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1)

在西安近代史上,有两件事不得不说。一是1926年西安之困的“二虎守长安”,另一件则是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两件事相隔十年,但却都与一座城门有关——中山门(俗称小东门),在近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给两代古城居民留下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

1926年4月,河南军阀刘镇华在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的支持下,纠集豫西原清朝“镇嵩军”旧部,以“打到西安去升官发财”为号召,收编豫西土匪、红枪会一些地痞流氓,组成八个师,号称十万的乌合之众,企图消灭陕西的国民军,对西安进行长达8个月的围攻。国民军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200多个日日夜夜,几乎天天有战斗,其中以东关的地道战、东北城角争夺战、小雁塔争夺战……最为激烈,双方多次肉搏厮杀,反复争夺。

围城期间,镇嵩军穷其手段掘长堑、筑堡垒、诱降守城官兵,还在东城墙偏北处挖地道,准备用来装填炸药,爆破城墙。1926年6月初,城外小麦成熟。刘镇华为了断绝城里的粮源,不管百姓死活令部下放火,焚毁了西安郊区10万多亩就要收获的麦子。一时间,“白天浓烟蔽日,入夜火光烛天”。直到1926年11月28日冯玉祥、于右任率军打到西安支援解围为止,西北群众将此役称为“二虎守长安”。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2)

西安城墙东北角上的弹孔 图/@西安旧事

西安之围以城东一线最为激烈。其中,东北城角一役,从1926年7月22日晚战至23日下午,一度敌方登云梯爬上城头,双方展开肉搏,并向城下投掷“麻辫子”炸弹(土制炸弹)。此役共击毙敌人600余人、军官10余人,缴获大批枪支和云梯。这是坚守西安规模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斗。此役过后东北城角的城墙上留下十余个炮弹孔。在我儿时,随母亲在小东门外城河沟洗油线时,城河边还留着一个倒伏的水泥碉堡,附近老人们说,这个碉堡异常结实,当年为守城做出巨大贡献。

6年前,我在环城公园里探索,突然发现长乐门至中山门段的城墙上方,有一个约莫一米长的石匾被镶嵌在城墙上,它引起了我的关注。查了《新城区志》、《新城区大事记》、《西安大事记》等均无记载。为进一步探究,我拍了图片发到微博上,还询问了城墙景区工作人员,没人能说出所以然来。网友回复:“你这个老西安都不知道,谁还能说清楚?”

这件事让我伤尽脑筋!后来突然想起一群在小东门下聊大事的老人们,他们曾经讲起西安之围中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守城的事。西安城解围之时,军民或欢呼雀跃,或抱头痛哭,八个月的围困如同八年,实属来之不易!那么,会不会有社会贤达为感谢守城将士、或纪念此次守城成功,特别刻制了石匾镶嵌于城头之上?

相信随着社会的广泛重视,石匾之迷终被解开。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3)

城墙上的石匾 图/@西安旧事

1926年11月28日,冯玉祥援军解围,西安重见天日。1926年底,在冯玉祥倡议下于长乐门北侧城墙辟建中山门,以纪念一年前去世的孙中山先生。据《新城区大事记》记载:(1926)年末,明西安城东门北侧城墙辟建中山门,并排两个门洞。翌年5月2日落成。命名中山门,以纪念国民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两个门洞分别取名“东征门”和“凯旋门”。

同年5月,冯玉祥率军东征,从东征门出城。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迎接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玉祥再未率师回西安。

民众囿于冯将军“凯旋时再打开城门”,所以自冯玉祥出征后凯旋门便关闭着。民国时期被鬼市经营者和难民占据,建国初期这里被一家社办小工厂当做厂房,因此附近居民拆城砖盖房,后来武斗拆掉南边门板时,凯旋门的门板始终保存完好。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4)

