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睡眠被叫醒是不是很累(请勿打扰我已经)
和朋友说完晚安后,你是真的去睡觉了吗?
前几天的微博热搜话题#我说晚安等于社会性睡眠#你听说过吗?
如果你跟我一样也对这个新名词好奇的话,今天就跟我们一起来聊聊它吧。
所谓社会性睡眠,只不过是以睡眠为理由,切断所有社交通道,开启了一种“勿扰模式”,进入独属自己的舒适空间,并不会真的去睡觉。
它之所以被捧上热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了解它、谈论它、使用它的时候可以表达大家的心声:道过晚安,就都不要打扰我了,发信息我会假装看不见,网络上遇见别拆穿,就当我是在“梦游”。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面对的竞争压力巨大,普遍内卷严重,工作与生活的边界早已模糊不清。白天我们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是老板的好员工,父母的乖子女,朋友的铁哥们、亲闺蜜,甚至晚上下班还要带着各种人格面具接着演。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里说过,人格面具是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很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会的承认。它在童年早期就开始形成,产生于遵从父母、同伴和老师的期待,让我们很快能够懂得哪些态度和行为受欢迎,可能会得到嘉奖,哪些不受欢迎,会导致惩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白天我们带着人格面具扮演各种角色,是我们付出意志努力学会的一种适应机制,它让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目标,取得成就。
而无论哪种情况哪种角色,白天的高消耗总免不了让你疲惫不堪的时刻。当你厌倦了明明很疲惫,却要以正能量满满的“良好”形象与人交往时,往往最渴望的不就是说完晚安后,可以进入自己的小世界,享受快乐的独处时光吗? 在夜深人静里追着热剧、玩着游戏、刷刷微博、看看抖音,享受别样的释放与轻松,就像一场“精神裸奔”,脱掉的不是外衣而是无处不在的社交压力,这多自在!
白天,当理性绽放华彩的时候,感性退居二线,而夜晚进入社会性睡眠后,那些被压抑的情绪才被允许、被释放、被疗愈。
社会性睡眠意味着一种低能耗的修复模式。这个时候,你不需要用“知道啦”“可以呀”“好的呢”这种口吻和语气来展现自己的和蔼可亲,你不必一心只照顾着别人的情绪,你自己才是被呵护被照顾的主体。
与其说社会性睡眠是你逃避现实世界的途径,不如说是你对自我的疗愈方式,是一种界限管理技巧。
需要特别提醒部分成功人士,如果你的人生中只剩下工作和事业,已经忘记上一次享受自己的个人世界是什么时候和什么感觉,那么就要引起重视,是否过度使用某一种人格面具,是否混乱了边界。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人格面具的作用既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过分的热衷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那么人格的其他方面就会受到排斥,在他的人格之间就容易出现尖锐的对立和冲突。当一个人自我认同于人格面具而以人格面具自居时,则被之称为“膨胀”。
荣格发现过度膨胀的人格面具受害者,他们通常具有很高的社会成就。由于成功充当某种角色而骄傲自大,他们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周围的人,要求别人也像他一样,这通常会让子女、家人和下属感到痛苦,而其本人通常到中年,也会突然发现生活异常空虚,没有意义。经过荣格的分析治疗,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和兴趣是多么虚伪。
另外,娱乐圈常见的“人设崩塌”也是一种典型。经纪公司运营团队通过包装和营销,对明星形象进行管理,打造人设,迎合大众审美,获取更多的粉丝、流量和利益。明星们迫于压力去扮演和适应人设,当打造的人设和本身其他人格特点冲突累积到一定程度,人设崩塌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又或者逐渐迷失自我,演变成另一种结果——表演型人格,甚至表演型人格障碍。
总而言之,社会性睡眠话题上热搜背后反应的是我们遇到的社会性压力加剧,大家在寻找更多这样引起共鸣的调节方法。
所以,如果你一直忙着打造学霸、奋斗者、成功者等人设,几乎没有享受过像社会性睡眠带来的福利,也许是时候多给自己多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空间了。
如果你已经在不经意间熟练地掌握了“社会性睡觉”的精髓,先别急着自我贬低,往好处想:这可能代表你是个能够灵活处理社交压力的人呢。
当然,如果你觉察到确实有过度使用社会性睡眠的技巧,接下来该怎么做,我想你心中肯定有了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