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1)

第一次在网上读到《悟空传》的片段,看到诸如“大圣”“紫霞”“阿瑶”“阿月”此类的人物设定,便认定它是《大话西游》的同人文,这种东西能有什么营养?于是只是草草地过了几眼便弃之一旁。

那个时候,电影《大话西游》的热度已经慢慢退却,西游记题材的东西仿佛已经成了滥俗。加上有86版《西游记》的陪伴,先入之见固执地占领着我对这部小说、电视剧的认知。

2016年初,一部汇集了一众大牌明星的电影上映了,片名叫《三打白骨精》。难道没有别的题材了吗?电影院里,对于水浒、三国、西游被导演们玩出了多少新花样儿已经完全记不得的我看到片名便本能地撇了撇嘴,“有本事去重拍红楼!驾驭不了吧?”

是的,更没本事(我深知我是绝对比不上郑保瑞导演的)的我就是有着一副自以为十分端正的审美观。

后来还是看了电影《三打白骨精》,又是一个改编的版本!总体不敢说有多好,但有几个点还是深得我心——白骨夫人被云海西国国王诬陷、唐僧为度白骨夫人甘愿舍身以及孙悟空含泪挥棒击唐僧。

然后,重读《悟空传》,带着些许的鄙夷重读。因为心中始终不接受一部网络小说能写出什么境界,对网友将小说及今何在本人视为标杆的现象持保留态度。

读到一半,便发现了与电影中情节可做对比的地方——与如来赌输了的金蝉子甘心被雷击得粉身碎骨——两部作品中均有唐僧(金蝉子)舍生赴死的改编,只不过,一个是为了质疑佛法,质疑随意操控世间万物的诸神;一个是为了帮白骨夫人渡劫。

二者似乎有着某种契合:唐僧或者金蝉子已经不再是一副一心想要求取真经的和尚,他可以以下犯上与师父打赌(《悟空传》情节),也可以像斯德哥尔摩症候群一样去超度差点吃掉自己的妖孽(《三打白骨精》情节)……

这其中无论是今何在还是郑保瑞,都比吴承恩更来的精明和深谙世道,他们知道在读者或观众心中,那个只念着西天有时甚至不分好歹的唐僧一点都不可爱可敬,那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神化人物,以你我的修为,想要见上一面,估计比较困难。

或许当神佛变成了人,才能真的为神佛吧。亦或者是,读者或观众总是喜欢看脸谱化的形象被颠覆的过程。总之,这里提到的两个唐僧更有血有肉一些。

果不其然,网络小说就是网络小说,处处透着一股“段子习气”,可能是我比较喜欢浸染在大家的文笔之中吧,小说的某些语段总是会让我在每每快要“入戏”的时候瞬间“出戏”,作者尝试打破了许许多多自古至今一直被文人骚客奉为圭臬的规矩,他对经典意象意境的颠覆总是能超出我的认知,令我一次又一次地在读到这些颠覆时都有一种想把书撕掉的冲动。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2)

一个特别之处还在于,此书虽然洋溢着“段子习气”,却也不乏富有哲理性和诗意的语言,这是一个在书中普遍而又令人费解的现象。按理说,有着厦门大学教育背景的曾雨(今何在原名),其文学积淀定是比较深厚的,更何况作为一部有着二十章的体量、数十万的拥趸的连载小说的作者,还曾为王家卫和刘镇伟写过剧本,要说他缺乏驾驭语言的功力,是不太可能的。

但作者似乎是有意识地用一种近乎“人格分裂”的笔调进行创作的,时而文风肤浅,比如在第三卷“百年孤寂”的开篇,除却悟空、八戒、沙僧等人如流氓无赖般的斗嘴和打斗,几乎看不到什么实际内容;时而追求平仄和意境,比如“当五百年的光阴只是一个骗局,虚无时间中的人物又为什么而苦,为什么而喜呢?”“五百年很漫长吗?只不过是一瞬吧。闭上眼不听不看不想,一切都消逝了。”,等等。

我尝试着去了解了一下“网络文学”的特点,一个显著之处在于,网络写手们言语风格与他们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接受和使用的言语风格反差极大,个性化、形象化、主观化、数字化、字母化成为了它的标志,他们似乎在寻找的一种共同认可言语方式,并在有意无意地创造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型沟通语言,这种语言强烈地表现出他们思想上的异质性。

