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蓁熙品论语一〇九)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蓁熙品论语一〇九)(1)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要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 原典出处《论语 · 学而篇第一》

这一章的主题是:应该担心什么?

不患什么?人不知己;患什么?己不知人。

能做到吗?有一点难。

我们在社会上,总希望被别人理解,被别人认可,被别人欣赏,这是人之常情。

明明很有才华和能力,却不被人了解,谁能不忧虑呢?

今时今日,大家都说要打造IP,要流量,要热度,不就是担心“人不己知”嘛。

我们发现,孔子让我们做的事,都是反其道为之。奉为格言容易,躬身实践很难。

注目细看,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人不知己,在人,我是被动的;

己不知人,在己,我是主动的。

孔子说,别人知不知道你,和你没什么关系。在人不在己,不是你需要担心的。你需要担心的是,知不知道别人,“知人”有什么用呢?

知道人性,知道人们需要什么。然后提供解决方案,满足这个需要,也就具备了被人所知的理由。

“人知”不是不重要,而是不可为。想要人知,从“知人”入手,有针对性地给意见,给方法,解决别人的问题,满足别人的需要,最后自然收获“人知”。

“知人”是因,“人知”是果,因果不可颠倒。

君子之道,自利利他。想要自利利他,首要知人,了解人性,洞察需求。

老师的因材施教、医生的因病给药,前提都是“知人”。

论语选读之知其不可而为之(蓁熙品论语一〇九)(2)

图片选自【蓁熙诗画】

这一章,后世儒家学者荀子的解读或可参考,他设计了一个场景。

孔子分别向子路、子贡、颜回三位弟子提问。

孔子问:知者若何?

子路答:知者使人知己。

子贡答:知者知人。

颜回答:知者自知。

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怎样的?三位弟子的回答呈现三种不同的境界。

使人知己、知人、自知。

人们都希望被人欣赏,得到重用。但是有条件,你得“知人”,知道别人需要什么。但是“知人”也有前提,前提是“知己”,知道和认识自己。

谁不知道自己呢?知己,“知”的是理想、使命和价值。

自己独一无二的天赋是什么?自己的使命是什么?自己的价值是什么?

想要人知,先知人;知人之前,先知己。

丹青在山, 民知而取之; 美珠在渊, 民知而取之。

若是丹青和美珠,无论是藏在深山还是藏在深渊,总会被人们找到和珍藏的。

文章来源:

【蓁熙文化】微信公众号,敬请关注

更多内容也可搜索并关注:喜马拉雅、bilibili平台【蓁熙文化】

更多学习平台可搜索:小鹅通【蓁熙文化】

版权申明:

文中音视频作品及图片版权归【蓁熙文化】所有,未经正式许可或授权,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