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

划破江边往日的寂静,机器一阵轰鸣,拉响民族工业崛起的一声汽笛。1919年,裕华纱厂在武昌纺出第一根纱。

下个月,这家“百年老厂”103岁。接力延续裕华纱厂,更名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大华”)。

裕大华,一个百年民族工业的范本;一根纱,一种百年恪守实业的本分。

一根纱,穿百年。从旧中国的“实业救国”到新时代的“实业强国”。

“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本分,是一种远见。”7月29日,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时说,经百年之磨砺,积百年之荟萃,毓百年之精神,从历史深处走来,映照当下远见未来,这是裕大华的“时间誓言”。

01从“千人纱万人布”豹变智能工厂

听不见机器轰鸣,看不到工人穿梭,十万纱锭欢快地高速旋转。混棉、牵伸、再牵伸,工序有条不紊,加捻、输送、卷绕,自动运行。

记者现场看到的这一幕场景,每天出现在裕大华阳逻工厂全流程智能生产线。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1)

裕大华智能化生产线。企业供图

“尽管市场萎缩、困难重重,但今年上半年仍创历史最好成绩。”站在车间门口,万由顺说。继去年营收首次突破60亿元后,103岁的裕大华今年逆势上扬,又迎来有史以来最好的上半年。

来之不易。上个世纪末纺织类国企“三年脱困”,裕大华压锭减员,铁锤“咚咚”砸烂纱锭。6年前,武汉国有纺织年营收尚不足10亿元,由于整体亏损,面临全军覆没风险。

困则变,因识变,而适变。2015年,裕大华与陷入困境的武汉一棉、江南集团、冰川集团,加起来近300岁的4家企业整合重组,二次搬迁再创业。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2)

裕大华生产的高档纱线进入国内第一方阵。见习记者彭泉锦 摄

“再扛武汉纺织工业大旗,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万由顺回忆,短短数年,一步一个脚印:服饰公司、印染公司相继成立,前伸后延,向产业链后端、价值链高端转型。原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终端制品,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至此初步完成。

2018年裕大华整体从亏损转为盈利,以营收25亿元、利润4000万元喜迎建厂一百年。

百岁诞辰之年,裕大华6月宣布:国内首条全“国产”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正式投产。

“3.36亿元!这无疑是一次关乎企业生存发展的成功决策”,裕大华总经理田青说,原来1万锭生产线需要65名工人,现在减少到15人,运营成本降低14.85%。

从“千人纱万人布”到智能工厂,裕大华实现豹变。田青介绍,纺织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往,不同工序之间运输纱线,工人们手拉肩扛。现在,全用运输机器人”。

切换赛道,告别过去“大路货”产品同质化竞争,高档纱线进入国内第一方阵。“前期生产的3000多吨纯棉精梳纱,无一例投诉。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借道超车,稳存量、拓增量。”万由顺说,两年前,收购上海润联,弥补进出口贸易短板。去年初,裕大华冲进宜家全球供应链,抢抓国际国内双循环机遇,海外市场销售额从过去几百万元,快速增长到2亿多元。

02每一次豹变,都是一种本分

今年上半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共交付超过35.58万辆新车。其装载的汽车座套,就有来自裕大华旗下的博奇公司。

“这是博奇独有的专利产品,已进入奔驰、特斯拉等多个高端汽车品牌供应链。”万由顺说。

早在1995年,随着神龙公司生产的第一辆富康轿车走下生产线,“人棉布大王”裕大华洞察出商机,2001年组建公司进军汽车装饰布市场。

“无论是在全国最早开发人棉布,还是大力引进汽车装饰布生产线,一旦下决心做,就要做好。”万由顺回忆。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3)

国棉四厂的老大门。企业供图

几年后,市场上兴起大提花机。裕大华再次先试先行,率先将大提花技术应用到汽车装饰面料。一时间,裕大华生产的双面提花产品、针织天鹅绒产品供不应求。

恍如隔世。1924年,一份调查报告曾这样记载:裕华棉布“卖价常高出他厂出品数两以上……常有供不应求之势。”

时至今日,裕大华依然敏锐把握市场一线,产品研发推陈出新。

专注细分领域,裕大华生产的砂带基布,市场占有率居国内第一;立足高端产品,三年攻关研发的精梳纱线,进入国内高端纺织服装企业。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4)

重启裕华纱厂。企业供图

聚焦技术创新,两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纺织大学教授徐卫林科创工作站在裕大华组建成功,产学研一起打造智能纺织创新工作平台。

落户裕大华之前的短短5个月内,徐卫林两次将武汉纺织技术送入浩瀚太空,一次上月球,一次上火星。

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对接价值链高端,倒逼自我成长。“从等市场到找市场,最大的不变就是豹变。”万由顺说,每一次的豹变都是一种本分,一种自觉,为了百年逐梦,成就更好的自己。

03一辈子守着纺织,不跳槽不改行

万由顺今年60岁,在裕大华已足足干满41年。

和他一样,不少中层干部和技术骨干,一辈子守着裕大华,没有跳过槽,没有改过行。

35秒的时间,接上10根细如发丝的纱线。这手外人和同行佩服的绝活,46岁的“纺织工匠”、劳模鄢芙蓉不以为然,“没有技巧,就是本本分分,下苦功夫,练基本功”。

“哪怕有100次离开的念头,也要给自己101个留下来的理由。”工作27年,她带出60多个徒弟。

“90后”骆艳玉是省市纺织模范女工,因为手比别人快,看的机器总比别人多一些,一个班下来差不多走了十公里。“在机台上梳理一缕缕细柔的白纱,就像梳理自己的秀发,特别幸福。”她说。

