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推崇郑渊洁(他影响郑渊洁至深)
随着中国的崛起,东方元素渐渐打破了欧风美雨的一家独大。特别是在电影文艺的创作中,越来越多的国际制作人,力图发现中国元素的表达。
迪士尼动画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2005年,美国迪士尼电影公司首次尝试与中国合拍动画电影,在反复调查与论证后,他们选中了中国本土一只拥有魔力的葫芦,来作为迪士尼首部华语动画片的主角。
《宝葫芦的秘密》!
1963年杨小仲执导中国黑白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其实这只葫芦诞生至今,已超过半个世纪了,它的创作者张天翼,甚至对于今天中国很多年青一代而言,也是陌生的。
但是这部电影的票房市场,最终证明了迪斯尼的选择很聪明。
张天翼是谁?宝葫芦里又有着怎样的秘密?
张无诤(1906.9.26—1985.4.28)即著名作家张天翼。代表作:《徐常云侦探案》
@风华绝代憨小二带你走进张天翼与他的童话世界。
一代童话大王张天翼与他的童话世界
影响了80、90一代人的郑渊洁,被公认为童话大王
说到童话大王,安徒生的名字能得到世界的公认,而在中国,郑渊洁这个名字则是最近二三十年来,得到了市场检验的中国童话大王。
在2006年,中国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一则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写到:“在我眼中,张天翼是比安徒生更伟大的童话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副馆长吴福辉,《张天翼论》的作者,为了研究张天翼的童话创作,曾经详细调查过张天翼的成长经历。
吴福辉:“他小的时候,在小学里面他是故事大王,他要讲福尔摩斯,那家伙周围的小孩都涌过来听他讲,他从小在讲故事当中,怎么来处理故事的节奏,和叙述语言,这方面的天才。”
张通谟一家,张天翼还在襁褓中。
张天翼,原名张元定,祖籍湖南湘乡。
张家是个官宦世家,祖父是个知府,父亲张通谟是个清末进士,在江宁知事任上生下了这个最小的儿子张元定。
张通谟思想开明,很疼爱这个小儿子,喜欢给他讲笑话听,待他就像个朋友一样。
母亲魏茂先出身于书香门第,在湖南湘乡是个出名的才女,能说会写,除了喜欢给孩子讲故事,还经常撰文在周刊上发表。
在这种环境里,张元定从小除了表现出调皮捣蛋爱打架的特点,也延续了父母的喜好,阅读了大量童话和小说。
古灵精怪的张元定,很快成了一位编故事的高手,他的身边总有一大群小伙伴,听他讲故事听得入迷。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
张元定五岁这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张通谟赋闲在家,只能靠做教员、职员兼卖字画为生。名门望族江河日下,张家生活变得日益拮据。
湖南省湘乡市东山办事处双泉村,张天翼侄孙张检军介绍张天翼故居:“张天翼就是在这里生活到9岁的,他9岁时他父亲带他从这儿去了南京杭州那边。”
湘乡市双泉村张天翼故居
为了谋生,张通谟带着一家人,开始流转于南京、上海、杭州一带。
尽管漂泊流转,但生性乐观豁达的张通模,仍然让张元定过得无忧无虑。
张元定爱唱歌、爱画画的,经常在教室里摹仿老师的滑稽样子,逗起一阵哄堂大笑,也埋下了他以漫画勾勒故事创作的种子。
在父爱的呵护下,幽默乐观在张元定身上慢慢成型,并在后来伴随了他的一生。
父亲二十几岁时,常来往于上海、南京、杭州,以写作为生,并以此赡养祖父母。这段时间,祖父(张通谟)与父亲(张元定)的通信中,末尾常常会添上一句:“亲亲你。”……
把一个二十多岁、能养家糊口的大男人当成孩子看待,并不寄希望于他加官晋爵、耀祖光宗,而是让他自由去成长,这给了父亲极广阔的空间。
《回忆父亲张天翼》——张章
少年时代的张天翼
从小随父亲漂泊流转,成年后自己又当过职员、教员、记者,他熟悉了许多地方的方言土语,也见识了各种阶层角色的生活。
新文化运动之后,张元定有了自己的笔名“张天翼”。
这一时期,他以讽刺小说闻名,与鲁迅等人关系亲密,思想激进的他,在北京大学预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很快成为左翼文坛的一颗耀眼新星。
《张天翼小说论稿》杜元明著
《张天翼小说论稿》的作者,杜元明教授,曾专门对比研究过张天翼早期小说的结构特点,相较于这一时期中国文坛兴起的感伤主义情调和“革命加恋爱”的公式,张天翼的小说以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故事轻松幽默、特色鲜明。
