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

“兔女郎”、“纹身”、“生殖器裸露”、“星条旗服饰”……这些诡异的要素竟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小学人教社的数学课本上?

更为恶劣的是,课本上的五星红旗被恶意画反。

当义愤填膺的家长们向插画师吴勇讨要说法时,他不仅不知悔改,反而是嚣张地回应道:

“专门为您家孩子设计的优质作品。”

当人们翻看他以往的作品时,发现他曾说:

“书籍设计是一种情怀。”

只是不知,这究竟是中华民族的情怀,还是崇洋媚外的情怀!

吴勇将西方的奴化思想奉为圭臬,公然践踏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国内,他以一己之力故意丑化国人,张狂至极;在国外,他却是以摇尾乞怜之资跪求认可,卖主求荣。

对此,《人民日报》痛批道:

“教材属于公共产品,承载育人功能。”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更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那么,吴勇之恶究竟几何?插画事件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

(问题插画)

一、人教社小学课本震惊国人

最近,“人教版教材”这一词条雄霸热搜榜,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它完全是被骂上的头条。

在人教版小学教材中,中国人的形象被极端丑化:

系着红领巾的中国人表情呆滞,长长的舌头吐在外边;

中国男孩目光涣散,眼距极宽,披散的头发凌乱不堪;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

中国女孩的小腿上甚至有着纹身;

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是“长手指”,“呆神态”,活脱脱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形象。

如果说仅仅如此,那么尚可将插画问题归结于“画师技术落后”、“画师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够准确”。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3)

(争议插图)

但是,在这本教材中,“人丑”仅仅只是一方面,书中还存在着极多的色情元素,大打擦边球!

在书中,中国女孩穿着“兔女郎”一般的衣服;

中国男孩不仅把手伸进女孩的裙子下面,甚至还会对女孩“袭胸”,这些图片对于未经人事的小学生而言极具诱导性。

更为严重的是,整本书还存在着一个极为致命且令人心里拔凉的问题。

在书中,中国国旗被故意画错;

身披美国“星条旗”的孩子神采奕奕,与“唐氏儿”一般的中国孩子截然不同。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4)

(争议插图)

丑、疑似色情、导向有问题,人教版小学课本的三个问题,一个比一个令人后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薄弱,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插图的优势便由此显现出来——图片不仅是小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工具,也是他们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一种呈现方式。

尤其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图片是连接其与大自然、生活的桥梁。

基于此,丰富多样的插图出现在小学教材当中,涉及包括封面、文字以及练习题等诸多地方。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插图在小学教材中占据了较大比重,平均一页都会配有一幅插图。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本就很弱,而错误一旦发生,便会根植于他们的内心,再想纠正就很难了。

然而,如此大量的错误插图竟然轻易地出现在如此重要的教材中!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5)

(教材风格大变)

有的网友将老版教材的插画贴了出来——孩子朝气蓬勃、阳光向上;成年人眼神坚毅、信心坚定……

不曾料想,短短十年间,教科书竟然风格大变。

更有网友不禁悲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难道毁于一旦?”

愤懑的家长们在抖音、微博等平台上声讨人教社,只为博得一说说法。

重重压力之下,人教社不情不愿地草草回应道:

“改进画风,提高艺术水平……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简而言之一句话,那就是画师技术低劣,还请包涵。

但是,这真的是绘画技术的问题吗?

有了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这些插画的作者入手。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6)

(吴勇对于插画一事的回应)

这一版教材的插画师名叫吴勇,他毕业于鼎鼎大名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闻名业内。

他不仅参加过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设计大会,还曾为中国电影设计百年纪念邮票,其日常作品审美都十分在线,甚至颇为惊艳。

因此,吴勇的绘画技术是绝对没问题的。

而且,人教社作为近乎“垄断”小学课本的龙头出版社,岂会找一个技术水平落后、审美水平不在线的插画师呢?