昔日护城河 绘图/@陶浒

时光匆匆过了十年,到了1936年12月,蒋介石为督战“剿共”亲临西安,下榻临潼华清池。西安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当时游行队伍步行去临潼觐见蒋介石就出自小东门。学生们在灞桥被张学良拦下,承诺“一个星期之内,我一定用事实来回答你们……”几日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981年为还原历史,著名导演成荫专程来西安拍摄大型史诗巨片《西安事变》,当时西北军一道关卡就设在小东门。笔者有幸观看了整整两天的拍摄,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天气寒冷、阴沉,当拉着“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坚决要求一致抗日”等横幅的学生游行队伍喊着口号来到小东门(凯旋门)时,城门紧闭,城门前方用木架铁丝网、麻包等组成的防线瞬间合拢,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城墙上从两侧向中间合拢,枪口对着城下;城下一排士兵持枪与学生对峙,一排伏卧在麻包上,用机枪对着游行队伍。一个操着一口关中方言、排长模样的军官大声吆喝着:“弟兄们,把家伙端上,刺刀架上……吓唬吓唬就行了,包(不要)来真格地……”事后得知,这个排长的扮演者就是陕西籍著名导演吴天明。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5)

小东门下 绘图/@陶浒

电影《西安事变》拍摄于改革开放初期,那时许多建筑都是当年模样,并未有大的变化,因此电影外景全部实景拍摄。经历了一轮大拆大建后,许多老建筑消失殆尽,电影《西安事变》成为西安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当年在电影中出镜的这两扇民国时期的门扇,高约5米,厚二三十公分,上面钉着一排排泡钉十分坚固,是西安城墙所有城门中唯一一处保护完整的门扇,于2014年值守87年后被拆除异地保护。

早年的中山门和东新街是石子路,是1928年开拓新市区时修建的。是西安除永宁、安定、长乐、安远门外,较早开辟的城门,因而在凯旋门内北侧(今永兴坊)曾有守城部队驻扎。1935年东北军进驻西安后,张学良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便驻扎在长乐门箭楼,士兵、学员常常在中山门至长乐门一段城墙上活动。

小东门附近的老户曾见证过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即便后来的移民渐渐成为住民后,也对它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文化学者戴天兴曾撰文到:“我最早看到的中山门十分高大雄伟,因为我小时候个子矮小,加之在城墙周围低矮房子的衬托下,城墙城门显得高不可及。在中山门的城墙顶上没有东门那样的城门楼,但还是有一座建筑,是用城墙砖砌筑的,不高只有一层,更像是守城的工事。战争结束几年了,但战争的遗迹到处都是。中山门外护城河的桥边就有一个钢筋混凝土的碉堡,射击孔处有少许破损,但碉堡总体基本完整,看上去非常坚固,虽然已经倾斜。这个碉堡后来不见了,不知道是如何处理的。这个笨重的家伙移动和砸毁都是很困难的,如果是就地掩埋,那么现在还应该在那个位置的地下,护城河桥的东头。”

小东门默默无闻,进出的人们却不断变换。上世纪末,旧城改造,居民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提升,小东门也热闹起来。白天小东门下锯子、刷子、大锤等工具像展览一般,水工、电工、瓦工、木工等家装大军在这里招揽生意。夜幕降临后,环城门一圈,城外环城路边,城内顺城巷两侧,停满了满载砂石的三轮、四轮车,车主们四下打望,等着有装修需求人的惠顾,三言两语后,车子冒着黑烟“突突突”地驶向城里……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6)

曾经的装修用工市场 图/@西安旧事

几年前,一部电视连续剧——《叶落长安》播出,讲述了小东门里河南人的故事,让这里的居民看了后嘘唏、感叹……由此让我想起小东门里南侧的豆芽坑和鸭子坑。

豆芽坑在东新三巷里边,鸭子坑在尚勤路西。据说,鸭子坑在清朝时候就有了。由于地势低洼,无处排水,久而久之就形成涝池,加上天灾人祸,特别是1938年河南黄河花园口决堤,让流落西安的难民栖身于此。形成既是棚户区,又是小社会的杂乱格局,栖居于民乐园一隅,地方不大,名头不小。这里诸色人物样样都有,推车叫卖的、引壶挑担的、偷抢作恶的……比比皆是。另外这里因还聚集了一些下等妓女,而成为贩夫走卒和出苦力单身男人们的乐园。

