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

【综合/观察者网 阮佳琪】

近日,关于孕妇生孩子要不要进行无痛分娩又引发网友热议。

据工人日报12月16日报道,无痛分娩在中国推广14年,可目前使用率仅为10%。医院忧愁麻醉师不足,没有专项收费;家属又担心,副作用影响产妇和胎儿安全,而且还没纳入医保。无痛分娩推行还要走多远?为何推行起来这么难?

12月5日,辽宁省阜新市,李妍在产房待产,宫口才开了两指,已经疼得忍不住了。1小时过后,疼痛反而愈加剧烈,汗水把睡衣打透,这时她提出要无痛分娩。婆婆反对,“打麻药对小孩智力有影响,为了孩子,你就忍忍吧!”痛到无助的李妍在犹豫不决下煎熬。

在中国,像李妍这样,面临是否选择无痛分娩的产妇去年有1758万。据了解,无痛分娩在欧美国家的使用率达85%,而一项麻醉课题研究组在全国46个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无痛分娩的使用率仅为10%。即使是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北上广等地,也并非所有的三甲医院都开展了无痛分娩,这也直接导致了中国的剖宫产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设置的15%的“警戒线”。

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1)

图自视觉中国

十几天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18年至2020年,在全国开展分娩镇痛诊疗试点,并逐步在全国推广。试点范围为具备产科和麻醉科诊疗科目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或妇产专科医院,将于明年1月公布试点医院名单。

通知指出,要大力推广分娩镇痛理念,提升分娩镇痛的覆盖范围,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增强医疗服务舒适化程度,提高孕产妇就医满意度。国家卫健委同时印发了《分娩镇痛技术操作规范》《分娩镇痛技术管理规范》等四个文件,明确了分娩镇痛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操作方法等。

生孩子究竟有多疼

“感觉有根筋快把肚子扯下来了,疼到自己扯头发,控制不住地喊叫。”

“疼起来脑袋空白,整个人感觉只剩下肚子,而且是越来越疼,抓栏杆、咬床单、咬枕头,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阵痛半分钟一次,感觉整个小腹被大锤狠狠抡过一样。一个小时后,我颤抖地听见大夫说只开了两指,距离开十指还有4~8个小时。”

……

36位生完孩子的产妇,分享了对生孩子时疼痛的感受,仅有一位表示跟痛经差不多,大部分都用“生不如死”来形容。医学研究表明,产痛的疼痛程度仅次于烧灼的剧痛和肝肾结石的绞痛,是排名第三的疼痛。

无痛分娩,又叫“分娩镇痛”,即用各种方法使分娩时的疼痛减轻。大都采用硬膜外麻醉,麻醉医生在产妇的腰背部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通过硬膜外管给药。让产妇在第一产程(规律宫缩到宫口开大到10厘米,持续数小时)中得到休息,第二产程(指宫口开大10厘米到胎儿娩出)中积攒了体力,更有利于完成分娩。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剖宫产率为46.2%,是推荐上限的3倍以上。“怕疼”是很多产妇要求剖宫产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舒适、安全、少痛的分娩方式成为女性追求,近年来,“无痛分娩”的概念备受关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产科医生练思宇告诉记者,只要具备顺产条件而且无麻醉禁忌,大多数产妇适合无痛分娩。

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2)

推行无痛分娩“不划算”?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万小平介绍,目前在国内,很多人还是会受到“生孩子一定要承受疼痛”“上麻药影响孩子智力”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另外,麻醉人才短缺、政策尚不完善等因素也是无痛分娩在国内推广的阻力。

据看看新闻Knews报道,在很多地区的医疗卫生系统里,麻醉专业人才极度短缺是摆在眼前的事实,这恰恰是分娩镇痛普及过程中最大的瓶颈。8月17日,国家发布《关于印发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意见的通知》政策解读中提到,目前,我国共有麻醉医师7.6万人,按每万人需要2.5个麻醉医生的国际标准,中国至少还应配备30万人。

此外,目前无痛分娩的麻醉工作尚未列入经物价部门审核的单独收费项目。医院只能对实施无痛分娩中使用的麻醉药品、器械等按价计费,而医疗服务、人工劳动等就无法进行合理合法的收费,这也让医院在推广分娩镇痛的积极性上打了折扣。

“麻醉医生去实施无痛分娩可不是打一针就完事了,还需要做好对产妇生命体征的定时监护与维持,不间断地进行疼痛评估和调整麻醉用药,直到其顺利分娩结束,这样的坚守远不如一台外科手术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无痛分娩在大医院推广也就缺乏了动力,被看成是一项‘出力不讨好’的服务。”业内人士说。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会主动提出无痛分娩,但大部分长辈还是有疑虑。11月17日,32岁的产妇田媛媛剧烈疼痛,询问麻醉医生无痛分娩如何操作。“产妇听到麻药要从脊椎进入就有些害怕,第一次放弃。”两小时后,疼痛加剧,再次请麻醉医生想要尝试。在医生告知基本不会对孩子和妈妈有多大影响后,陪产的老人还是反对,“麻药打多了,娃儿要变傻的”,产妇再一次放弃。3小时后,丈夫心疼产妇再次来请麻醉医生,而这样“三请四请”的场景并不少见。

另据媒体报道,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宋兴荣医生称,无痛分娩出现意见分歧时,医院一般会尊重产妇,忽略家属意见,但还是会协助做劝说工作,“家庭和谐也很重要”。