这时的他,被鲁迅先生视为新文学以来“最好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华威先生》更是为他赢得了“中国契诃夫”的称号。
张天翼作品《华威先生》
《张天翼小说论稿》作者杜元明:“张天翼能自己读英文原著,当时能直接读英文原著的人还很少,所以他可以直接看契科夫、莫泊桑等人的英文作品,学习和借鉴的比较多。”
青年时期的叶圣陶
青年时期的丁玲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天翼与叶圣陶、丁玲等人发起成立上海“文化界反帝抗日联盟”,任《救亡日报》的编委。
这一时期左翼作家创作的大量小说,因讽刺国民党的黑暗统治而屡遭查禁。“左联”于是号召作家们借助童话、寓言的形式创作文学。
这样一种形势,却恰恰开启了张天翼天赋所对应的创作生涯。
杜元明:“左联号召创作儿童文学,也很重视儿童文学创作,鲁迅、巴金、老舍等一批作家都在写儿童文学作品,张天翼就响应号召写童话。”
左联的战斗,让革命文学思想深入人心
写童话,似乎正对了张天翼的胃口。
从小爱讲故事的张天翼,又经历了早年讽刺小说的文笔历练,终于开始了他放任想象力、天马行空自由驰骋的创作。
张天翼的童话创作中,首先拾起的,似乎是他的漫画嗜好。
张天翼从小就喜爱画画,为了这个兴趣,他还曾经在上海美专有过一年的学习。
漫画的那种简单而又爱憎分明的特点,迅速被他吸收到童话的创作中来。
后来有一种评价,就称张天翼为“文字漫画家”,意思是说他的童话,既可以说是小说,也可以说是漫画。
张天翼作品《大林和小林》
1933年,张天翼以一对双胞胎兄弟俩大林、小林的不同人生,暗喻着两个阶级的尖锐矛盾,创作出了他的第一部长篇童话《大林和小林》。
书中光怪陆离的“唧唧王国”,千奇百怪的童话形象,带给世间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
《大林和小林》连环画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张天翼论》作者吴福辉:“他本来就是个小说家,他真正是个小说家,所以他把小说家的才能,融汇到儿童文学里去,不仅仅是儿童故事,而且是寓言,包括童话,他融汇进去以后,他创作中国式童话,从中国式童话这个角度来看,那他是了不起的,他是第一人。”
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副馆长吴福辉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罗丹:“《大林和小林》中有一个细节,它就是与儿童的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比如说它的咕噜公司,老板四四格要罚他,一个什么刑罚呢?讲起来很好笑,给他一个足刑,就是把他关到足刑室的时候,把他捆绑起来,要几个小孩轮流去扣他的脚,小孩子是最怕抠脚板的,抠脚板很搞笑,很好笑,就是很难过。所以他这个想象很奇特,同时也有儿童情趣。”
上世纪90年代,在罗丹等人的倡议下,一个以张天翼为名的“儿童文学奖”创立了,每三年一次,评选和奖励全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个奖项的标准,也秉承着张天翼历来的创作理念。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丹老师,于2016年9月25日晚因病逝世。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罗丹:“他说这个儿童文学有两点,第一点:要告诉孩子们一定的道理,二要叫孩子们愿意看、喜欢看,能够看下去,这样子的才是一个好作品,才能够吸引人。”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
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之宝葫芦大奖得主汤素兰,则是这样看待张天翼的第一部童话。
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之宝葫芦大奖得主汤素兰:“叶圣陶的《稻草人》还是孩子的梦和现实的折光等成人世界的东西,冰心的《寄小读者》等更多的是儿童散文,张天翼的童话《大林和小林》则完全是充满了童趣幻想的世界,是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这也是他的伟大之处。”
为鲁迅扶灵的有聂绀弩,胡风,巴金,张天翼等人.