随着共和国的诞生,鸭子坑荡涤了一切污泥浊水,逐渐清朗起来,只是那个臭水坑依旧明镜般地摆在那里,它照见历史,映衬善恶,成为鸭子坑的标志。

与鸭子坑相比,豆芽坑的规模小多了。据说,早年这里是东新市场,共有十排商铺,经营日杂百货等,后来便成为居民住区。我走进豆芽坑的时候已经记事了,大约四五岁的时候,每到春节母亲就会带着我去看住在这里的邢奶奶。那时,这里叫东新三巷,门口有两个砖砌的门垛,从低矮的平房走过去向东一拐就看到豆芽坑了,邢奶奶就住在豆芽坑南岸的二层小楼的底层。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7)

小东门鬼市 绘图/@王建红

邢奶奶一副老妇人相,胖胖的,头上戴着黑色的老婆帽,一双小脚走路拄着拐杖,说起话来才知道牙都没了。母亲非常尊重邢奶奶,每次来都要提上二斤鸡蛋糕,我再怎么缠闹也分不到半块,母亲说是给邢奶奶的。倒是邢奶奶每次都会打开包装塞给我几块,让我越发每次都想来。但一直以来,搞不清母亲与邢奶奶是什么关系,来这里干什么,只是她们一说话都会打发我出去,当时年龄小也没在意。

直到我十多岁时父亲去世一段时间后,有一天母亲说她见到父亲了,让我惊奇万分!我问她,父亲在哪里?她说,她是在邢奶奶家里见的父亲。这时我才明白,邢奶奶是封建迷信的代言人,是被打击的对象!

那段时间,母亲无助时,便会去邢奶奶家烧香拜神,思念自己丈夫时便请邢奶奶做法、开释。她谦恭地将燃起的三炷香置于额头,口中念念有词,小心翼翼地插进香炉,邢奶奶在一旁静观。稍事片刻,三炷香燃出了高低不一的“落差”,邢奶奶便开始了贴心的解读……

事情过去多年,邢奶奶与母亲均已作古,我才渐渐感念邢奶奶的善举,依稀记得八仙桌上的佛像,以及袅袅腾起的青烟……正是她迷信般的善意谎言,既安抚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还给了她生活的勇气,让她硬撑着带大我们姐弟6人,从而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任务。如果泉下有知,我希望邢奶奶依然安好!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8)

中山门 绘图/@王建红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东新街地区实施低洼棚户改造,曾经逃荒来陕的难民,如今以居民身份享受国家拆迁安置政策,穷则思变的睿智,让实施拆迁的开发商大呼“受不了!”——膨胀率太大!小东门默默见证着片区的变迁,让无论土著、移民等能够在政策的庇佑下住上楼房安居乐业。

如今,小东两侧曾经的“鬼市”和泥泞不堪的顺城路早已贯通。北侧永兴坊承载着陕西非遗美食火遍全国。南侧小东门古玩城薪火相传,古玩、文玩、玉石珠宝、瓷器、杂件、字画文房应有尽有,一个出入口赫然写着——经历新旧社会的古玩城,在西安独一份,而小东门是见证者。

一座城,一座城门,一块城砖,无不渗透着岁月的回忆,承载着数不尽的故事!如果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小东门就是一曲穿越百年的古风,它记录了西安近百年来大大小小的故事,让历史在回忆里变得清晰。

注:文中所提及的石匾,其内容为《乾隆四十九年维修西安城墙记》。

本文参考:《新城区大事记》、《往事 杨虎城之子回忆》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9)

凯旋门的两扇门 图/@西安旧事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10)

啊,小东门!

西安永宁门历史故事(小东门的前世今生)(11)

弹痕累累西安城 图/@西安旧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