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江西老屋(感念大家吃饱饭)

封面新闻记者 苏定伟

“一饭一粥当感念袁公之恩”

“感谢袁公让我们吃饱饭”

5月22日下午,得到袁隆平去世的消息后,湖南郴州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沉浸在一片哀痛中,村支书曹海鸥带领村民来到村里的“稻仙园”,在袁隆平雕像两侧挂起黑底白字的挽联。

这个距离郴州还有15公里的塔水村为什么有一座袁隆平的雕像,背后的故事让侧目,一位村民感念袁先生让大家吃饱饭,自费为袁隆平塑起这座雕像。

袁隆平江西老屋(感念大家吃饱饭)(1)

悼念袁隆平

乡风文明稻香村,45年前开始种植植杂交稻

刚过小满,正是栽秧时节,塔水村一片碧绿,这是位于湖南郴州、桂阳两大城区的交界处的一个古老村落。塔水村位于郴州市中心城区西南方,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特色古建筑,迅速走上致富路,规划成"青山绿水、田园风光、都市新村"的湘南风情小村镇,成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土地平整肥沃、马路宽敝整洁、民房靓丽新潮。在村里那棵有着950年历史的老柏树下,古民居散发出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然而,塔水村曾经穷得叮当响,吃不饱饭。村民一直过着“野菜野果当杂粮,红薯要当半年粮”的日子。到了1975年,塔水村开始种植杂交稻,从此告别了饥荒的日子。过了几年,从大集体一变而为大包干,又加之袁隆平一直在不断推高杂交水稻产量,粮食亩产一次又一次飞跃,农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村里全种上袁隆平大力推广的杂交稻,全年种植面积2600多亩,自给自足不说,还远销附近州县。

互称”先生“,村民富裕后写信感念袁隆平

村民曹宏球生于1960年,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伴随着曹宏球童年记忆的,便是缺粮、饥饿和营养不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曹宏球在自家的水田里种上了杂交水稻,发家致富了。他在1995年过春节的时候,特意在自己家的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发家致富靠邓小平,粮食丰收靠袁隆平。横批是:盛世太平。

曹宏球一心想着怎么报答心中的“米菩萨”,1996年,他给袁隆平写了一封信,说出了一个农民心中最朴素的话语。

袁隆平江西老屋(感念大家吃饱饭)(2)

右侧大胡子为曹宏球(来源网络)

“我们家乡在推广您发明的杂交水稻之前,我没吃过一顿饱饭。是邓小平给我们送来了好政策,您又给我们送来了好种子,我家不仅衣食无忧,住上了小楼,还有五六万元的存款。我今天给您写信,就是想向您表达我,以及我全家对您的崇高敬意和感激之情。我想用现有的积蓄,请人塑一尊您的汉白玉雕像。我们全村、全镇的农民子子孙孙,都不会忘记是谁使我们吃上了饱饭……我请求您给我几张不同角度、不同姿势的全身照片,以便请合适的工匠,参照进行雕塑……

很快,袁隆平给这位农民兄弟回信:这份情意我领了。但我为国家和人民,作了一点贡献那是应该的,不值得你们如此敬仰和崇拜。从你的来信看来,你家虽有一些积蓄,但尚不算很富有。我建议你把钱用到扩大再生产上去,好进一步发家致富。倘若你一定要积德行善,社会上也还有很多公益事业可做。请你务必不要把钱浪费在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实在承受不起你的这般厚爱。请你尊重我的意见,并恕我不给你寄照片。

有米又有肉,袁隆平塑像高“一米又六”

袁隆平回信拒绝了,执著的曹宏球也有自己的办法,电视上、报纸上不是有袁隆平的相片么?

1996年10月,曹宏球揣着全部的积蓄以及袁隆平的照片,坐火车前往河北房山县,参观了几家汉白玉石雕厂后,曹宏球都觉得不满意,最后找到了河北省曲阳县一家雕刻厂,才决定在此雕刻。经厂家测算报价,需要30万元。这可让曹宏球犯难了,他全部积蓄不过五六万元,找到厂长,把自己的心愿从头至尾诉说了一番。厂长感动了,他也是挨过饿的,也打心眼里感激袁隆平啊。他当即表示:赔本也干,只收四万八,留下一万回家搞生产!”

4个月之后,曹宏球再次来到雕刻厂时,一尊晶莹润泽的汉白玉袁隆平雕像出现在他的面前。雕像是以真人1:1比例雕刻完成的,是袁隆平在田埂中手持稻穗凝视的瞬间,整尊雕像从上到下高度正好是1.6米,意为“一米又六,谐音‘有米有肉’”。

袁隆平汉白玉雕像被运回郴州,准备安放在镇里的公园广场上,曹宏球的母亲却不干了,她一直念叨袁隆平是上天派下来的“米菩萨”,雕像需要安置在屋内,而不是被放置在露天场合任由风雨侵蚀。老太太有些固执,老曹又是一个孝子,明知道母亲的这种想法不好,与村中干部商量,先将雕像送往自家院子,等到日后再将其重新立于公园之内。自此之后,曹家院子里就多了一尊袁隆平的雕像,在别人眼中看起来有些另类,可是曹宏球的母亲却一直将其奉若神明。

袁隆平江西老屋(感念大家吃饱饭)(3)

台地上的稻仙园

村里建起“稻仙园”,安放袁隆平雕像

2000年,大家终于说服曹母,将袁隆平雕像移出曹家院子。村里划出集体土地15亩建设“稻仙园”,稻仙,意思跟“米菩萨”差不多。稻仙园正前方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后面是一片楠竹园,”袁公天天注视着村里2000多亩杂交稻,庇佑着全村人的吃饭安全。“村支书曹海鸥介绍,几年前,曹宏球已经病逝了,但他对袁先生的敬重一直感染着全村人。“稻仙园”成了村民的精神文化家园,逢年过节,村民自发将雕像上的灰尘清洗抹干净。袁先生去世后,村民鲜花拜祭的人越来越多,”95岁的曹母更是天天念叨,曹海鸥说,“村民这是对袁公的敬重,更是对科学的尊重。”(受访者供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