如今,80多年过去了,各地的图书城和书店里,《大林和小林》这部作品依然占据着儿童文学书柜的显眼位置。
大林、小林、鳄鱼小姐、狐狸平平、绅士狗平平等等,在这本书中出现的众多形象,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成长。
郑渊洁为《张天翼全集》写的序言
我在小学二年级时看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和《宝葫芦的秘密》,如醉如痴。《大林和小林》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三本书之一。如果我儿时没有看到《大林和小林》,我今天不可能靠写童话谋生。
——《张天翼全集》序言 郑渊洁
张天翼作品《鬼土日记包氏父子》
《大林和小林》发表后,因“鼓吹阶级斗争”的罪名,遭到国民党当局查禁。
生性爱热闹的张天翼丝毫没有灰心,他以新奇的想象,很快又创作出另一篇长篇童话《秃秃大王》。
秉承他一贯诙谐而又犀利的笔调,张天翼这次直接将矛头对准了蒋家王朝,向孩子们展现了一个“团结对抗凶恶”的战斗世界。
张天翼作品《秃秃大王》
《秃秃大王》打破了过去童话一定是纯善美的老套路,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又触目惊心的现实世界。
它向孩子们简单地表达了一个道理——无论多么强大的敌人,只要我们团结,就一定能打败它。
“秃秃大王”这个暴君及其手下的帮凶爪牙——百巴扑唧、二七十四、大狮等丑恶形象,明显就是“蒋光头”和他的反动政权的写真。
这个故事还在连载中就遭到查禁,张天翼也被国民党当局列入了黑名单。
《秃秃大王》绘本
其实,五四运动以后,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等很多知名作家都创作过儿童文学作品,左联成立之后,更有大批作家为少年儿童写作。
但后来一直坚持创作儿童文学,且最享盛誉的,还是首推张天翼。
许多人都说张天翼聪明,对笔下的世界,他似乎天生就能支配自如,但很多人并没有看到他的努力。
张天翼自己曾说,“给孩子们写东西是一件很吃力、很艰苦的工作,比写给成人看的东西,要多花几倍到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常常一句话要写十几个样子才最后定下来……”
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之宝葫芦大奖得主汤素兰:“写童话作品和写给大人看的小说不同,首先要考虑的思维方式,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想法去想,然后还要用贴近孩子的语言去写,并且尽量要写得生动鲜活,容易被孩子理解,所以并不是所有作家都适合写童话的。像沈从文那时候也写过童话,但对于孩子来说太晦涩难懂,基本上没小孩子看。”
张天翼作品《洋泾浜奇侠》
得益于童年的自由成长,张天翼富有想象力,具备编织故事和语言幽默的才能,最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有一颗纯洁的童心。
但这反映到生活中,却又让他忽视了许多同龄人看重的东西,比如说个人形象。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张天翼论》作者吴福辉:“你看他年轻的时候,身材比较高,张天翼比较高,挺拔,挺帅的,脸长长的,头发都甩到后面去,很棒的,我看过他在南京长江边上照的照片,他非常帅,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帅。”
张天翼年轻时的留影
本来身材高大、长相俊俏的张天翼,在文坛上名气很大,因此想结交他的女性还是不少,曾经就有上海滩的女星放下矜持,主动登门想认识他。
但他偏偏常年不修边幅,头发乱蓬蓬的,总穿着一件广东线呢长衫,在熟人面前顽皮得像个孩子,见到陌生女性,却又手足无措显得木讷,结果三十多岁了还是单身。
这时候,少年时就结识,现在取笔名为契萌的一个女孩,来到了张天翼的身边。
