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过两个让人豪情万丈的王朝,一个是汉朝,另一个是唐朝。

巅峰时期的唐朝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并不比汉朝差,但持续的时间较短。

汉朝在它长达四百年的历史上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比唐朝更加大气、厚重。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

即使在东汉灭亡的时候,还孕育出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周瑜这样的旷世英才,四周蛮族连公孙瓒这样的二流诸侯都打不过,由此可见汉朝气势之雄浑。

唐朝人眼中,古代王朝只有汉朝可以跟盛唐相提并论,唐诗中有:“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那么,汉朝到底有多霸气?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短短八个字,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2)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朝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名流青史的豪言壮语,汉武帝曾说“寇可往,吾亦可往”,千年已过,至今读来依旧有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

汉武帝的脾气不好,反正就是不能受气。大汉战神霍去病曾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话通俗地说,就是:打不完匈奴,我就不回家!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3)

流传最为广泛,最让人豪情万丈的就是这一句:“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于汉臣陈汤之口,陈汤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臣,有铁血手腕。

汉元帝时,陈汤被任命为西域校尉,负责镇守西汉边陲。西汉边陲的匈奴部落屡次袭扰汉朝边境,而汉朝的西域都护甘延寿想固守城池,不愿大规模出兵攻打匈奴。陈汤有多猛,他假托圣旨,威胁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4)

郅支单于不是汉军的对手,被斩杀于混战之中,他的残余部众四散溃逃,一直逃到了中亚地区。大胜而归的陈汤还是不依不饶,他给汉元帝上书,说“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意思就是说虽然郅支单于的残部跑了,但不管他们跑多远,都得把他们歼灭!

陈汤的上书中,“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只是后半句,这句话的前半句你知道吗?读来更加霸气,更让人热血沸腾!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5)

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臣汤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翻译过来就是:我陈汤陷阵杀敌,斩了郅支单于以及其他匈奴首领,最好把他们的首级挂在长安的旅社旁边,让来往的夷族都看看,这就是侵犯汉朝的下场。

陈汤这句话,不是吹牛,也不是嘚瑟,当时的汉朝,是真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实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汉朝旁边的大宛国盛产汗血宝马,汉朝派使者想去买几匹。但是大宛国觉得自己离汉朝那么远,中间还隔着大沙漠,就不怕汉朝,于是不卖给汉朝的使臣。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6)

汉朝就怒了,派骑兵远征大宛,跨过茫茫大漠,一路上顺带手收拾了轮台国、郁成国,汉军还没到大宛城下,就已经把西域各国吓得噤若寒蝉。

最后大宛俯首称臣,年年给汉朝进贡汗血宝马。这个例子就证明了,汉朝不怕你躲得远,只要我能找得到你,就能把你打得服服帖帖。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精神(犯强汉者虽远必诛)(7)

汉臣有多硬?西汉边陲,距都城长安直线距离约2500公里,古时候道路崎岖,往返一次长安需要两年左右。2000年前,西汉最后一任西域都护李崇在此地战死。远隔万里,李崇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汉朝到底有多强大?当时的世界上有两个最强大的王朝,罗马和汉朝。被卫青和霍去病吊打的匈奴,有一部分被迫西迁。这一部分西迁的匈奴,把罗马帝国打得土崩瓦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