所以,插画一事远不只是绘画技术的问题。

有网友动用天眼查工具发现,教材的版式设计来自于“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封面设计者中的一人叫吕旻。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7)

事情的破局之处在于,吕旻的父亲吕敬人正是吴勇的老师,而吕敬人正是教材艺术设计总顾问。

看到这,想必大家对于为何是吴勇来当插画师这个事有了自己的见解。

但是,更刺激的还在后头呢。

所谓的“北京吴勇设计工作室”,竟然连营业执照都没有,这不禁令人倍感魔幻——就算是路边的小店,那也必定要有营业执照的!结果,操刀中国教材插画设计工作的“工作室”,竟然是个彻彻底底的“空壳子”。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8)

考虑到吴勇毕业于清华大学,不少网友陷入了深思——大家并非对清华大学有意见,只是对于其培育出来的学生感到“看不懂”。

2021年,吴勇的“老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个个模特都很好认——小眼睛、眯眯眼。

而吴勇的插画作品也是小眼睛、眯眯眼,他甚至“发扬光大”,在小学教材里设计出了“唐氏儿”一般的中国孩子。

这,只是巧合吗?答曰:非也!

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歧视中国人的时候,“眯眯眼”便是标配!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9)

(诸多模特以眯眯眼形象示人)

在西方人的世界里,“小眼睛”、“宽眼距”这般丑陋的形象,是他们对中国人的唯一印象。

吴勇笔下的中国人形象,正是脱胎于西方人的视角!他是实实在在地在恶意丑化中国人!

他口口声声“情怀”,骨子里却满是虚伪!

毫不夸张地说,整本小学教材的插画,都是以西方人的视角在描绘。

接下来,笔者将为各位剖析,“丑陋的中国人”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并借此揭示,插画一事究竟是画技不佳,还是人心已变!

二、西方人的视角:丑陋怪诞的中国人

上世纪伊始,美国电影业中心从纽约转移到好莱坞。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0)

(好莱坞)

当时美国国内普遍认为中国是封建、落后、贫穷、肮脏甚至龌龊的,负面性乃至妖魔化中国的意味极为突出,甚至出现泛滥性的“中国臆想”。

美国政府、主流社会对华人移民采用迫害、歧视与排挤策略,并将华人负面化、妖魔化。

这种带有种族歧视意味的“中国臆想”在美国国会正式出台《排华法案》后达到巅峰。

该法案通过各种制度来约束华人移民的合法权益、限制华人移民的合法行为,以此从法律层面打击华人移民,合法化“黄祸”话语。

二战爆发后,中美同盟关系建立,1943年底美国废除了《排华法案》。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1)

(《排华法案》)

但直到二战结束,“黄祸”依然是好莱坞作品中对中国形象主流表现,“黄祸”话语并未改变。

在好莱坞看来,中国人入侵了西方,是西方文化的破坏者,在创作和表达过程中通常会以“神秘化”思想来处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和信仰,以文化维度为切入点,用“文明征服野蛮”来建构中美关系。

因此,在想象、表述中国形象过程中,好莱坞的首先便是华人移民聚集形成的唐人街。

唐人街是华人移民遭受美国社会排斥而形成的一种自给自足的美国“国中之国”,靠各种“贱活”养活自己,但却时常遭受美国执法机构骚扰,也是好莱坞进行中国形象臆想的一个主要素材提供者。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2)

(《排华法案》)

唐人街也因此在上世纪20年代时被好莱坞大量利用,似乎成为他们及华人题材电影创作取之不尽的素质宝库。

好莱坞电影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肆意杜撰;

走私、赌博、械斗、杀人等华人犯罪行为在他们的笔下源源不断地走进好莱坞,而异国情调中自然少不了毒药、妖法、巫术,否则便不能称之为神秘。

好莱坞通过各种臆想,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人物,故意丑化中国人,并标榜为“独特的审美观”。

傅满洲便是好莱坞电影人凭空设计出来的中国人物形象。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3)

(傅满洲)

作家萨克斯·罗默于1913年创作了侦探小说《神秘的傅满洲博士》,傅满洲是作品中的虚构主角,一名融邪恶、智慧于一体的反派中国角色,也是西方社会早期流行叙事模式中“邪恶天才”的雏型。

好莱坞在上世纪20-40年代将傅满洲系列作品搬上银幕,时间长达数十年。

电影中的傅满洲智商极高,但利用毒蜘蛛、毒蘑菇、毒蛇等东方手法犯罪似乎是其天生癖好。

皮特里博士是作品中的正面形象,与傅满洲是对手。

为了铲除作恶多端的傅满洲,皮特里绞尽脑汁,但最终依然是徒劳无功,傅满洲依然可以逍遥法外。

作品中的傅满洲在外形塑造上除夸张的长辫子,指甲弯长如鹰爪,阳刚不足却阴柔有余,阴森恐怖的人物形象令人恐惧。

就时间线而言,《排华法案》的出台与傅满洲的流行关联密切。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4)

