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洛婚俗(滍阳街地区的传统婚俗礼仪辑录)

坛洛婚俗(滍阳街地区的传统婚俗礼仪辑录)(1)

在历史上,滍阳街(今平顶山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滍阳镇)地区人心斋厚,民风淳朴,民性豪放,向以积善、乐业、耕读传家为本。他们尊重父母,团结邻里,尊老爱幼,嫉恶如仇。

二千多年来,这里长期形成了敬神明、祭先祖、重礼仪、事农桑、勤读书的习俗。在这其中,人们最为重视的是婚嫁礼仪,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有一定的程序和流程:

1、提亲 男方或女方请媒人(介绍人)到对方家中提亲,如对方基本同意,即可互通生辰八字。八字相宜时,女方由亲嫂子或亲姊妹陪同到男方家中相亲,与男方父母初议婚事。男方父母给女方一份“见面礼”,女方受礼,就表示婚姻可期。

2、订婚 男方择吉日(一般为农历三、六、九)设宴,举行订婚仪式。女方父母或哥嫂参加,媒人陪同看男方家庭,议论门地;若双方没有异议,婚姻关系就算建立;女方从此改变男方父母称呼,男、女对对方父母不再称呼伯父、伯母或叔、姨;而改称为爹、娘。

3、送好 男方将择定迎娶的吉日通知女方,这就叫“送好儿”,也叫“请期”。送好时男方要置办聘礼。吉日确定后,女方置备嫁妆;男方购置购衣物、家具(电)、装修房屋,特别是洞房。做好迎娶前的一切准备。

4、喝商量酒 迎娶之前,男方长辈会同迎娶时的“驾毡”人、媒人一起,带上烟、酒和四件小礼物,如香皂、毛巾、木梳、化妆品等到女方家中商量有关嫁娶时的具体事宜;女方设宴招待,故称“喝商量酒”。

部分讲究的人家,还会给女方奉送《迎淑贴》。《迎淑贴》通常用红纸叠为三折,封面写XX兄台照,内里一般写:“谨尊时宪,选择吉祥,X月X日X时拜堂成亲;上车迎亲:XX方向,下车面向XX,福寿荣昌。坐帐面XX,新人梳妆。迎娶避忌:XXX属相,双方依此,喜庆为上,光前裕后,世代永康!”

双方商量内容主要是迎娶所用的工具(过去大户人家用轿;小户人家用牛车;现代人们用轿车);女方送亲的人员以及各种“利市”、“封子”金额等。迎娶所忌讳的属相是新娘出生年“太岁门前,”一、五、九位之地支。如新娘属牛,牛前一位是虎,五位是马,九位是狗,娶送女客均不能用属虎、马、狗这三相的人;新娘下轿(车)之时,凡属此三相的现场其他人也要回避。

5、迎娶 有一名“驾毡”(过去领轿迎娶新娘的人,其左臂上搭一条钱搭,钱搭上再搭一块红毡,以示主迎娶之事,故有此称)男士,带领“娶女客”到女方家中迎娶新娘。出发时要带上四样干菜(如粉条、木耳、黄花菜、香菇等)、四样湿菜(如葱、芹菜、菠菜、红萝卜等),俗称“四干四湿;”还要带一些糕点。

新娘上下轿(车)习惯是“上轿迎喜神,下轿背本命,”即新娘上轿时面向当日喜神方位,下轿时背向本命之方位。新娘下轿(车)到家,开始举行婚礼,拜天地、拜高堂、拜亲朋好友等等。傍晚时分,一对新人进入洞房后,即宣告婚礼告成。

6、回门 滍阳街习俗认为“住四(天)还八(天),两家都发。”据此吉言,女子婚后第四天由娘家舅舅叫回,男方安排酒宴招待,俗称“回门;”“新媳妇儿”在娘家住八天后,再回到婆家,自此一对新人开始了婚后漫长的人生!

这已成为当地流传千年的风俗习惯,沿袭至今而不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