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

导读:8月12日晚,安防巨头海康威视公布了一份不及预期的中报。2022年二季度,高毅资本的冯柳大手笔加仓海康威视,而“公募一哥”张坤却退出海康威视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两位顶级基金经理截然相反的动作,体现出外界对海康威视未来发展的分歧与疑惑。财熵梳理发现,目前海康威视的主业——视频监控业务遇到瓶颈,创新业务增速虽不错,但中短期来看,还不能独当一面。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1)

海康威视的主业视频监控业务正遭遇瓶颈 图源网络

在A股的科技公司中,一年上百亿利润的公司没有几个,安防巨头海康威视(002415.SZ)却是其中之一,一度被誉为浙江上市公司中的“吸金王”,因此公司的业绩优劣、业务发展也牵动着很多人的心。

8月12日晚,海康威视披露了2022年半年报。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372.58亿元,同比增长9.90%;归母净利润57.59亿元,同比下降11.14%。其中二季度的营收、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13%、-19.41%。很明显,公司已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2)

海康威书2022年中报财务数据 图源公司财报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海康威视2010年上市以来,屈指可数的单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更是首次中报净利润下降。

中报出来后,海康威视的业绩说明会吸引了300多家机构参与,包括顶级私募高毅资产的冯柳、邓晓峰,以及公募易方达的张坤、兴业全球的谢治宇等明星基金经理。

有意思的是,最近一年多,张坤和冯柳两位顶级基金经理双双位列海康威视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在二季度,两人却在海康威视上做出截然相反的操作——冯柳的“高毅邻山一号远望”耗资数十亿元加仓1.88亿股,张坤的“易方达蓝筹精选”却退出前十大流通股东行列。

冯张二人的态度,也体现出外界对海康威视未来发展的分歧与疑惑。对此,财熵试图通过分析海康威视的业务、产业链等去窥知一二。

全球安防龙头展现“钞能力”

海康威视成立于2001年,2003年公司推出国内首款基于H.264 编码标准的压缩板卡,确立国内安防后端市场的领先地位;2004年,海康威视的销售额达到2.5亿元,视频压缩板卡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2006年,海康威视的ISP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进军安防前端领域。

2010年,海康威视登陆A股市场,次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达到全球第一。而海康威视的业务,从成立之初的以板卡、DVR业务为主,发展到了视频监控业务,并覆盖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前后端。在众多安防产品中,视频监控的市场份额最大,占比超50%。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3)

安防行业产品结构 图源国海证券研究所

2010年上市当年,海康威视的营收为36亿元;到了2021年,这一数字飙升至814亿元,11年营收增长超过20倍。根据Omdia数据,海康威视连续10年蝉联视频监控行业全球第一,目前市场份额占全球三成。

海康威视之所以能成为全球安防巨头,离不开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2013年,海康威视为了开辟新的增长点,开始切入C端,推出了全新品牌“萤石”——这是面向小微企业、家庭和个人的民用业务,并于次年推出了云存储服务。

2015年,海康威视推出工业相机、无人机等机器视觉业务产品;次年初推出“阡陌”智能仓储系统,随后将业务拓展至汽车电子、数据存储产品等新业务。

2017年,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物联网产业发展,海康威视提出了AICloud的理念,提出“云边融合”计算架构。

2018年,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海康威视将传统安防业务进行重组,成立了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企事业事业群(EBG)和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三个事业群。

研发方面,海康威视毫不吝啬,常年坚持高投入。即便是近些年营收规模不断增长,但公司的研发投入占比不仅没下降,甚至略有上升。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4)

海康威视上市以来研发投入及营收占比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在资本市场,海康威视的表现也堪称惊艳。上市之初,公司的市值为340亿元,2021年初最高市值达到6500亿元。换言之,不算上分红“抵消”的市值,海康威视上市11年最高涨幅接近20倍。

作为绩优白马股,海康威视也深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持有其股票的机构数量常年在数百家乃至上千家。这也是此次海康威视的中报业绩会能够吸引超300家机构参与的重要原因。

