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江南古园林有多美(康熙乾隆最爱的江南名园)
每次提及江南古典园林,似乎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园林中的山与水、亭与阁、字与画,皆凝聚了古代能工巧匠和文人墨客的勤劳与智慧。我国江南园林众多,尤其以苏州拙政园、留园、南京瞻园和无锡寄畅园最为著名,有“江南四大名园”的美誉,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秀美的江南风韵吸引着无数游客。
江南四大园林中唯有无锡的寄畅园还未领略,前几天与朋友一同前往无锡游览了寄畅园,填补了其中的空白。寄畅园坐落在无锡市西郊的锡惠公园中,相比其余三处江南园林,寄畅园或许并不是最有名气的,但绝对是最有故事的一座江南园林。
说起寄畅园的历史也颇为波折,寄畅园建于明代,最初时是一旁惠山寺的僧舍,在明嘉靖初年为两京五部尚书秦金得之,秦金将之开辟为园林并命名为“凤谷行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秦金卒后,这座园林转给了其族侄秦瀚和其子秦梁,后在1560年重新对园林进行假山、水池的布局,并改名为“凤谷山庄”。
秦梁卒后,这座园林又到了秦梁的侄子秦燿手里,秦燿在官期间被贬,便回到了无锡这座庄园中,又对园林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筑,自此寄情于园林山水之间,吟诗作赋,也让这座私家园林赋予了诗情画意的韵味,并改名为“寄畅园”,“寄畅”二字源自王羲之《答许椽》中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
得益于寄畅园的山水之美、布景之精,历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曾到此园游历,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康熙、乾隆二帝,两位皇帝12次游历江南,每次都会到寄畅园游览,对于这里的园林美景题写了众多诗篇及牌匾。
在走进寄畅园第一个庭院时,左侧的墙壁上可以看到“玉戛金枞”和“山色溪光”两块石匾额,分别是乾隆和康熙所御赐,至今保存非常完好,山色溪光一般都理解它的含义,而乾隆题写的“玉戛金枞”很多人却不知道是何意,“玉戛”指的是流泉,“金枞”指的假山,两块石匾额皆寓意寄畅园景色之美。
乾隆帝不仅流连于寄畅园的美景,还将之绘成图纸并带回了北京,并按照寄畅园的布局仿建了五处自认为最美的江南园林,其中一处取名为“惠山园”,也就是现在的“谐趣园”,位于颐和园中。假若真的要给江南古典园林进行排名,寄畅园一定位于前三,其景色完全不输著名的苏州拙政园。
寄畅园的第一座建筑为“凤谷行窝”,掩映于院落茂密的林木间,给人的感觉格外的古朴幽静,初闻“行窝”二字不免让人联想到帝王的“行宫”,这也是为了不冒犯帝王而取的名字,代表了当时这座园林是一处以山林野趣为主的私家园林。
去往后花园的道路格外别致,除了一小段景色为茂密的树林外,还要经过一小段“山间小道”,为八音涧,又叫三叠泉,这是一处用黄石堆砌的大型假山,总长36米,涧中怪石嶙峋、石路迂回,走在其中犹如置身于山间,脚下溪水潺潺,抬头是茂密的树林,如此幽静的景致确实让人难以忘怀。
寄畅园最著名的一景就是“知鱼槛”,为一座方形的亭式水榭,亭子三面临水,视野非常好,凭栏可看到整个后花园的景色。亭子前建有一座石桥为七星桥,横跨水池上将之一分为二,乾隆曾赞誉为“一桥飞架琉璃上”,七星桥对岸一树红枫点缀其中,格外的惊艳人。
走过七星桥,可看到一座圆形月洞门,门额之上题写有“清响”二字,另外一面题写有“寄畅园”三字,这个月洞门为当时乾隆来此游玩时经过的门,穿门而过有假山作屏,透过假山可看到惠山,一真一假两座山组合在一起恰好是一个“出”字,有“出人头地”的意思。
再往前走,可看到白墙灰瓦的房屋共有三间,为嘉树堂,在堂前设置有亭廊及廊桥,可通往碧亭,或坐在亭子中欣赏整个后花园的美景。虽然我去的那天天气阴天,但丝毫不影响到整个园林景观的风韵,白墙灰瓦与碧水绿树遥相呼应,不得不让人感慨:500年已过,这座园林依然挺立在今人面前。
在寄畅园东南角有一座楼阁,取名凌虚阁,楼阁之前有一个长方形水池,水池比不大,却有着一段与帝王相关的故事,这段故事与池子边立着的一块石头有关系,这块石头最初因造型如婀娜多姿的少女而得名“美人石”,在1747年,乾隆第二次到寄畅园游历时,看到这块石头,认为此石巍然昂首有大丈夫气魄,于是更名为“介如峰”。
寄畅园虽然并不大,占地还不足3亩,却拥有众多别具韵味的景致,历史沧桑500年从未易姓。徜徉其中,寄畅园自身所蕴含的故事性、趣味性及秀美的风景,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也难怪乾隆、康熙12次巡游江南,每次都会到寄畅园游玩。
不知道,你到无锡游玩时,有没有到寄畅园内走一走,看一看?对这里有什么印象?相比其它江南三大名园,你觉得哪一座更美呢?欢迎留言评论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