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

赵衍这个人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却在定三秦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他的一个计策:“暗度陈仓”却家喻户晓。

元曲,跟演义里面写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计策,但是真实不是韩信,韩信指的是古道,不是其他小道。真实的计策提出者为赵衍。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谒者汉王元年初起汉中。”

赵衍以揭者身份加入了刘邦的阵营,应该是一直跟在刘备左右。然后就为平定三秦成为了功臣。

汉王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刘邦用韩信的计策,从古道回军,袭击雍王章邯。 章邯在陈仓迎击汉军,刘邦用赵衍之计,从他道攻陈仓,雍王兵败。章邯在好畤停下与汉军交战,又被汉军打败,退保废丘。刘邦随即平定了雍地,向东到达咸阳,率军围困雍王于废丘。

刘邦久攻废丘不下,至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汉军用计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剑自刎。

汉元年,刘邦在整备之后,决心反攻三秦。但无奈,刘邦的行动应该是被雍王章邯知道了,于是章邯便派遣雍军守备各处要道。而后当刘邦知道后,便准备退回去再行他法。显然,至少从这里可以看到,刘邦的反攻三秦之战并不是那么简单和轻松。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从它道,道通。”

接着,便有赵衍献上其计,说是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通往三秦,而后道路便通了,于是汉军遂攻入三秦。不用赵衍计策应该是很难攻进去,刘邦甚至已经开始放弃。有了这个计策就可以继续进攻。

然后韩信取三秦是明修栈道,赵衍提出暗度陈仓,明修修的应该是古道,而古道上有章邯军队把手,不好过去,然后按赵衍的暗度陈仓之路真实进攻。

故而,虽然赵衍献上奇谋,但大将军韩信作为战前总指挥,自然需要结合这条密道,进行一系列部署。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1)

暗度陈仓

史记原版:

①《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②《史记·高祖本纪》:“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③《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雍军塞陈,谒上,上计欲还,衍言从他道,道通。④《史记•高祖本纪》: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军塞渭上,上计欲还,衍言从它道,道通。”

中途有个插曲,就没有记于高祖本纪,而写于功臣表,很多人没有结合来读。加上很多人用元曲里的剧情作为参考,这就有了暗度陈仓是韩信的误传,实际上是赵衍。还定三秦的总指挥是刘邦。韩信给刘邦的方案是“从故道还”也就是从旧道部署出击的方案,但到陈仓时就被章邯堵住了,汉军攻城无进展,汉军指挥团一时束手无策,刘邦打算班师回朝。关键时刻,赵衍给刘邦提供了另一个方案,改从其他路线出击,这也就是暗度陈仓的原型事件。刘邦用了,所以赵衍方案已经推翻了韩信原来的方案,赵衍才是“暗度陈仓”的主要策划人。也正是因为赵衍,汉军才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进而兼并天下。而韩信,还因为首战不利,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被刘邦重用 《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萧相国荐淮阴(韩信)累岁乃得通”。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2)

赵衍

《功侯表》“雍军塞陈”的“陈”,历来有两种解释,一种说即“阵”字,一种说是“陈仓”脱字。无论哪一种解释,从《史记·高祖本纪》和《汉书·高帝纪》来看,雍军是屯兵陈仓(陈仓道,即故道)迎击汉军的,即章邯已经掌握了刘邦自故道进军的情报。再结合《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雍军很可能是在陈仓以南的渭水边结阵(古时上南下北,“渭上”即渭水以南),堵塞陈仓道出口。由于通往关中的“褒斜道”已经被刘邦烧毁,刘邦正苦于无法进入关中时,赵衍给刘邦指出了一条小路,刘邦沿着这条小路绕开雍军的封锁,击败了陈仓的守军,正式踏足关中,拉开了平定三秦的序幕。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传说广为人知,却不见于正史。在《史记》和《汉书》中,似乎赵衍才是“暗度陈仓”的功臣。

注:褒斜道已烧毁,即使走了褒斜道,路不通,再回头走陈仓道也需要不少时间,早就贻误战机,所以“雍军塞陈”,不可能是堵塞在褒斜道。且史书记载中章邯很明确是在陈仓迎击汉军,不存在走陈仓道就能绕开章邯的道理。赵衍指的道路也不可能就是陈仓道,而应该是在陈仓道出口附近的小道,入关中总共就这么几条道,陈仓道知道的人不少,用不着他指路,指路也不会被作为主要功绩。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3)

楚汉之争

我们来看看赵衍,刘邦对他的封赏。

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二月己丑,刘邦剖符行封,赵衍被封为须昌侯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赵相国陈豨反。赵衍时任河间郡守,杀都尉相如,有功。定封1400户。

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9年),须昌侯赵衍薨,谥号贞侯。

很多人说赵衍只是引路人,如果赵衍只是引路,不是出谋划策者,应该不至于封侯。引路这种事情是谈不上封侯之功的。

汉中王元年(公元前206年),赵衍在汉中郡跟随刘邦,为谒者。汉王想要还定三秦,赵衍指出一条小道,刘邦沿着这条小道进入关中,最终平定了三秦。

出自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末农民起义后,项羽与刘邦为争夺天下,进行了为期四年地"楚汉战争"。刘邦首先攻入咸阳,自立为关中王。项羽军事力量强大,刘邦把咸阳和关中让给了项羽,自己到了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例,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这一招,奠定了刘邦大业的基础,后来有很多兵法家效法,兵法家探寻源流,究其真谛,使"暗渡陈仓"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真实提出者是赵衍。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人:李左车。

李左车,(生卒年不详)。赵国名将李牧之孙,秦汉之际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他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4)

李左车

韩信在拿下魏国,代兵之后,于是开始攻赵国,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井陉进攻赵国。 赵王与陈馀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李左车对陈馀说:“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辅以张耳,乘胜欲下赵国,其锋不可挡。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必落于后,望您暂拨我三万兵,我从小路断其辎重粮草;您深沟高垒不与其战,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望您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馀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真是好的谋士需要配合英明的主帅,你要是遇到猪主帅,再厉害的谋士都是白搭。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5)

韩信抓李左车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于是用计策拿下了赵国。

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李左车,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李左车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李左车认为,汉军士卒疲惫,战斗力大减,如果和齐、燕军队硬拼,胜负很难预料。不如按甲休兵,镇赵安民,派人以兵威说降,齐燕可定。韩信听从李左车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 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这些都是李左车的计策跟谋略。

后来,刘邦为了遏制韩信,把李左车调到太子刘盈身边,让他辅佐太子。李左车便在荥阳城外的山上教刘盈操练兵马,这座山被命名为广武山。韩信被杀之后,李左车辞官隐居,扶危济困,广使恩德。连刘邦为了遏制韩信都直接把李左车调走,可见其才能,跟作用。而且韩信被杀之后,就辞官不做,说明非常懂得感恩。

韩信暗度陈仓的故事(赵衍暗渡陈仓计非韩信)(6)

楚汉之争

李左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杰和军事奇才。他为韩信献计献策,主张修生养息,慰劳将士,以德政安抚人心。以武力作威慑,以仁德服人心,恩威并举,迫使敌人归顺。极具战略眼光,以奇谋建功立业。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还著有兵书《广武君》,论述用兵谋略,影响深远。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自《史记·淮阴侯传》。这是李左车所说。

千虑一得指愚笨人的意见也会有可取之处。也作“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最早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李左车、赵衍虽然在历史上知名度不高,但是在楚汉之争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