海康威视过去的成就值得肯定,但任何一家企业的发展都不会永远一帆风顺。随着2021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以及公司业绩下滑,海康威视的股价自2021年7月见顶后便一路下行,截至8月24日收盘,最大跌幅高达57%,市值蒸发3700亿。

海康威视目前的业务情况,也颇受外界关注。

创新业务喜忧参半

虽然目前海康威视仍稳坐安防龙头之位,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烦恼。毕竟,安防行业的发展,一来需要经济发展作为基石,二来也需要政策刺激。

安防行业的下游可分为B端和C端:B端为政府单位,C端则是中小企业、家庭等。

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分别为13902亿元、13863亿元,增速分别为0.87%、-0.28%。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公共服务事业群(PBG)营收同比下降1.4%,是三个事业群中唯一一个收入同比下降的。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5)

海康威视事业群营收结构 图源公司中报

在C端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基本属于低增长状态,甚至在2022年3、4月份疫情影响下出现同比负增长。这无疑也影响了安防行业C端的需求。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6)

2021年6月-2022年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 图源国家统计局

虽然海康威视有30%左右的收入来自海外,但也不能对海外市场抱有太高期待,毕竟全球经济不景气,谁也无法独善其身。此外,目前全球安防市场已陷入瓶颈期,据安信证券研究所预测,2022年、2023年全球安防市场规模将继续下降。

对此,海康威视方面也坦言,当前国内经济总体较为疲软,宏观环境给公司经营带来的挑战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新冠疫情的不时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投资等方面的信心;放眼海外,能源危机与物价上涨普遍冲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7)

全球安防安防市场规模 安信证券研究所

B端、C端均有不利因素,无疑会加剧行业“内卷”。

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增收不增利,毛利率下降是重要因素。财报显示,海康威视上半年毛利率为43.14%,较上年同期下降3.16个百分点;分产品来看,主业产品、创新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分别下降2.88%、1.39%。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8)

海康威视收入结构 图源公司中报

对此,海康威视方面表示,一方面受2021年缺货、涨价等影响,毛利率基数偏高;另一方面在疫情冲击和需求较为疲软的环境中,行业开始更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竞争氛围略有升温。

无独有偶,另一家安防巨头大华股份(002236.SZ),中报毛利率相较去年同期亦下降了3.91个百分点。除大华股份外,华为、阿里(09988.HK)等巨头也对视频监控行业虎视眈眈,这无疑也加剧了行业激烈竞争的气氛。

竞争加剧,要想保住市场份额,费用方面会有升高的压力——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销售费用为45.36亿元,同比上升8.25%。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底开始,海康威视的运费由销售费用调整为成本项。换言之,公司2022年上半年实际的销售费用增长会高于8.25%。

不过,即使是增长受阻,海康威视2022年上半年在研发上依然大手笔支出46.75亿元,同比增长20%。

随着研发的推进,视频监控系统也会升级迭代。目前全球智能安防渗透率为10%出头,存量替换空间较大。根据Juniper Research预测,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将在2023年达到450亿美元, 2018-2023年复合增速为30.26%。

即便如此,由于智能安防体量较小,到2023年全球渗透率也仅为15%左右,存量替换对海康威视的刺激应较为有限。

分业务看,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主业产品营收同比增长仅5.21%,创新业务发展较快,上半年增长25.62%。

2015年以来,海康威视先后成立了包括萤石网络、海康机器人、海康汽车电子在内的8个创新业务。近年来公司的创新业务发展很快,2019-2021年营收复合增长率高达63.57%。目前萤石网络已经已递交IPO申请;海康机器人也准备分拆上市。

细分领域来看,2022年上半年海康威视的智能家居、存储业务受需求端疲软影响增速放缓,但机器人、汽车电子业务增长亮眼,同比增速均超40%。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9)

图源公司财报

在主业产品受阻之时,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似乎成了“全村的希望”。但从中短期来看,创新业务还难堪大任。