(清华美院的眯眯眼作品)

《神秘的傅满洲》这部电影作品拍摄于1913年,东西方对立的意识形态之争在影片开头字幕中清晰地表达出来。

作品认为东方人是邪恶的,正在入侵西方,入侵世界,而防御东方入侵的最后堡垒便是西方。

成吉思汗的面具、圆月弯刀被《傅满洲的面具》这部作品描述成主角傅满洲的终极梦想——他认为只要自己得到这两件宝贝,便能顺利入侵欧洲。

与傅满洲的入侵阴谋相对应的则是由西方人出演的正义使者,破坏傅满洲阴谋是正义使者的唯一职责。

影片中除傅满洲之外,其余的中国男人或者奇装异服,或者上身裸露,或者赤膊而战,或者跪下磕首,与远古时期的野蛮人别无二致,形象均被极端丑化。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5)

(被恶意丑化的中国人)

同时,被丑化的不仅仅是中国男人,中国女人同样难逃毒手。

与中国男性相比,女性人物形象塑造而成的“龙女”形象正好对位“傅满洲”形象。

1919年,华人女性形象首次出现在好莱坞电影中。

《红灯笼》中的华裔女性是插足他人家庭的情妇。

好莱坞电影作品启用的首位华裔女演员是黄柳霜,从其在好莱坞电影作品出演的各种角色来看,具有明显的压制、打击意味,或者屈辱,或者软弱,或者穿着暴露,或者性感妩媚,都为底层角色。

西方文化圈对这种角色富含鄙夷、嘲弄意味,固执认为只有中国女性才配演这种角色,其从中透露出来的是西方人特有的东方“审美”观,丑化国人形象。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6)

(中国人形象)

《上海快车》、《唐人街繁华梦》等电影创作思路都沿袭了这种风格,好莱坞银幕中的华人女性命运几乎就此定格。

在好莱坞影片中,傅满洲女儿实质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女版傅满洲,为达目标不计代价,色诱、投毒、说谎、绑架等卑劣手段无所不用。

就这样,美国人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诡异而充满歧视意味的审美观。

随着时间的推进,“眯眯眼”、“宽眼距”等特点也被加入了中国人形象之中。

这种刻板而尖锐的印象,即使是李小龙、姚明这般风靡全美的人物也未能扭转。

在2018年,美国一名歌手写下了一句极具争议的歌词:

“他们叫我姚明因为我眼睛小。”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7)

(姚明)

许多西方政客都曾在公共场合做出“眯眯眼”这样的表情,用以讽刺中国人。

掌握着全球舆论主导权的西方世界,肆意操纵着世界人民的认知,将自己的“审美观”输出世界。

而有一些骨头软的中国人想都不想,直接“认贼作父”,“噗通”一声跪在西方人的面前,将西方人的审美观奉为圭臬——他们不仅仅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将中国人塑造成“眯眯眼”的诡异形象,甚至加入了自发创造的丑化形象。

正有人所评价的那样:

“这一次教科书插画事件,是有些人的奴化思想在作怪,应对西方人的文化渗透已经迫在眉睫!”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8)

(问题插画)

有些人或许认为追责插画事件是在“小题大做”,但是,文化渗透之危害,不仅仅是毁掉一代人,甚至会毁掉一个国。

要知道,苏联“和平演变”的悲剧,还没有过去30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温苏联的覆灭,或许会让诸位读者对于本次插画事件另有看法!

三、悲鸣未散,警钟长鸣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发表“铁幕演说”,煽动式地提出:

“没有人知道,苏联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统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如果还有止境的话。”

冷战的序幕就此拉开。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19)

其演说实际上在公开号召所有西方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有学者指出,美苏冷战40多年,实际上是一场“人心之战”,“是一场争取人心的斗争,我们必须打赢这场斗争。”

许多学者都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是西方国家文化攻势的成就,是文化渗透的功绩。

为赢得冷战胜利,西方政府不仅善于利用自己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优势,通过一些先进领域的先进技术来强调自身文化的吸引力,还善于通过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优势,增强东欧卫星国对苏联的离心力,以达到“和平演变”、“不战而胜”的目的,这种文化渗透政策是一种“硬宣传”和“软渗透”的结合。