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3)

“实际上,无痛分娩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仅仅是剖宫产手术的1/5—1/10,产妇打无痛后仍然处于清醒、可以活动的状态,不会延长产程也不会影响宫缩,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即便产程不顺利转而实施剖宫产,由于无痛分娩已经有硬膜外导管留置,经过调整用药剂量和浓度,会使剖宫产手术的实施更为迅速到位。”无痛分娩这项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总体来看是非常安全的。

不能一味“让技术说话”

“一针打下去,我就睡了40多分钟,太累了。”年初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无痛分娩的产妇隋丽告诉记者,分娩镇痛后,她只用了半个小时就生下了7斤的儿子。隋丽认为,无痛分娩最大的好处是减小了分娩时的恐惧,增加了顺产信心。

生孩子疼,不是忍忍就能过去。练思宇告诉记者,严重的疼痛会减少胎盘血流和胎儿氧供,可能造成胎儿酸中毒,可能造成母亲高血压危象、宫缩乏力、增加焦虑和抑郁的发生几率等。

“不能因为存在风险就废除技术,而应当做风险评估,让更多产妇心中有数。”陶敏表示,无痛分娩的药剂量仅为剖腹产的十分之一,但作为一项有创操作还是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医疗风险的发生都是概率的事件。不能因为风险而废除一项可以给广大女性带来裨益的好技术,需要做风险评估。比如,每万名产妇因硬膜外麻醉有关造成死亡的有多少例,造成永久性伤害的有多少例。

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4)

今年10月公布的《上海市分娩镇痛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该市58家主要接产机构内,开展无痛分娩的已达44家,无痛分娩率为37.22%;而13家市、区级妇幼专科医院,无痛分娩率为56.8%。而这几乎已经代表全国最高普及率。

一些省级医院已提前“试水”。目前河南省医院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已实行“无痛分娩24小时值班”常态化工作制,全院产房均实现了“顺转剖”麻醉设备配置。

而隋丽等产妇更大的愿望是,分娩镇痛的费用能够医保报销。“无痛分娩应该是对母亲基本权利的保障,属于分娩的基本要求,应当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处处长吴宏表示,要在麻醉师的配置以及临床科室之间的配合方面来积极地制定一些政策,也将会和包括医疗保障局等相关部门来共同关注分娩镇痛相关涉及的医疗服务的项目和价格,推进相关服务 。

我国非药物分娩镇痛领先世界

与药物镇痛相比,世界卫生组织更提倡非药物镇痛。在非药物分娩镇痛技术方面,我国已有领先技术。据科技日报报道,2010年,我国科学家历经12年的科学攻坚,成功发明非药物分娩镇痛GT-4A导乐仪技术。

该技术发明人赵文忠介绍,这项技术主要通过独创的“三元止痛法”,采用持续激活技术和D-T能量束,大量并持续激发产妇自身的镇痛物质——阿片肽阻断拦截疼痛信号的传导通路,使来自子宫和产道的疼痛信息向水平方向扩散直至消失,从而能够实现在不打麻药、没有创伤的情况下,将10级剧烈分娩疼痛在5—15分钟内快速降低至4级疼痛,也就是产妇可以忍受轻微的疼痛,并且能大大缩短产程约2—4小时,持续镇痛6小时以上,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抑郁。

大量的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显示,这项非药物分娩镇痛技术已经被证实可以大大缓解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增加母婴安全。

经过20年的发展,该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已在全国1500多家医院广泛应用,其中包括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华西二院等,已为超过100万产妇顺利无痛自然分娩。

无痛分娩早已普及(推广14年使用率仅10)(5)

人民日报评论节选:普及无痛分娩,让母亲一“生”轻松

有人说,“产妇分娩是否痛苦,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对分娩之痛的关注,其实是对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的感受、权利的关注。推广分娩镇痛,是对女性权益的保障,更是对女性生命的尊重。顺应客观现实的变化,回应女性对舒适化分娩的期待,提高围产期的人文关怀,这是我们的生育文明、社会文明更趋进步的体现。

分娩镇痛是大势所趋,但还难以一蹴而就。普及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进一步保障孕产妇安全,就需要找准影响分娩镇痛开展的“病因”。这其中,麻醉医师短缺是绕不开的问题。同时,无论是孕产妇及其亲属、还是医生方面,对分娩镇痛的认知整体上也还处于较低水平。此外,没有明确和规范分娩镇痛收费标准、很多地方未将分娩镇痛纳入医保范畴等,也都影响着分娩镇痛的普及。

此次卫健委发布的分娩镇痛试点工作方案,也是瞄准了这些“病因”。从提出医院应当为分娩镇痛工作提供包括人员、设备设施等必要的支持,到提出加强对麻醉科医师、产科医师、助产士等相关医务人员的培训,再到加强对孕产妇以及家属的健康宣教,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于分娩镇痛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今年8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也对加强麻醉医师培养和队伍建设进行了明确规定。相信随着这些措施逐步推进,分娩镇痛可以早日成为触手可及的“良药”,让更多女性面对分娩之痛,不必再咬牙忍受,而能更轻松地享受成为母亲的喜悦。

如今,社会和公众对优质的生育服务有了更高需求。尤其是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做好分娩镇痛,进而全面提高生产医学质量,完善医疗服务供给,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现实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