而传统的文学在遣词造句上就规范得多,语法极为考究,翻开中外文学史,“僧敲”和“僧推”的例子比比皆是。作为一个古板的文学专业主义者,我始终不认同网络文学的这种风格,但客观来讲,网络文学之于传统文学或许正如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文之于文言文,成为推动文学改革的一股力量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3)

小说的人物设定放在当下这个时代看来十分讨喜,互联网时代下的“去中心化”早就成了习以为常的认知,今何在打破了主神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至高无上的权威,将王母娘娘、如来等人物塑造成了刻薄、偏执的形象,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有一种读希腊神话的错觉。

但是主观一点来看,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于“奉神”,却鲜有“毁神”的举动,这种去脸谱化的写法中带着的几分戏谑,往往容易招致反感,就像2012年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会因为一部《穆斯林的无知》而被激怒一样。

其实,整部小说所体现出的“去权威化”“去神化”“去中心化”正是网络小说或者网络文学的总体特征使然,部分学者的研究表明,网络文学是一种只要有了创作的冲动,无需得到文学编辑和批评家的认可,即可以在网络上以文学的形式自由宣泄自己的情感,同时给读者带来更为多样性的阅读选择。大众文化不再只是被表现的对象,而是作为创作的主体进行更为生动更为真实的自我表达。

这样,网络写手们便匿名写作,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他们的参与意识和多产的状况,都是传统时代的文学写作所不能比的。

另外,在小说成书的时间节点,恰巧是web1.0向web2.0过渡的时间,网民们在web2.0的环境中迫切需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小说的作者亦如此,当看惯了读腻了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之后,不妨换个笔调,将英雄人物的脸谱撕开给读者看。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4)

而从作品的内容层面来分析,传统文学更讲究的是典型性和教育性,但网络写手们笔下的主题很有生活气息,多是人物生命的荒谬和青春的苦闷在网络虚拟空间一种宣泄,关乎情绪,关乎迷惘关乎对现实的不满,一起都似乎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更加真实可感。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当然不会因为一部“反神”的小说就像穆斯林一样掀起声势浩大的反美浪潮,做这个类比只是想提醒写手们,也提醒自己:好的作品可以进行一些“打破”的尝试,但妄想着只凭“打破”就创作出一部好作品,简直荒谬。

在第二卷中,作者写到了一只不想成为吃人的老虎的老虎,它“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每天静静趴在草地上看蝴蝶,小鸟还会停在它身上,甚至有一次它还帮一只不会游泳的小鸭子过了河。小老虎之前一直吃奶,是因为妈妈去世才去尝试吃小动物的,但是那是它不想做的事,它想做的就是跟小动物们一起相处。但是,当大家都认为小老虎的日子很幸福的时候,小老虎死去了。

鲁迅先生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撕碎给你看。在这里死去的小老虎我想并不是一个悲剧的主角,更多地其实是作者对于“规律”的一种遵循——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老虎如果选择了不吃肉,那么等待它的只有死亡,无论那种生活是不是它想要的,也无论那种生活是不是足够幸福。

整本小说,作者似乎都在弘扬一种变革的精神,比如悟空,比如唐僧,比如阿月、阿瑶、小白龙,等等,他们在寻求变革,他们代表着一种变革。但是在这个地方,作者却收起了笔触的锋芒,谨慎地把一只小老虎描绘成了“不守规矩就得死”的角色,这越发体现出《悟空传》作为网络小说,其创作过程带有强烈的随意性。

当网络文学写作采用键盘之后,文字载体几乎没有了空间上的限制,传统写作的线性轨道被打破,作者的思维处于一种超时空、跨媒体的自由境地。整个写作过程仿佛在建构一个全息呈现的模型,可以随意地进行跳转,文字可以随意组合,句子可以随意扩张;颜色、声音、画面都可以随意添加,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直线叙述描写、表情达意的神圣规律。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5)

今何在的作品涉猎的不多,唯二的其一是《西游降魔篇》,另一部便是《悟空传》。从小说的语言风格来看,作者能跟刘镇伟和周星驰合作仿佛是冥冥注定。《大话西游》系列和《西游降魔篇》中的黑色幽默以及西方荒诞主义创作风格全部映射在了《悟空传》之中,或者说,这几部作品应该是互为映射,彼此之间在语言风格上的纠葛总是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分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在欣赏哪一部。

