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寓言故事之最(品读庄子著作中的几则寓言故事)

庄子故里在河南省民权县庄子镇的青莲寺村。老家离那儿不远,打小就听到不少民间流传的许多相关小故事。长大了,从各类书籍和媒体看到听到的更多。近来忽然想到把自认为有意思的整理出几则,不知大家有无兴趣浏览一下。

一 涸辙之鲋

庄子寓言故事之最(品读庄子著作中的几则寓言故事)(1)

先解释题目:涸辙,积水无存的车辙沟;鲋,鲫鱼。

下面说故事。

庄周家里很贫困,这天断粮了,大老远到监河侯家里去借。

监河侯说:“可以呀!不过要等我得到封地,从封地上收到很多赋税,我会从这笔钱中借给你三百金!”

庄子听了他的话,气得脸都变了颜色。

他回应监河侯说:“我昨天往你这儿赶时,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喊我。回头没发现人,却看到车辙沟中有条快要干死的鲫鱼。我问他:"是你在说话吗?你怎么在这里呢?″

它回答说:"是呀!我原来是东海里水中之臣。现在落难到这里。你能给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吗?"

我对它说:"可以呀!等我到南方游说吴国越国的国王,然后引来西江水救你脱离灾难,你看可以吗?"

鲫鱼听了气愤地说:"鱼不能离水。能得到斗升之水我可以暂时存活再想办法续命。你说这样的话,干脆早点到干鱼市场上去找我的尸体好了!”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一外物》篇。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讽刺监河侯代表的权贵阶层。他们常用虚伪说辞欺骗苦难中的底层百姓,而不是真正想办法去解除他们的痛苦。

二 捕蝉者的启示

庄子寓言故事之最(品读庄子著作中的几则寓言故事)(2)

孔子前往楚国路过一片树林。他见到一位驼背老人手持一根竹竿,竿梢上加了粘胶在粘蝉。只见他轻而易举像从地下拾物一样,很容易就粘到一只蝉。

孔子好奇地上前问道:"您真行呀!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吗?"

老人回答:"当然有。我练习五六个月,才做到在竿梢上稳稳地立两个弹凡不落,这时粘蝉失手就已经很少了;后来练到可以垒三个弹丸时,失手的时候不超过十分之一;再练,练到垒五个弹丸不落,粘蝉就如探囊取物一样非常容易了!在捕蝉过程中,我保持身体像树桩一样纹丝不动;持竿的胳膊像一段枯树枝一般。虽然广阔天地中万物纷杂,我看见的却只有蝉的翅膀。头也不回,目不斜视,不让任何事物干扰我对蝉翅膀的注意力,我怎么会粘不到蝉呢?″

孔子扭回头对弟子说:"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就是说的这位驼背老人吧!"

捕蝉者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树枝上的鸣蝉翅膀,"心不二用,聚精会神″,喧嚣的外在世界完全无法扰乱他的工作,所以他获得了成功。在信息社会人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干扰,因此学会做事专注更加重要。

实际上,捕蝉老人给人的启示还不止这些。

假使老人没有出神入化的捕蝉技艺,他心思再专注也难以捕到蝉。而他的技艺是通过辛苦的实践练习获得的。为训练持竿的稳定性和准确度,他持续地分阶段实施艰苦练习,才有了炉火纯清的捕蝉技艺。有了技艺加上注意力专注,才使他终获成功。

三 吴王射狙

庄子寓言故事之最(品读庄子著作中的几则寓言故事)(3)

狙,就是猕猴。吴王泛舟过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猴群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纷纷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密林深处。

有一只猴子却与众不同。在吴王面前,他从容自得地腾身而起,抓住一条长长的树枝跳来跳去,显摆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住飞来的箭。

吴王下令叫随从一齐射它,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头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个猴子再三夸耀它灵巧的身姿,它是在以其敏捷渺视于我。可是这导致它悲惨的死在了我的箭下!它的表现应该引为鉴戒啊!在人前不要表现出让人不舒服的骄傲一面才好!"

颜不疑回到家里,便去拜贤士董梧为老师,用心去除自己沾染的傲气、好享乐、爱虚荣等坏毛病。

三年之后,颜不疑受到了国人的尊敬。

群猴察觉到吴王带来的危险,都赶快离开,准恐避之不及。那只例外的猴子却故意在吴王面前显摆自己。它恃才傲物,结果惹祸上身被吴王射杀。

提起"骄傲″,通常人们想到的是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其实,人前喜欢炫耀所长也是骄傲的表现。它传递给人的信息是"你不如我,我比你强"。这势必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和愤懑,容易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

历史上因卖弄才华招来杀身之祸的例子并不少见,三国时的杨修,就是因为几次在曹操面前卖弄小聪明,激怒了曹操,毫无价值地为曹操所杀。

四 话说’三起三落孙叔敖’

庄子寓言故事之最(品读庄子著作中的几则寓言故事)(4)

隐士肩吾问孙叔敖:"听说您三次任楚令尹而不炫耀,三次去职而面无忧色。刚听说时我怀疑是不是真的。后来见到您,看您呼吸轻松,表情自然,才知道您的确如此。你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孙叔敖说:"我哪有什么过人之处!我认为,大凡事情要来你就无法推阻,要去你也无法挽留。得与失都不是我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既然如此,我又何必为之喜欢和忧愁呢?而且,我也不知这些得与失,是由令尹职位带来还是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若为职位带来则与我本人无关;若因我个人原因,则又与令尹职位无关了。所以我只顾踌躇满志,四顾不暇,哪里还有工夫在乎别人以为我尊贵或者卑贱呢!"

肩吾与孙叔敖的对话被记载在《庄子外篇一田子方》中。

人生有起有伏,人的情绪难免随人生起伏而跌荡。但孙叔敖却可以做到地位荣辱无挂于心。得意时不耀武扬威,失意了不怨天尤人。这非常难能可贵。

为荣辱得失而欢喜忧愁,归根结底是将外物看得太重。仰仗外物获得心理满足,必然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对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心、对失败的恐惧、对命运不可预测的担忧等等,所有这些远远超过满足本身!所以人对外物依赖越重,越容易患得患失,结果会事与愿违,与幸福渐行渐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