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

芷韵说茶张树昌:能静静读这篇文章的,都是爱茶之人,一杯茶就是一段历史,一段故事;茶里有禅理,茶里有茶道,茶如人生,水起茶浮,水出茶沉,犹如人生起浮。细细品来,每一口茶都是一段故事。

三年多前,一音禅师离开九华山,来到了宣城的查济古镇。“十里查村九里烟,三溪汇流万户间。寺庙亭台塔影下,小桥流水杏花天。”诗中的查村,说的就是这里。“现在,查济古镇的闻名,在于它的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原先,这里曾经有一百零八座桥梁,一百八座庙宇,一百零八处祠堂,人文气息浓郁。”一音禅师告诉我。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1)

大片徽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出现在眼前,白色墙壁,黝黑屋瓦,浅灰色马头墙,老式民居鳞次栉比,连成一片。云形,弓状,阶梯式的山墙,式样多变,充满一种淡远的美感。脚下照例是清一色的石板路,石板早已在时光的打磨下泛出微光。这里的大部分房子里依旧住人,乡风淳朴,我们像串门般地随意进入居民家中转悠。

去到一音禅师的禅院,需要穿过这座古镇。“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门,石桥跨河溪,两岸古建群。”然后沿着山路向上徐行。越往上,路越难走。没有熟稔的车技,还真驾驭不了这路况。沿着山崖而行,沿着曲折山路上山,在一个分岔路口处往左行不远,便是一音禅师的院了。

整个禅院坐落在一座山的脚下,之所以选择了此处,法师也是看中了此处的风水。按照他的说法,此处左青龙,右白虎,是吉相。远远地,便看到白墙上“一音禅院”四个黑色大字,清晰入目。进入山门内,便是豁然开朗的一个大院落,占地有十几亩之多。整个院子就是山的一部分,所以,院子内的地势高下起伏,有山,有溪水,有树木,有田畴,有水涧,甚至有一处泉眼,仿佛世外桃源一般。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2)

院子里,有几处已经建好的房子,茶室,佛堂,餐室,厨房,寝间,活动区,无不齐备。整个的建筑风格呈现出一种暗淡,内敛的灰色调,与山景融为一体,丝毫不显得突兀。在建筑物的细节处理上,也让人赞叹。玻璃的大量使用,使得坐在室内时,无论饮茶还谈话,都能看到外面的山景,心情自是不同。

用过斋饭后,我们几个人留在茶室内喝茶。话题并无特定方向,佛法,茶事,篆刻,艺术,如话家常。禅声短短长长,不时有飞虫飞过来。深红色的普洱茶汤在茶杯内闪动着光晕,“在山上,最不缺的就是这些虫子。”禅师笑着说。一只绿色的树蛙趴在茶室入口的玻璃上,一动也不动。“它从下午四点钟就一直趴在这里了呢!”比我们早,山上的一位朋友笑着说。“山上的动物都是有灵性的。”有赞叹着附和。禅师童心大发,走过去,拿起手机拍了几张树蛙的照片给我们看。

一音禅师与茶的缘分由来已久。他近些年来饮的茶以岩茶和普洱茶居多,尤其是对岩茶中的白鸡冠之类的小品种茶,情有独钟。一音禅师强调,“但是,我对茶没有分别心的。绿茶,白茶,红茶,黑茶,甚至一些花茶,各有其美,只是每个人对茶的喜好不同。佛家是不讲分别心的,只是依据各自喜好来饮茶即可,不必执着。喝茶,喝的是心境。只要你喝茶的心境好,那么,茶的味道就会好。”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3)

在禅院附近的山上,有一百多株老茶树。时值明前,正是采摘明前绿茶的好时节。禅师打算请几位朋友一起来采茶,甚至考虑要学习做茶。“学习做茶,掌握一些做茶的方法应该也是一件有乐趣的事情。”

一间禅师说,《楞严经》里讲,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佛法的根本所在。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我们谈修行,谈佛法,修的是自性,明心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偏离了自己的方向。禅宗也是心地法门。

最近一段时间,禅师一直在听《楞严经》,常听常新,自谓又有不少心得。谈到禅茶一味,一音禅师也运用《楞严经》里的句子来解释。“《楞严经》里也说,一为无量,无量为一。不管是喝茶,行禅,打坐,写字,还是习武,起心动念,佛性都是通过心来运用的,所以,只有一个东西在起作用,那就是我们的心在起作用。只有一个东西存在,再无第二个东西,那也是我们的心。茶与禅是一体的,是一个味道。可读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4)

