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年人的晚年(学会体面地退出)

01

拒绝“无所事事”。

一位主持人曾在一档节目中和观众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面对“屡教不改”,非要去聆听保健讲座、购买“保健品”的父母,子女该如何做?

经过条分缕析,主持人给出参考意见:假如儿女忙于工作,无暇照顾父母的生活起居和情感需求,不妨尽量给父母多一点零花钱吧,因为有一部分就是付给骗子们的“情感陪护费”。

这个观点收获了很多掌声和点赞,站在“儿女应当如何孝顺父母”这个角度,给予肯定。但反思一下,假如自己退休了,儿女不在身边,也会通过参加各类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分享会、商品推销会来打发时光吗?

说到底,那些热衷于“聚会”的老年人,是生活无所事事,是情感没有依托,才渴望“抱团取暖”,才会甘心情愿上当受骗。

对于有些人来说,退休之后,再也不用上班,几乎就没事可干了,看似“悠闲”的生活,其实是漫无边际的茫然与无措。

所以,退休之后,不要让自己陷入“无事可做”的恐慌,去学点啥,去重拾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才会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退休老年人的晚年(学会体面地退出)(1)

02

拒绝“多管闲事”。

王尔德曾说:“老年人的悲剧不在于一个人已经衰老,而在于他依旧年轻。”

我理解,这种年轻,并不是精神体力的不减当年,而是心中的执念,从未放下。认定依靠自己的力量,依然能够改变周围的一些人,一些事,以满足自己强烈的“掌控感”。

这样做的后果,往往是好心办坏事,招人嫌弃、讥讽和冷落。

所以,退休老人,要学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浪费自己的精神、气力去关注他人。

儿女的事,不要大包大揽。费孝通说:“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很多人不自觉地成为了孩子的“控制者”,如果年轻时没有来得及陪伴孩子,那在退休之后,很有可能会不遗余力地带孙子,出钱出力,想要减轻儿女的负担。

看起来,这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但如果由此带来的婆媳矛盾、翁婿矛盾,却又是一次得不偿失的博弈。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还是会选择放手,儿孙自有儿孙福,随他们自己折腾去吧。照顾好自己,才是对儿孙最好的帮助。

亲戚的事,不要横加干涉。亲戚之间,关系再好,也不能无话不说。因为“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若非亲身经历,谁都不能有切身感受。哪怕出于一片好心,也往往会有失偏颇,结果反倒是火上浇油。

朋友的事,不要两肋插刀。未经人苦,莫劝人善。不要用自己的眼界格局去衡量他人的选择取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罗场”,都有自己的处世哲学。不能因为道路不同,选择各异而心生不满,总想要将别人“拉过来”,结果闹得不可收场。

退休之后,面对种种找上门来的事情,能推则推,能拖则拖,不要让自己再卷入其中。

退休老年人的晚年(学会体面地退出)(2)

03

拒绝“强出风头”。

老子有言:“功臣身退,天之道也。”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譬如金钱、权力、美色、名望等等,学会得体的退出,才能让往后余生不受羁绊,了无牵挂。

小说《青衣》讲述一个“台柱子”变成“戏疯子”的故事。女主角筱燕秋二十年前风华正茂,饰演“嫦娥”的大获成功。然而,江山代有才人出,戏剧团又培养出了新一代“嫦娥”,那还是她亲自教出来的学生。

沉湎于过去的辉煌而不能自拔的筱燕秋,在二十年后,依然强硬地要让自己上台扮演“嫦娥”,蛮横地拒绝让学生当主演。可惜,这只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

最后,新一代“嫦娥”登上舞台,而筱燕秋则在戏剧院门口的大马路上,自顾自地演起了“嫦娥”。

当一个退休的人,不愿承认自己的青春已逝,不愿让位于“后一辈”,其实就是私心在作怪,最终的结局就是被欲望所吞噬。

一位哲人曾说:“老年人有这么多缺陷和愚蠢,又这么容易受人耻笑。一个老人能够得到的最好收获不过是家人的仁慈和爱,统领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所以,退休了,就意味着在追求欲望的路途上,必须要按下“暂停键”了,最终,还要一点点狠心地按下“删除键”,和过去做个“彻底的了结”,才能回归到生活的本位,才会找到新的乐趣。

退休老年人的晚年(学会体面地退出)(3)

04

结束语:

阿拉伯有句谚语,狮子老了狼也讥笑。意思就是说人要服老。

当一个人退休了,就要学会优雅地转身、得体地退出,把舞台让给年轻人,把机会让给他人。才会成为大家敬重且敬爱的人。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