首先,西方国家大打宣传战。

他们通过“自由欧洲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美国之音”这三大广播电台,宣传西方的生活方式,讲好西方故事,使得世界更好的认识、理解支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对外政策。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0)

(美国“为自由而战”的宣传海报)

其中,利用“美国之音”的宣传是美国对苏联心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更能影响苏联知识分子,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一群体拥有更多的收音机和受过良好的教育,对传播的内容更为敏感。

目前,在国内,许多企业在进行广告设计时,不仅所选用的人物形象是西方人,所选的背景地点也是国外,在暗中宣传西方环境,这与西方的“广播电台攻势”极为吻合。

此外,电影在西方宣传战中也立下汗马功劳。

好莱坞不仅是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播美国大众文化的重要渠道。

冷战期间,好莱坞的很多电影制作都是配合官方的冷战政策,拍摄政府制定的题材,配合政府制作反应美国正面形象的影片,避免渲染社会内部矛盾和黑暗面。

以电影为载体,美国文化实现了跨国界流动和传播。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1)

(美国冷战宣传画)

目前,好莱坞电影在国内年轻人心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一些人甚至是“非好莱坞电影不看”,将《战狼》、《长津湖》这类的电影贬得一文不值。

这样的现象,令人忧心忡忡。

其次,西方国家大打心理战。

资本主义国家一致认为共产主义是对自由民主最大的威胁,认为苏联不仅是一个野心勃勃、富有侵略和向外扩张的帝国,而且还有与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背道而驰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它还带领着一个强大而顽固的共产主义同盟去实现其革命目标——把一个莫斯科支配的帝国体系强加给整个世界。”

为此,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从多层面、多角度开展了意识形态渗透。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2)

(苏联遭遇文化渗透)

针对苏联高层,美国不遗余力地争取苏联持不同意见的政客。

苏联社会主义建立之初,国内存在来自社会知识精英界的多种不同声音,他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这些持不同政见者在国内遭到不同程度的惩戒和打压,有些甚至被审判入狱。

而美国针对这些持不同意见的政客,采取了积极争取、拉拢和支持的措施,为他们争取自由和权利,企图把他们打造成美国政治文化在苏联的代言人,如通过诺贝尔文学奖拉拢苏联作家。

西方国家借助苏联本土作家的影响力来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成为西方文化渗透的惯用手段,直至今日,针对社会主义国家仍是如此。

人教社课本里的问题插画,与苏联的问题文章大有相似之处。

苏联的问题文章使当时的苏联大学生对西方民主、自由、生活品质的向往和热衷程度不断攀升,“最终成长为向往西方‘阳光’的向日葵……失去文学话语权的苏联,最终丧失了政治主导权”。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3)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大大地鼓舞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西方自由民主制的信心,他们把这看作是人类意识形态演进的终结,也是“历史的终结”。

兴奋之余,他们也希望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也能发生同样的变化,一位美国评论家曾说过:

“实际上一夜之间,美国人民就开始用一种新的、强烈否定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制度。”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在世界的影响力也在扩大,中国成为西方世界遏制、颠覆、渗透、破坏的主要目标。

由此可知,在思想领域方面的斗争并未随着冷战的结束而停止。

相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达,及传播媒介的迅速崛起,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在手段上更加先进,在渗透内容上更加隐蔽。

人教版教材插画作者吴勇怎么样了(小学教材病态插画惹争议)(24)

本次插画事件,很难不令人将之与美国“文化攻势”相联系!苏联之悲鸣未散,中国之警钟长鸣!

敌人,已经更为迫近!

结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领域已经成为各种政治和意识形态势力彼此交锋的战场,正如萨义德所述:

“文化成为了一个舞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

而这一次的插画事件,其背后所隐藏的,是悄然降临的文化渗透。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

中华民族,千年赓续,长路漫漫,任重道远!

参考资料:

《小学教材插画“丑”引关注,设计师曾称书籍设计是情怀》 光明网

《教材插图之争,当基于技术性范畴讨论是非得失》 中国经营报

《以前的小学课本插图有多美?满满的回忆→》 光明网

《教育部回应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问题:立即整改》 中国青年报

《苏联解体过程中的意识形态演变及历史教训》 伍志燕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美国文化渗透及应对策略》 朱思宇 辽宁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浅谈传统文化视域下对文化自信的思考和分析》 朱佳 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西方文化对高校网络渗透新态势与对策研究》 罗茜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