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旅游带什么特产比较好(老贵阳这37样东西现在有钱也看不到)
喷水池
喷水池应该是贵阳人心目中最印象深刻的地标,曾经还在的时候,每逢节日,环岛周围就是花团锦簇、喷泉摇起曼妙的身姿,池边人山人海,唱歌跳舞,欢乐异常。
后来为了舒缓交通,喷水池被迫拆除改建。如果没拆,一直保留到现在,那也快有 70 年的历史了吧!
大十字天桥
大十字天桥对于贵阳人来说,有着不可磨灭的记忆。当年有朋友来贵阳,必带他去大十字天桥上转一圈,多么自豪~
2015年12月,大十字天桥被拆除,直到现在新哥还是忘不掉那甜圈圈。
老百货大楼
老百货大楼开业于1953年,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它一直是贵阳商业中心的标志性建筑,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老百大”。在当年,市民要购买物品时,“老百大”都是首选。2015年6月“老百大”被正式拆除,享年63岁……
市西路
在许多贵阳人的记忆里,市西路永远是熙熙攘攘的景象,人们摩肩擦踵,往前走成了一件难事。在这条街上,一切商品,从皮衣到拖鞋、从家用电器到儿童玩具,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2014年下旬,市西路改造工作正式开始,记忆中的市西路也最终离我们而去
合群路
曾经,如果一个人没有晚上来过合群路吃夜市摊,就不能算真正来过贵阳。合群路最辉煌的时候有超过100家夜市摊位。为配合贵阳轨道交通施工,2014年2月,合群路夜市小吃一条街被取消,众多小吃摊位老板有的转行,有的在别的路段继续经营。
贵阳发电厂
电厂这根大烟囱在南明河旁立了 20 余年,当年每次从花溪大道进出城,都可以看见这个 240 米的标志性建筑。三年前,为了环保,它“光荣退役”了……
贵阳小时的地标还有很多
比如老客车站、大西门天桥等等……
它们曾经为贵阳做出了贡献,
虽然拆除了,但它们永远都在我们记忆中!
消失的记忆
缝纫机
以前老贵阳几乎每家人都有,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不过新哥家还有一台哟,小时候最喜欢转上面的轮子了!
黔光牌电池
一看到这个,就会想起大号手电筒了。小时候可没少用它走夜路,连黑白电视机都带得动,那质量可不是现在的电池能比的。
华日电视机
贵阳生产的第一台彩电,那个时候的电视只有几个按钮,相应的也就只有几个台,但是仍觉得好好看,以至于新哥放假在家都会趁父母上班偷偷地看电视,在他们下班前半个小时调回原来的频道关电视,不要问为什么,那个年代的孩子都知道。
竹椅子
以前天热乘风凉是上海城市一道特有的风景线,吃好夜饭各家各户用冷水冲刷过门前水门汀地面,搬出躺椅竹椅子,摆上小桌子小板凳,夜风中的露天晚宴拉开乘风凉序幕。
另外配合一把用粽叶做的蒲扇使用乘凉效果更佳哟!
年历卡
七八十年代年历片风行一时,各家工厂,商店都会印好发给职工。朋友之间会相互交换。
当时在单位,家里的桌子玻璃台板下都可看到年历片的身影,有的人还会放在随身口袋里。后来还有会变色的,左右转动上面的图案会旋动。
铝制饭盒
父母那一辈的人用的比较多 ,现在基本上看不到这种饭盒了。
老式磁带机
七八十年代的潮流产品,小的时候爷爷家有一台,那时候觉得这玩意儿可厉害了,不过现在已经不见了踪影。
气压式保温瓶
在八十年代流行于普通百姓家泡壶茶叶茶不用每次去烧水了,但其保温时间不够长,有种保温瓶是长条按压式的,经常会断掉还要出去修理。
饼干铁皮罐
家里买来的饼干,糖果都放置其中,还可放年糕干,爆米花.上面的盖一般是圆的,稍微盖得紧一点开起来还要用剪刀或其他硬物来帮忙,外观基本都是人物照,花草之类的当时流行图案。
红星拖拉机
在油榨街有个公交站叫“红拖”,说的就是这个红星拖拉机厂。新哥记得小时候谁要是能在上学路上搭上一辆红星拖拉机,那真是幸福惨了。不过现在应该只有农村还能偶尔看到了。
消失的行当
布店
老底子的布店里顾客选好布,营业员开好票,再用木架子将小票和钞票夹好,通过铅丝“哗啦”一声传到收款员面前。
忙的时候店堂里头顶上只看到一根根铁丝上飞来飞去的铁夹子,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蛮好玩的!