一方面,创新业务的体量较小,在2022年上半年主业乏力的情况下,增长不错的创新业务营收占比依然不到20%。由于创新业务毛利率略低于主业视频监控,利润占比会更低;

另一方面,创新业务对于海康威视来说还比较“新”,但放眼整个市场,有些领域却已是一片红海。上半年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虽然营收同比增长25%,但对于近三年63.57%的复合增长率来说,增速明显是放缓了。

当然,海康威视有着专注研发的传统,并拥有多年积累的品牌及渠道,创新业务未来可期。

产业链完备,未来可期

说到海康威视的未来,产业链,是绕不开的话题。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视觉物联网可分为上游的光学镜头、CMOS传感器芯片、AI芯片等,以及中游的方案整合与AI算法供应商,其中光学镜头、芯片与AI算法是视觉物联网的核心三大件。

先看光学镜头。安防光学镜头壁垒较高,初期产业主要集中于德国的徕卡、卡尔蔡司和日本的佳能、尼康等行业巨头。但伴随着下游制造市场向中国大陆转移,国内光学镜头行业逐步发展,目前国内厂商在全球安防光学镜头的出货量占比高达90%以上。在安防视频监控镜头出货量前十大厂商中,包括宇瞳光学(300790.SZ)、舜宇光学(02382.HK)、联合光电(300691.SZ)在内的中国厂商已占据八席,其中宇瞳光学占据世界安防监控镜头出货量榜首。

AI算法方面,在视觉物联网中,最核心的AI算法是计算机视觉,而计算机视觉是中美的天下——目前全球有35%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由中国贡献,从人脸识别到工业视觉、OCR以及内容理解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芯片领域,这也是外界比较关注的。在视觉物联网中用到的芯片种类繁多,其中最核心的是IPC SoC芯片。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分模拟监控系统和网络监控系统,ISP、DVR SoC 分别为模拟监控系统的前端和后端,IPC SoC、NVR SoC 为网络监控系统的前端和后端。

安防产业财报数据(财熵海康威视安防)(10)

视频监控系统芯片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研究所 财熵制图

ISP芯片的主要作用,是对视频监控摄像机前端的图像传感器所采集的原始图像信号进行处理,该芯片国产化率较高,富瀚微(300631.SZ)市占率超60%。

IPC SoC芯片是视频管理芯片,其功能主要是优化处理原始图像信号、视频编码等,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摄像头的成像质量。目前该市场主要厂商包括国内的海思、国科微(300672.SZ)、富瀚微以及国外的德州仪器(TXN.NASDAQ)、安霸(AMBA.NASDAQ)等。

后端的NVR/DVR SoC芯片,是视频监控后端设备的主控芯片,这一块国产化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企业有星宸科技。目前星宸科技在创业板的上市申请已被受理。

后端国产化虽相对薄弱,但目前海康威视的营收主要来自前端产品——2020年公司前、后端产品的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5.42%、10.81%。

AI 芯片方面,当前在云端场景下被广泛应用的是英伟达(NVDA.NASDAQ)的GPU,国产化进程较为缓慢,但也不是空白。2021年3月,天数智芯发布全自研云端训练通用GPU芯片——天垓100芯片,这是国内第一款全自研、GPU架构下的7nm制程通用GPU训练芯片,可以应用到安防领域。近期天数智芯刚完成一笔超10亿元的C 融资,或将加快安防领域的AI芯片国产化进程。

除此以外,海思、寒武纪(688256.SH)都可以提供AI芯片的替代解决方案。

在芯片设计和代工方面,安防设备芯片的工艺制程绝大多数集中在22-40nm,国内基本可以解决。

整体来看,海康威视在产业链方面,大部分可以实现国产替代,少部分比较薄弱。

目前,海康威视的创新业务增速不错,虽然短中期尚不能独当一面;而作为业绩担当的视频监控业务,领先地位还是比较明显的。事实上,该业务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的各个环节,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目前视频监控业务虽遇到瓶颈,不过经济总会回暖,更何况还有存量更新和数字化的升级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