与上述感受相似的还有,无论是初读还是重读,整个过程中的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总会让我产生这样那样的联想,比如读到“紫霞”联想到“至尊宝”(《大话西游》系列电影中的人物);读到金蝉子舍生赴死联想到唐僧舍生超度白骨夫人(电影《三打白骨精》中的情节);悟空身上仿佛带有普罗米修斯的影子……这种体会是好是坏尚无法给出定论,但是潜意识里总觉得:一部好的文学或者艺术作品,似乎不应该总让别人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不然其内核就显得空洞。

一直质疑作者的写作动机是否真的如网友或一些大家揣测的那般崇高,直到彻彻底底地读完,才算是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思。《悟空传》是在告诉我们:人生在世,要先人后己,然后要有友情,最重要的是要有爱人的陪伴。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6)

先说悟空,这是一个普罗米修斯般的英雄!烧了生死簿,悟空希望芸芸众生和他一样能够挣脱生命的束缚。然而,他却因此冒犯天神,受到了惩罚——需要杀尽与自己并肩杀上天庭的兄弟,甚至是自己,方能成佛。如同盗火的普罗米修斯所说:“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而悟空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五百年的时光,期间他错过了阿瑶,错过了紫霞。而当悟空在第三卷中将白晶晶打死的一瞬间,他才从那个硕大的莫比乌斯环中解脱出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英雄如果简简单单地为人民服务了,似乎加在其身上的光环就不会那么耀眼。悟空经历了很多,冠以他英雄的称号是如此名副其实、理所当然。

不可否认,小说对于悟空的塑造是成功的,却也是最大的败笔。作者通篇都在“毁神”、“灭神”,唯独悟空这个角色,是要塑造而不是打破的。终究还是无法做到超脱物外,即便悟空被写成了佛,也始终要受佛法制约。与之相比,庄子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读来更加有趣,那种“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大道才是真正的超然。

再说妖众,他们是友情的代表。读到妖众与悟空并肩杀上天庭,以及他们不惜以血肉之躯去唤醒收到禁锢的悟空时,那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热血与激情总会冲上心头。人生难得一知己,再伟大的人物都需要一个赖以生存的群体,人的社会性使然。作者在悟空身上投射的真性情当然离不开一群不离不弃的弟兄,否则定会少了几分血性。每当读到那几行文字,就仿佛看到了一支March to Heaven的敢死队。在作者的行文思路中,妖众们虽不是主角,却代表了最鼓舞人心的力量。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7)

最后说八戒。这是最令人欣赏的角色,敢问世间哪一个能像八戒这般痴情?又有哪一个能拥有像八戒和阿月那样刻骨铭心的真爱?多少人渴望能和爱人一起夕阳下相依而坐?小时候看《西游记》,面对妖怪,八戒不是打不过就是先躲起来,而今何在却给了我们一个如此可爱可敬的八戒,他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为了不忘记那段爱情而拒绝吞下会失去记忆的药丸。他一点都不懦弱,是男人们的榜样!没经历过就不懂得有多痛,当阿月在树上留下“天蓬,家就在前面”一行字的时候,相信经历过的人都无法抑制眼中的泪水,任沧海桑田、海枯石烂,我们的爱不变

同时,八戒也成为《悟空传》中爱情的代言人,紫霞、阿瑶、白晶晶和悟空,阿月和八戒,小白龙和唐僧……他们的爱注定都是一场悲剧,但那又何妨?爱是矢志不渝

正如歌词中写的:

阳光下看似缤纷的花朵,

盛开后坠落,

亲爱的你,不该回头,

那歌声,太多错,

哼着唱着,听着心痛,

于是眼泪变成寄托,

亲爱的你,别不放手,

别期待,无法去实现的承诺,

就算爱过

周星驰最搞笑的一张图(周星驰的黑色幽默能与他比)(8)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神话题材的作品,爱情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话题,因为人类最无法离开的,就是爱情。在人神恋、人妖恋等禁忌之爱之中,我们看到的更加是爱情的伟大与高尚。也正是有了对爱情的描写,才体现出这部小说浓厚的人情味,也是最吸引读者的地方,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受不了西游里面就只有打妖怪打妖怪……我写《悟空传》,就是要把这些写出来……

最后,你能说,这个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

大牌儿。搜索加关注更多精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