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

喜欢艺术,热爱书法的朋友,欢迎关注交流!

陈海良直解《十七帖》系列

为了能更加清晰了解书法创作中的独创性,我们再以“论《十七帖》”的内容来创作,不过是大大加强了主观的能动作用。

作品文字中的很多字形在王羲之原帖中都能找到,不过这里并没有过多尊重王羲之的写法,做了较大的调整,不过,整体的气息是仿制《十七帖》的,较上一件作品有着很大的收敛。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1)

《得示帖》

在章法上注重虚实,如“块面”的营造,即以一些轻灵的线条或者字形组合来烘托笔画较粗的部分,或者是凸现粗笔画的字形组合所形成的重“块面”。不过,这里所谓的“块面”不是十分突兀的,而是极为隐晦的。这是体现二王章法的重要一面(如上图《得示帖》)。

如图,两根黑线之间的“明日出乃行”与“触雾故也”等字组合成一个比较中的“块面”,而这个块面是由右上角的一部分来烘托的,假如这还不太明显的话,那么,左下角的“迟”以灵秀的姿态,彻底把这个“块面”全盘托出。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2)

这一点,在王羲之的其它字帖中可以好好品味。

上图中,文中有三个块面,其它地方则是相对“虚”的地方,它们的存在是起到虚实的对比作用,烘托出“块面感”来。

其实,在这一件作品中,假如最后第三排“临十七不可单临”数字写得和前面一样厚重,恐怕在章法处理上就出现了问题——平,虚实的对比没有,点画的粗细对比不明显,块面的感觉不突出,最终导致创作失败。就如王羲之《二谢帖》中的“迟”一样,假如它写得和上面的“也”一样粗细会是什么效果呢?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3)

不过,该作品还用了几个长笔画,在章法中起到“透气”的作用。

从上述图片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耳”的写法源于羲之字帖,不过是做了较大的改动,如上图“圈阅”的部分,作了向左“挑钩”之状,这与原帖中的向左下方顺势而出的“铺毫”动作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总体形状与原帖有着一定的关联。另外,第三张图片中的“一竖”与《得示帖》中的“劣劣”二字中的省略号是相近的,不过在本件作品中作了较为夸张的处理。这种长线条的处理在文中起到活跃气氛和“透气”的作用。

《论书》二中还有一点,就是在最后的部分加上小楷落款,使右边的“小草”部分显得更加完整。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4)

《平生》

上述作品手法的翻版还可见《平生》(如图)。这件作品虽可作为创作,但终究是“拟作”。因为,从字法、笔法、势态的处理,以及作品的整体气息与二王所体现的小草较为一致,所以在作品的右上方署上“拟二王书”数字。

又如《读万岁通天帖》,在章法的左下角留下大片的空白,仅在左上角落下两行行书小款来衬托出右边“小草”部分的整体感。不过,在创作中上述的所有手法在作品中都有一定点体现。如集字、连绵的引带、省略号、块面的营造等等手法皆有。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5)

《读万岁通天帖》 40cmx54cm 纸本水墨 2016

又如《庄子逍遥游选》也是如此。

假如上述的作品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那么下面的《论书一则》就是彻底的创作了。它已经完全摆脱了《十七帖》的旨意,采取了另外一种笔法组合,也即假如一些“回旋”运肘的动作,使得线条有着大草书的感觉,图式语言也作较大的调整,看起来意趣别样(如图)。

陈海良演讲(拥有自己图示语言才是创作)(6)

《论书一则》

在创作中的只有拥有自己图示语言的才是自己的东西,不然就是拟作,就是抄袭。

原创首发

作者:陈海良,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创作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师从尉天池、马士达等教授(中国唯一楷、行、草书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喜欢书法艺术的朋友,欢迎关注、转发、评论、点赞均是对我的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