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电阻常用的6种方法高中(高中电学实验电阻测量方法之四)

半偏法测电阻是电学实验中考察最多的一个实验,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把它的原理彻底吃透,防止三分之一偏等的出现。半偏法有电流半偏法和电压半偏法两种,大家要对照学习理解。其实本质还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数学思想的应用,这何尝不是等效思想的应用呢?

测量电阻常用的6种方法高中(高中电学实验电阻测量方法之四)(1)

一、电流半偏法

(1)原理如图1所示,其中R为电位器(或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G为待测电表。实验中R、R'都要进行调节,必须用可变电阻,而R的具体阻值不必读出,故既可以选用滑动变阻器,也可以选用变阻箱,R'的阻值须要读出具体数值,只能选用变阻箱。R可称为电位器。

(2)操作顺序 ①按图1连结好电路,断开S1、S2,将R阻值调到最大;

②合上S1,调节R,使电表G达到满偏;(前两个步骤没有误差的产生)。

③保持R阻值不变,再合上S2,调节R′,使G达到半偏;(开始产生误差,因为表面上的半偏不是真正的半偏,后续阐述)

④断开S1,记下R′的阻值;

⑤在R>>R′时这样(R'的加入对整个电路电流的影响基本上可以忽略),电表内阻Rg=R′。

(3)误差分析 本实验是在R>>R′的情况下,并入R′后,对总电阻影响很小,即认为干路电流仍等于Ig时,说白了,电流半偏法就是近似的认为两种情况下,干路电流不变,此时可以近似认为Rg=R′。但实际上并入R′后,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I>Ig,通过R′的电流I'>Ig/2,因此,Rg>R′,所以测量值(R′)比真实值偏小。定量的说,相对误差=IgRg/E=Rg/(Rg r R),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己推一下。可见Rg越小,E越大,r越大,测量误差越小。

(4)我们再变化一下,如果操作的第三步,使G达到满偏的三分之一,那么Rg与R′又是什么关系呢?根据并联的知识,显然此时Rg=2R′。

(5)需要注意的是,电位器R的大小由下式决定:R=E/Ig-Rg-r,即电位器的量程应大于计算得到的R。在实验中,Ig、Rg都是一定的,为保证R远大于R',因此电源电动势应尽量选大一点好。

(6)若不能保证R>>R',则由两种情况下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不计电源内阻),有Rg =RR'/(R-R')。

(7)R的右侧和R'的左侧是否相连不影响整个电路,这个大家要注意。

二、电压半偏法

测量电阻常用的6种方法高中(高中电学实验电阻测量方法之四)(2)

(1)原理如图2所示,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R′为电阻箱,V为待测电表。

(2)操作顺序 ①连结电路,断开S,并将滑片置于最右端,调节R′=0;

②合上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表达到满偏;(前两个步骤没有误差的产生)。

③保持滑片位置不动,调节电阻箱R′的阻值,使电表半偏;(开始产生误差,因为表面上的半偏不是真正的半偏,后续阐述)

④断开S,记下R′的读数;

⑤在R<<R′时,Rv=R′。

(3)误差分析 本实验是在R<<R′的情况下,串入R′后,对回路总电阻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即分压部分的电压保持不变,所以当电表半偏时,认为:Rv=R′。实际上串入了R′之后,并联部分的电阻增大,分得的电压增加了,R′两端的电压UR′>Ug/2,因此,R′>Rv,所以测量值大于真实值。定量的说,相对误差=(R左 r)R右/[(R r)Rv],而且Rv越大,测量误差越小,并且R左 r=R右时相对误差最大。

(4)图中最左侧变成一条直线是最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把线连上后,首先滑动变阻器无法保护待测电阻,其次干路电流在电阻箱阻值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此时总电阻由于比较大的R'的加入也发生明显变化,发生明显变化使路端电压也发生明显变化。怎么去记呢?个人觉得电压必是分压作用,所以连线后电压表和R'两端电压无法随着滑动变阻器的大小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

三、结论

用半偏法测电表内阻时,一般需要一个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而且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待测电阻悬殊较大。当待测电阻阻值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时,用电压半偏法,测量值偏大;当待测电阻远小于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时,用电流半偏法,测量值偏小。简记为“大分大,小限小”(即测大电阻,用分压半偏,测量值偏大;测小电阻,用限流半偏,测量值偏小)。

如果你有今日头条app,麻烦顺手点一下关注@中学物理知识传播者,每天都会倾情奉献一段小干货,我会继续努力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