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与鲍叔牙(管仲与鲍叔牙)
管仲本是吴楚相交的颖上人,父亲曾在楚国为官,后战死沙场,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他有个叔父在齐国为官,但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来往。管仲母子的生活一直很艰难。
一个偶然的机会,管仲结识了齐国人鲍叔牙,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兄弟。鲍叔牙是做丝绸生意的,他让管仲和他一起做生意。管仲说:“我分文不名怎么做生意?”鲍叔牙说:“我看你很有生意头脑,你出主意,我出本钱。”从此,两人开始合伙做生意。管仲认为:做丝绸生意本大利小,没有做盐生意利润大,建议鲍叔牙做盐生意。他们将齐国的盐运到吴地去卖,一转手就获三倍的利。
赚钱之后,管仲对鲍叔牙说:“这钱我们应三七分,你要三,我要七。”鲍叔牙先是一惊,但很快就答应了。他知道管仲家里很穷,还有老母需他赡养,并非贪财之人。
管仲并不甘心于做生意养家糊口,凭自己的才干,扬名立世,才是他的理想。因此,他还做了几任地方官吏,不久就被辞退。
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能力不够,而是国君任用不当所至。管仲也想通过当兵作为进身之阶,但看到当时那种毫无章法的乱战情形,刚一开战,管仲就开小差跑了。有人说管仲是胆小鬼,鲍叔牙并不这样认为。他说管仲做得对,与其白白送死,不如留着有用之身成就一番事业。后来,几经辗转,管仲投到了公子纠的门下,等待时机;鲍叔牙,投到了公子小白的门下,作其师傅。
从此,这一对好朋友分道扬镳,各事其主。当时的齐国很混乱,为避免祸及自身,管仲辅佐公子纠逃奔鲁国,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逃奔莒国。
公元前686年,齐襄公被人杀死。齐国贵族国氏、高氏偷偷派人到莒国给公子小白送信,要他赶快回国继任国君。与此同时,管仲辅佐的公子纠也得到此消息,在鲁国兵马的护送下赶往齐国,争夺国君之位。
在莒国边境,公子小白中了管仲一箭,小白佯装被射死,在鲍叔牙的护送下,连夜赶奔齐国,终于比公子纠抢先一步到了齐国,继任国君,是为齐桓公。
在齐桓公的逼迫下,公子纠被鲁国处死,管仲成了阶下囚。
齐桓公想任命鲍叔牙为宰相,管理国家大事,鲍叔牙拒不接受。极力举荐管仲出任齐国宰相。齐桓公还记着管仲那一箭之仇,不愿用管仲做宰相。鲍叔牙对桓公说:“你若安于现状,我可以帮你管理齐国;你如果想称霸诸侯,只有管仲能帮你。”
齐桓公问:“何以见得?”鲍叔牙诚恳地说:“管仲是个经天纬地的奇才,胸怀治国韬略。我有五个方面不如他:第一,治理齐国,需高瞻远瞩,需要有胆有识,我不如管仲;第二,制定政策,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而且很快使百姓从政策中得到实惠,我不如管仲;第三,治理国家,要按国君的意见,上下协调一致,又不失原则,我不如管仲;第四,军令严明,治军有方,迅速把军队训练成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我不如管仲;第五,当今周天子势力日衰,各国诸侯各有打算,制定外交政策,收服各路诸侯,我不如管仲。
我不及管仲者还有许多。这样的奇才,我如果不向大王举荐,小而言之是我嫉贤妒能,大而言之是我不忠不义,犯有欺君之罪。”齐桓公仍不同意。后经鲍叔牙的反复陈述利害,再三举荐,齐桓公勉强答应了。
于是,鲍叔牙派人把管仲从鲁国接回齐国。管仲见了鲍叔牙,心里非常难过,很伤感地对鲍叔牙说:“我和召忽同事子纠,既不能奉他为君,又不能和他同死于难,没有尽守做臣子的气节。现在让我奉仇人为主,为其做事,召忽如泉下有知,岂不笑我!”鲍叔牙说:“古人云“成大事者,不恤小耻;立大功者,不拘小谅’。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只是时运不济,未遇明主。现任国君志大识高,如果再有你的辅佐,成就霸业,不在话下。这样功盖天下,名显诸侯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还计较什么区区小节!”管仲无话可说,答应鲍叔牙同去见齐桓公。
管仲见了齐桓公,谢过不杀之恩,齐桓公很客气地将他扶起,赐座。然后,齐桓公就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政策等问题询问管仲。管仲一一对答如流,且言之有据。同时,管仲又给齐桓公推荐了五人,让他们分管经济、军事,司法、外交等事务。齐桓公都一一照准。心想:难怪鲍叔牙冒死举荐管仲,这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呀!看来,这相国之位真的非管仲莫属了。
齐桓公又转向鲍叔牙:“这相国之位给了管仲,师傅您做什么呀?”鲍叔牙笑着说:“有管仲帮您治理齐国,我做什么都行呀!”齐桓公高兴地说:“您永远都是我的师傅。您就做亚相吧。齐国一切大事都听您的安排!”三人相视而笑,群臣都说齐桓公英明。
从此,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很快发展强盛起来,终于使齐桓公成为一代霸主。“管鲍之交”也被世人传为佳话。
管仲在祭奠鲍叔牙时曾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诚不为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