卢沟桥之战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上海沦陷。
张天翼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阳文彬:“契萌是张天翼的第一任妻子,两人抗战前在南京走到了一起。”
1938年,张天翼与契萌成亲并辗转回到老家湖南。
这段时间,张天翼任教于长沙北平民国学院。
当时,有个研修法律的学生欧阳文彬,偶然选修了张老师开设的文艺习作课,这位同学后来放弃了法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人生路。
欧阳文彬:“契萌在长沙的进步报纸《观察日报》当编辑。张天翼比契萌大十岁,政治思想比契萌成熟,契萌很尊重他,他也很欣赏契萌的才华。”
著名编辑和女作家欧阳文彬102岁时于上海寓所留影。
远观湘江橘子洲,拍于1938年。橘子洲从前叫牛头洲,因为它的形状就象一只伏在江水中的牛头。
张天翼和他的小妻子,在长沙市牛头洲租赁了一间农家小屋,土墙、泥地,家徒四壁。
简陋的生活影响不了张天翼创作的热情,他开始夜以继日地提笔写作。
邻居家的小孩感觉他很亲切,常常爬到桌上抢他的笔,小屋里这个时候也总会响起契萌银铃般的笑声。
然而,张天翼脸上逐渐显露出病容,开始咳嗽不止。他抱病创作的,是一部长篇讽刺童话《金鸭帝国》。
《张天翼小说论稿》作者杜元明:“《金鸭帝国》之前是叫做《帝国主义的故事》,那时张天翼正患者严重肺病,作品中的“金鸭帝国”正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代名词,他是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爱憎感情写下的这部书。”
张天翼作品《金鸭帝国》
到1942年秋,张天翼被确诊患上了当时的绝症:肺结核,咳血不止;连载了两卷的《金鸭帝国》,也被辍笔搁置了下来。
与此同时,张天翼任教的长沙北平民国学院,因无法维持被迫解散。
失去经济来源,张天翼不得不和妻子契萌借住在农村学生家中,拖着病体的他一度拮据到无钱治病。
张天翼学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阳文彬:“1943年4月,重庆《新民晚刊》和《新华日报》发表了关于张天翼病危的消息,掀起一场救援募捐活动。当时不光是学生,很多工人、农民、艺徒、工程师甚至患者,都纷纷捐款。病危的张天翼得到救治,身体才渐渐康复。”
青年时代的张天翼
这场接二连三的打击,还没有结束。
长期的病患,拮据的生活,严峻的抗战形势,让生性乐观率性的张天翼,也不得不直面惨淡的现实。童话创作停止了,连婚姻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欧阳文彬:“张天翼从一个广受读者爱戴的知名作家落到如此地步,而且患上了当时被认为是绝症的肺结核,心情自然不好。
事实上,张天翼的很多朋友甚至连地下党的领导人都说,契萌的任务就是照顾张天翼,契萌对此一直反感,加上她承受了如此沉重的负担,精神上的压力无从化解,抑郁成疾。
双方的分手也成了必然。”
张天翼作品《罗文应的故事》
人生的磨难与坎坷,对于一位广受关注的童话作家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除了通过放飞想象与幽默来表达自己所见到的世界,张天翼似乎也开始想要对他的小读者们说些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张天翼移居北京得到治疗,病体逐渐痊愈。
不久之后,他与中央美术学院的一位年轻教师沈承宽组成了一个新的家庭。他们很快有了一个女儿,张章。
对于张章来说,有一个写童话的爸爸,那叫幸福。
故事是系列的,主人公是个叫“小铁”的女孩儿,她与我的“问题”是相同的。为了教导我如何改正缺点发扬优点,父亲便把“小铁”的经历与感受传达给我。我做错了什么,从没有被父亲训斥过,总是在娓娓道来的“小铁”的故事中受到教益,对此我永不厌倦……
《回忆父亲张天翼》——张章
1984年,张天翼和夫人沈承宽合影.