笃信佛教的一音禅师,其实饱览群书,博闻强记,对道家思想也颇为精通。他对于老子提出的“知白守黑”四个字领会颇深。“知柔过刚,知雄守雌,知白守黑。”“这是一种道家的方法和态度,让我们知进知退,这与佛法的态度不同,在佛法时是没有对立的东西的。《楞严经》里讲破掉自然和因缘,没有自然,也没有因缘,佛祖讲法不是讲因缘法吗?但你看一下《楞严经》就会知道,实际上,终极的佛法是连因缘也要破掉的。”

一音了民喜欢在山间饮茶。天暖气清,适于饮茶,他便会和友人于田间山间生柴火,煮清茶。“都说禅茶一味,那么,禅在哪里呢?禅就在当下。饮茶之际,心下没有妄念,一片清静,那么,禅便已经在茶味中了。”炉下烟火起,一串佛珠,一壶清茶,几只青花茶盏。远处一片云雾升腾翻滚,如禅意,如茶味。闻思修,三入定。

一音禅师对于院落的布置,器物陈列等,颇有自己的心得。佛像,瓷器,盆栽,桌椅,一草一木,无不得当,处处着充满灵动与灵性的美感,却又信手拈来,没有雕琢的痕迹。“真正的美,无论是艺术之美,还是自然之美,特别是艺术作品,一定要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伪美。做为首先要做一个真的人,有真性情,去伪存真。通过你的眼睛,你的心,去发现自然与生活中的美,培养,捕捉自己对美的感悟力。”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5)

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尽是法身。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山野间的兰花,梅花,梨花,竹林,都可视为我自己,无不是我们清静法身的显现。随着我们个人修为的提高,我们的心也会起变化。

大多时候,他和朋友一起喝茶,自己偶尔空闲的时候,听经的时候,也会喝上一杯茶。接待来访,成了他一天中的重要功课。好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喝茶与朋友交流都是愉悦的事情,一音禅师很享受与朋友喝茶的气氛。

会客也是修行,是待人接物的世间法,把对方当成是来成就自己和度化自己的,关键是对人不要起分别心。对境练心,他也会偶尔起烦恼,但是念头一起,就会关照到它的出现,赶快转化掉。就像喝茶,偶尔喝到苦涩的茶,也会很快转化掉一样。

一音禅师在山上,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他早上四点多醒来,五点多准时起床,念诵大悲咒,敲,但是因为怕敲钟的时间太早会打扰周围村民休息,敲钟的时间会晚一些。他上早课,晚课,白天抄经,会客,画画,大多是在晚上,十点半歇息。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6)

“佛以一音演说法”,一音,是佛音,另外,他给自己起名为一音,与他善吹箫也有关。“琴箫可为道器。”

从无到有,从山地到居间,一音禅师用行动诠释了何谓世间法。他也践行着世间法,晚上行禅,白天会客,礼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音禅师虽然地处皖南山区的偏僻一隅,却已经渐渐声名鹊起。这当然是因一音禅师的魅力。他精通佛法,工于绘画与书法,并且通晓音律,尤其善于尺八吹奏。

有几个弟子慕名而来,向他学习篆刻,绘画,尺八吹奏等。“他是从哈尔滨过来的,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我。”禅师指着一位看起来很内向的小伙子说,“他没有我的电话,就自己跑过来了。”

聊到起兴处,众人纷纷移步来到另一个地方,听禅师吹奏尺八。

你必须知道的茶知识(茶道茶文化知白守黑的茶之道)(7)

这也是一个雅致的房间。以沙铺地,遍植修竹,几个草编蒲团散落在场地上。众人随意落座。“这是尺八箫,这种乐器声源于中国,南宋时传到了日本。另一把箫是南音洞箫,又叫南管,也比较古老,在唐宋时期流行。”

虫鸣唧唧,此起彼伏。今今师父即兴吹奏一曲。声音婉转,悠长,带着几分萧索的况味,与此情,此境,此间,分外融合。

一曲终 了,只觉山中无甲子,岁月不知年。秋虫声复一声,桂花得阵阵袭来。“与笛子和二胡不同,箫是吹给自己听和,前者娱人,后者悦己。它表现的不是技巧,而是内心。”

今年已经是一音禅师来到此地第二个年头。此前,他在九华山,因一个偶然的机缘来到此地,初见此地山水,内心便觉欢喜,遂决意留下来。其间遇到种种困难与阻挠,但是凭着行禅的力量,他造出了一个近乎幻境般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