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

我叫张诗燕,常用网名蓝馨月,重庆涪陵人,自幼农村长大,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高学历,但心中有梦想。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2)

我的第一个梦想是想当兵。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因为是女儿身,曾不被乡里乡亲看好,父母也为此无法过得扬眉吐气。尚未成年的我,就梦想着有一身功夫,一是保护自己,二是为不平之事打抱不平。我每天闲暇的时候经常用拳头撞击墙壁,由轻到重地与墙壁碰撞,直到手麻木不知疼痛,也曾预想达到用手就可以劈断砖块,用脚踢断不棒。后来我选择了军事化的黄埔学校,报读了军警班,每天双脚绑着十斤重的沙袋来回长跑五公里,平日朝九晚五地练习蛙跳、爬行、前扑、武术等。在学军警为数不多的几个女孩子中,我也许是最不合格的一个,跑步摔跤,膝盖流血。前扑训练后,早上起来手掌手臂酸痛得无法扎头发。早晨起床的吹哨声结束,十分钟需到操场集合,慢性子的我难免会迟到几秒,于是被罚做俯卧撑。就连练习武术套路,有个女同学也会打趣说,练武术像在跳舞。在同学们眼里,我只是一个柔弱的女子。或许是运动量过大,再加上长期省吃俭用,将开水泡饭,或以方便面调料拌饭,有一次头晕目眩晕倒在宿舍门口。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3)

再后来我就转到舞蹈班,萌发了我的第二个梦想,成为一个舞蹈演员。已过豆蔻年华的我,劈叉不怕痛,弯腰计时能够忍,舞蹈动作也能速记,曾一心想学武术的我才渐渐地发现,舞蹈才更适合我。只是事与愿违,一年后,舞蹈班因为种种原由而解散,我无奈之下,又转到了文秘班。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4)

艺术是相通的,舞蹈也好,文学也罢,到最后都是心与心之间的对话,灵魂与灵魂之间的交流。慢慢地,我开始对文字越来越感兴趣,同样的字词,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出不同的意境和思想。在校期间,我几乎没有看过课外书,有次无意间看到一本名为《心灵独白》的书被班里的同学互相传递着看,轮到我看的时候我突然不想往下传了,我觉得自己莫名地爱上了这本书,便想占为己有。我翻阅着文中的青春年华、儿女情长、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等,仿佛知道了许多人的秘密一样,从中告诫或领悟,世事无常该如何取舍,人间百态又如何自渡自审。再后来,让我受启发的书有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的《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其作者身残志坚,克服重重困难。然而身体健全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生命,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自此,我有了文学梦。这个梦想从开始到现在没有改变过,也不会再改变。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5)

兜兜转转一晃数年过去,追梦的我一直漂泊在路上,心中虽有梦,却觉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无助地感到自己便是“飘飘何所是,天地一沙鸥。”直到2013年,我有缘翻阅到一本《三清媚》的杂志,这本杂志是由上饶三清女子文学会会长毛素珍建立的,文学会会员皆为女性。接下来,我毛遂自荐,加入了《三清媚》成为文学会的一员,有幸得毛会长厚爱。2015年毛会长安排我在婺源篁岭写作营当营长,负责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采风。当时篁岭景区的游客还不多,天街小巷人影稀疏,但喜欢安静的我,恰恰对古色古香又宁静的篁岭一见如故。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6)

2015年,接待南来北往的作家,成为我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当我结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作家时,潜移默化中,我自己也在不断成长。在写作营的这一年,我既快乐,又惆怅;既充实,又失落。我一边负责整理篁岭报,将篁岭的美景和最新动态呈现出来,一边担忧自己还能在如诗如画的篁岭待多久。我每天每夜守候在写作营,被满屋子的书籍包围着,自己却啜着一口又一口茶,匍匐在桌前,执着地与电脑作伴,敲打键盘,对着白屏上跳跃的文字不知疲倦。有很多时候,也透过一扇木窗静静地发呆,望着窗外来往的行人,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头顶的蓝天白云,周围的花草树木,远方的青山连绵,也心生此番心境: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7)

