏东坡有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以美到极致的西子形容西子湖气象万千带来的风情万种,实在是神来之笔。

可见“西”与女性的密切关系。

汉字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五方六合)(5)

“西”还是姓。


家国天下,家学即国学,国学亦家学。

家长国学堂,与热爱国学的家长朋友一道,每日花几分钟时间,细品国学滋味,同享传统文化,点点滋润,日日更新,并与子女在互动互助中共同提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