从鄢芙蓉、骆艳玉这群实实在在的工人中,诞生了60多名国家、省市劳动模范,成为裕大华恪守实业的一张名片。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5)

裕大华逐梦百年。企业供图

按照国际流行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是一种平均寿命很短的组织。据斯坦福商学院一项研究发现,集团企业平均寿命为7年,中小微企业则不到3年。

百年裕大华,基业何以长青?万由顺的回答斩钉截铁:“梦想!以及一群为追逐梦想付出艰苦努力的裕大华人。”

“逐梦”两个红色大字,刻在裕大华青山总部院落,也刻在阳逻智能工厂生产车间。

逐梦之根在国家,筑梦之基是本分,裕大华与生俱来的实业本分。

建厂之初,从汉阳兵工厂运来3万方废铁渣,夯实厂基。“不另行经营其他业务,不买卖黄金白银,不买外汇,不进行商业投机……”约定独树一帜的经营根本方法。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6)

1919年,裕华纱厂在武昌的一处荒滩诞生。企业供图

1931年夏,长江流域连续降雨月余,三镇平地水深三米,五家纱厂被淹停产,唯有裕大华“水中生产”。

抗战时期,裕华纱厂西迁,冒战火相继在重庆和成都办厂。

国企“三年脱困”时期,裕大华压减过剩产能,分流部分员工,苦熬挺过。

整合重组后,上马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高效集成信息系统与国产装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对我国制造业26个行业和制造业强国做了对比分析后,前年底,中国工程院得出结论:5个行业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纺织工业领先。

今年5月底,同样办刊百年的时装权威杂志《女装日报》,刊发有关中国洞察的文章,标题是:中国纺织业,从大到强。

细细一根纱,穿越一百年。万由顺说:“‘死脑筋’恪守本分,惟创新基业长青。纺织业没有天花板,裕大华也没有天花板,将一直在场,初心在此。”

《在场》对话

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

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

抗弯抗折韧性十足

一家企业工作七年该不该跳槽(员工一辈子不跳槽不改行)(7)

裕大华党委书记、董事长万由顺接受长江日报《在场》栏目专访。见习记者彭泉锦 摄

长江日报:裕大华基业长青的原因是什么?

万由顺:核心在人,在本分,在产品创新。一代又一代裕大华人不懈的努力,不断推陈出新的产品,才能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长江日报:有人评价,裕大华的“长寿”与其“保守”甚至“死脑筋”有关,你怎么看?

万由顺:“保守”也好、“死脑筋”也罢,在我看来是量力而行的稳健,稳中求进的策略。

长江日报:用一根纱形容裕大华,是什么?

万由顺:精梳纱线。细、柔,但韧性十足,抗弯、抗折。一次次重新出发,仍百折不挠。

长江日报:年营收从不到10亿元提升到60多亿元,这6年是如何做到的?

万由顺:“前伸”,做大做强了贸易;“技改”,夯实提升了基础;“后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战略的引领,产业链的协同,牢记本分的坚守,成就了裕大华的砥砺前行,转变为一家从纱到布,到印染、服装时尚,纺织全产业链布局完整的纺织服务商。

长江日报: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生产线带来了什么?

万由顺:影响力的提升、产品档次的升级、生产效率的提高、万锭用工的减少,较好规避了市场风险,经营质量得以大幅改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江日报:执掌裕大华多年,最大的成就和遗憾是什么?

万由顺:通过重组整合、改革创新,扛起了重振武汉纺织的旗帜,走上了转型升级发展的正确道路,这是裕大华的成就;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实施并没有完全如愿,壮志未酬,这是我个人的遗憾。

砥砺百年

起——扬帆起航

1919年

徐荣廷等人在武昌下新河选址,筹建裕华纱厂

1920年

改组新建裕华纺织股份公司

承——扩张发展

1921年

在石家庄筹建大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1935年

在西安筹建大兴二厂

转——逆境重生

1938年

武昌裕华纱厂迁至重庆,成立重庆裕华纱厂

1939年

西安遭受日机轰炸,为保全设备,在四川广元新建广元大华纱厂

1942年

新建成都裕华纱厂

1948年

武昌裕华纱厂战后复工

1951年

武昌裕华纱厂、西安大华纱厂先后实施公私合营

1957年9月6日

毛泽东主席视察武昌裕华纱厂

1966年

武昌裕华纱厂改制为全民所有制企业,更名为武汉第四棉纺织厂

合——勇立潮头

1993年

武汉第四棉纺织厂实施股份制改造,成立武汉裕大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年

投资武汉冰川集团,组建武汉博奇汽车装饰布有限公司

2010年

从武昌搬迁至蔡甸,成立裕泰华商贸有限公司,进入纺织原料市场

再升级——布局产业链

2015年

整合江南集团、一棉,成立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

成立武汉裕大华服饰有限公司

2018年

组建湖北裕大华华立染织有限公司

2019年

十万锭全流程智能纺纱项目正式投产

2020年

收购上海润联公司

学者洞见

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教授沈祥胜:

百年裕大华,可以用“老树发新枝”来形容,“本分”与“求变”是百年裕大华最可贵的企业精神。

实实在在做实业是“本分”,是老本行,而不是脱实向虚;从量变到质变的“求变”过程,体现出强烈的历史主动,不是一味地走老路,也不是简单的产品量产化。裕大华主动进行产品转向与产业转型,生产设备更加智能化,产品定位更加年轻化、时尚化。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郑良中 李琴 视频:长江财经传媒出品编辑:程佳怡 校对:王蓓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