小时候的张章很淘气,张天翼认为有必要对女儿匡正一番。
每天傍晚吃完晚饭,张天翼总会牵着女儿的小手,用略带湖南口音的沙哑嗓音,娓娓讲述一个小女孩儿的故事。
这种新的模式,也逐渐出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
首届张天翼童话寓言奖之宝葫芦大奖得主汤素兰:“不同于《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和《金鸭帝国》一贯针砭时弊的讽刺,张天翼在建国后的儿童文学作品,明显都更注重于对孩子的教育。”
张天翼作品《给孩子们》
张天翼先后发表了儿童小说《去看电影》、《罗文应的故事》、《他们和我们》、《不动脑筋的故事》,儿童剧本《蓉生在家里》、《大灰狼》等多部儿童文学作品。
到了1958年,他终于动笔写出他的最后一部长篇童话:《宝葫芦的秘密》。
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张天翼论》作者吴福辉:“张天翼的儿童故事里面和寓言童话里面,光是说故事有他特殊的节奏和语气,小孩特别喜欢读,因为他有的比如小孩爱重复,你干嘛呀,你干嘛呀,对吧,有的人就特别懂的,很懂的,刚刚还在跑呢,一下停住了,刚刚还停住了,突然间跑起来了,那种变化比较快的那种节奏和旋律,在张天翼的作品里面他把这个叙述的节奏性,和儿童的特性结合起来,所以他讲故事是很迷人的。”
张天翼作品《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里到底有着怎样的秘密?
小同学王葆从得意洋洋到焕然大悟,刘老师从被骗的喜欢到真心的赞赏,小读者们则看到了不论要得到什么都不该失去自己。
这部童话发表不久,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天马电影制片厂就将其改编成黑白故事片,搬上中国荧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黑白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在笔耕的同时,张天翼开始满怀激情、不遗余力地鼓与呼,他在《北京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上发表文章《我要为孩子们讲一句话》,发出“为孩子们写一点东西”的呼吁,四处奔走组织和推动新中国儿童文学工作的开展。
1951年,张天翼和孩子们在一起。
就在这个时期,还是一个学生的罗丹,第一次见到了这位著名作家。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罗丹:“他是一个很风趣、很和谐的、很有学问的一位老先生,特别是他风趣的谈话,一开始他就谈的很身临其境,他说:同学们,你们是不是看过聊斋,看聊斋的时候是不是想《聊斋志异》那么多狐狸精、那么多妖怪,引回来搭讪搭讪。大家都哄堂大笑。”
父亲总是从心底里发出畅怀大笑,笑声会感染周围所有的人……我无法想象一百岁的父亲是个什么模样,但他七十九岁去世前,永远刻在他脸上的灿烂阳光般的笑容,像印在我心里,令我终生难忘。
《回忆父亲张天翼》——张章
晚年的张天翼仍笔耕不辍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原副会长罗丹:“1972年的时候,脑溢血,脑血栓之后就基本不能够动了,但是思维很清楚,他的右手不能写字了,最后他用左手写字,用左手写字,为孩子们继续写,他解放后的很多作品大部分是用左手写的。”
1985年4月28日,张天翼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他一生创作的作品,计有370多篇300万字。
儿童文学作家张天翼
无论是跟后辈作家还是跟同时代作家相比,张天翼都算不上高产的儿童文学作家,但几乎篇篇成功,尤其是在童话领域。
童话作家郑渊洁感叹说,“张天翼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通过他的童话,将想象力传染给读者。”
他的童话作品,他奇思异想的故事,折射出中国人的幽默和智慧,值得每一个孩子放进书架,珍藏一生。
这位一生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把他的财富,留在了童话世界里。
迪士尼电影《宝葫芦的秘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