篁岭写作营是《三清媚》首个写作营,时隔不久,《三清媚》在上饶周边其它景区陆续有了第二个、第三个写作营,毛会长打算安排我到每个写作营轮流待一段时间,可已经热爱上篁岭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的我,无心再漂泊不定。我愿在篁岭做一个知足常乐的村姑,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燕子,或做一棵无忧无虑的小草。总而言之,我不想离开篁岭,我深深地喜欢这里的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经过深思熟虑,2016年我在写作营对面盘下一个小店,取名为“村姑的天堂”。店里主要经营布鞋、明信片、笔记本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和手工艺纪念品。我觉得既然爱好文学,也须得接地气的生活。于是,我一边靠劳动的双手打理小店的一品一物,一边抽闲暇时间继续做着自己的文学梦。这期间,我回到了古朴的生活,因为篁岭大多房屋是木建筑,不能自己烧饭,我每天都是去食堂打饭吃,菜合胃口的时候我吃得津津有味,不合口味的时候便加两块豆腐乳也照样吃得津津有味。在这里,简单也是我的快乐。平时不喜欢洗衣服的我,也得动手一件一件的搓洗干净,当晾衣杆上挂满我洗干净的衣服,又豁然感到轻松快乐。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8)

渐渐地,来篁岭众多媒体老师听闻我是一个筑梦文学的重庆姑娘,他们纷纷在各大网站报道我,让“村姑的天堂”瞬间成为了网红打卡点,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光临小店,与我合影。有的来过第二次、第三次的顾客,也陪伴自己的朋友或家人前来惠顾。在篁岭,因为结缘文学,我亦有幸见到一些著名作家和诗人,如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健明,获第十届矛盾文学奖《人世间》得主梁晓声老师,以及写“卑鄙是卑鄙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的墓志铭”诗人北岛老师,还有著名散文家梁衡老师,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主席李春雷老师等。更荣幸的是,2019年我出版的第一本新书《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其序是梁晓声老师帮我撰写的,梁晓声老师对我的鼓励,可以说是我老了以后回想起来都会感动感激的人,我觉得他不仅是一位著名作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他通过我的文章,洞察我的内心世界比我自己还了解自己。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9)

筑梦的路上,以及创业的路上,帮助我的人有很多很多,无法一一提及,但他们对我的支持与勉励,我一直感恩在心,从未忘怀。在此,我特别感谢三个人,第一个是三清女子文学会毛素珍会长,是她让我有机会打开文学这扇窗,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第二个是篁岭景区董事长吴向阳,他是一位低调大度的领导,包容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生意人,让一个异乡人也能够拥有这么好的一个环境和平台,不断锻炼自己的机会。第三个便是梁晓声老师,我会牢记他对我说过的一句话:“衷心祝贺你圆了夙愿,以后可以出第二本。”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0)

在篁岭,许多人也对我有过诸多疑问,譬如说:重庆那么好,你为什么选择这里?你在这里不怕孤独吗?外面的世界很大,你为什么不走出去闯一闯?像面对类似的问题,我往往会选择淡然一笑。我觉得在哪工作都是工作,那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而工作呢,至少我是快乐的,我知足常乐的心态和当下怡然自得的状态是遵循我内心在过生活。当然,我也是一个有牵挂的人,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从容,我也希望我的父母过得幸福。多年的漂泊与奋斗,我虽然没有让父母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我经过自己的打拼多多少少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我是这么认为的,人的一生,能够成为一家人都是来之不易的,要学会珍惜。假如与生俱来的条件,让父母无法改变我们的命运,那么我们作为儿女的就应该通过努力改变父母的命运。若言孤独,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当能享受孤独的时候,也是生命中不同寻常的意义。梭罗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而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就像幸福,不是别人觉得你幸福就幸福,而是自己觉得幸福才叫幸福。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1)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2)

有人羡慕我的工作环境,也有人觉得我安于舒适区,不求上进。在我自己看来,我既能吃苦,也懂得享福。我热爱生活,心中自有诗与远方;我以平常心看世界,方能释怀纷纷扰扰。我任性的时候,不去计算得失,关掉店门去旅游,或者犯困就锁门回宿舍午休。我勤劳的时候,自己买回墙纸迫不及待地装饰上去,发现色调清新的墙纸与古老的木结构不搭配,又默默地拆掉。当面对一箱箱沉甸甸的货物时,自己瞬间变成女汉子搬上搬下,有次看见桌子上有几滴血,才发现是自己打理货物时手受了伤,但却忘记了痛。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3)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4)

向往世外桃源的真实生活(在婺源篁岭村姑的天堂)(15)

很喜欢泰戈尔这段话:你今天受过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即便你向空谷喊话,也要等一会儿,才会听到那绵长的回音。谢谢岁月这位老师,让我越挫越勇,越努力越幸运。文学之路,我不与他人比,只求优于过去的自己。我也谢谢自己,没有放弃梦想,没有忘记初心。在漫漫人生路上,不管我挚爱文学,还是继续创业,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心中有佛,心中有善,自得其乐,懂得感恩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