削刀磨剪刀
怀念小时候的时光,那时候爷爷总是会把家里生锈的刀拿出来找人磨。现在很少见到了。
酱油店
小时候常常带个空瓶去打酱油,那几乎都是自己做的。现在都是去超市买了,也不见还有谁做酱油了。
街边剃头匠
一张凳子,一把剪刀,一把推剪,一块棉花……就是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让很多人舒舒服服地回家,这就是街边剃头匠。现在也很难见了。
弹棉花
“弹棉花”如今在贵阳街头巷尾已难觅踪影。弹棉花,是传统手工艺之一,我国至迟在代即有此业。旧时,有不少手艺人因生活所逼,整年在外穿街走巷,为人弹棉絮,俗称“弹棉郎”。
修表匠
放大镜、酒精灯、镊子,还有灵巧的手是他们的兵器。小作坊里凝固了他们的人生画卷,见证了时间的游走。
箍桶匠
如今,抽水马桶和现代浴缸,老早代替了老旧的木制品,洗脸盆的材质也换了好几代。市区里再也看不到走街串巷的箍桶匠人。
消失的美味
洋芋耙
这是贵阳街头的小吃摊都有的一种特色小吃,走近看到被烙得金黄,老远就能闻得土豆和葱花的混合香味,特别的诱人。但是现在想在贵阳吃到正宗的洋芋粑,还得费一番功夫。
油炸包子
记得小时候每逢生病打针,新哥一定要妈妈给买两个油炸包子,那味道真的别提了。不过现在很少见了。
冰葫芦
以前校门口或者街边有卖,大多数放在冰水里由于有各种形状所以深受小孩子喜欢现在想想满是色素啊。
冰袋
童年时候最常见的一种饮料,好一点的五毛一袋,差一点的两毛,用塑料袋装着,各种味道。那个时候真的会人手一个冰袋叼着,边吸边回家~
西瓜泡泡糖
一个桶里有很多颜色的,不同的颜色会有不同的味道。那个时候的小编经常会买一大把,它与现在泡泡糖不同的是它会越嚼越硬,而且不能吹泡泡。
麻糖
这个应该是很多人的记忆吧。虽然现在也有,但总感觉以前的好吃那个时候。新哥最喜欢吃下面的渣渣。
真知棒
对于大部分80末90初的大朋友而言,童年里最熟悉的棒棒糖就是真知棒了,中国推出第一根真知棒。可爱的造型,圆圆的糖球,甜甜的味道,没过多久就俘获了孩子们的童心~
花生牛轧糖
这个也是小时候的爱,真正的牛乳,那个味道醇正浓郁啊!里面还有花生颗粒,一边咬一边还有花生的香气四溢,齿颊留香~
小动物饼干
小时候对这个饼干的造型很感兴趣,每次都要拿在手上欣赏一番(小时候爱幻想)几块钱一大袋,好玩又好吃。
唐僧肉
小学爆款啊有木有!其实根本不是肉,到现在也不知道吃的到底是啥!小时候真的相信吃的是唐僧肉,想想能成仙也是有点小激动呢!
老式爆米花
每次都会期盼着打爆米花的老人能从家门前经过,听着那一声轰的声音既害怕又充满了喜悦,热乎乎的爆米花吃起来特别香,现在很少见到有打爆米花的人了。
除了这些我们能吃的,
还有一些是我们当年想尝却没得到的
比如说烟盒酒!
贵阳大曲
贵阳大曲是贵阳酒厂在80-90年代出品的,现在酒厂已倒闭多年,这种瓶装酒已经难寻踪迹了。记得小时候去哪个亲戚家,提上两瓶贵阳大曲,那是相当有面子啊。
贵阳啤酒
贵阳啤酒,估计是80年代初的产品。有知道确切时间的吗?
老香烟
想当年,贵阳卷烟厂出产的花溪烟,毕节卷烟厂出产的圣火和草海烟可是风靡贵州。
越发展,越消失
很多熟悉的东西不见了
很多新奇的东西冒出来了
贵阳,一座正在消失的城市...
贵阳,一座正在崛起的城市...
图片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