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隔离第13天没有症状(待在一起晒太阳)

一个个鼓励

一个个安慰

像家人一样

握着你的手

——我们是亲人

心内四兄弟

浦东医院心脏内科病房在13楼,37到40床在一个房间,4个男病人都没有陪护——护士长傅咏华这么安排,原本是为了方便照顾,因为这间病房正对护士吧台。谁知,突发的14天漫长等待,成就了一个“心内四兄弟”。

自我隔离第13天没有症状(待在一起晒太阳)(1)

“要不是这14天有好兄弟开导啊,我要过不去了!”72岁的老朱一开口就伤心落泪:“我和老伴1968年结婚,从没红过脸,我就根本没有设想过跟她分开。谁知啊,11月4日她忽然脑梗,送进浦东医院,在ICU里抢救了8天,还是走了!办完她丧事的当晚,我一个人在家淌眼泪,忽然胸痛得不得了,打电话给儿子女儿,连夜住进了心内科。”老朱原本21日要出院,医院竟然就封起来了,“多亏走不掉,认识了老俞。”

老俞,66岁,是“四兄弟”里最年轻的,从静安区搬来周浦居住 。老俞的老伴、子女都在国外,他一个人留守上海。老俞身体一直挺好,11月7日忽然胸痛、冒冷汗,好在他住的小区就在浦东医院旁边,自己一步一步走进了急诊。心内科主任朱中生说:“好险啊!大血管堵掉一根!病情非常重!紧急放了支架,算是安全了。”既来之则安之,老俞一个人住在医院里,要用的东西全靠某宝,外卖技能“杠杠滴”。

老俞缓过来了,就开始“多事”了。他注意到老朱经常抹眼泪,就开导起来,聊着聊着还发现,同病房的陈林荣老爷子的儿子竟然就是浦东医院ICU的医生陈卫!“你儿子就在医院里,怎么从来不来看你呢?”大家都好奇起来。床位主任医生蒋庆渊解开了谜底:陈卫医生太忙了,舍小家为大家。

四兄弟中的“老大”是80岁的陈泉根,25日本是他该出院的日子。现在,他也一点不着急,“听老俞讲故事开导老朱,真是很有趣,待在一起晒太阳,一点也不着急。”

读书人凤子

自我隔离第13天没有症状(待在一起晒太阳)(2)

初冬的浦东医院,层林尽染,凤子坐在阳光下,握着一本书慢慢品读。

凤子来自深圳,原计划11月21日接母亲出院回家——她的母亲今年6月查出乳腺癌,随即来上海做了手术,紧接着开始化疗,“我妈妈身体一直都很弱,人家化疗了在家休养,她根本离不开医院。我们选择浦东医院肿瘤科,就因为这里的医生负责任,经得起我妈妈‘各种考验’。”忽然,说好的“走”变成“关”在病区里不能动,凤子说:“内心安宁才是幸福,妈妈理解。”

“第一天,我还着急想走,心想等核酸结果出来是阴性应该就能走了。”那一整夜,她看见医生、护士忙个不停,“不管什么时间问他们吃饭了没有,都是‘还没有’;第二天早上又是一轮采样做核酸,到了中午,我问护士妹妹‘吃饭了没有’,答案还是‘没呢’。我就想,人家都20多小时没合眼没吃饭了,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凤子能做的,“就是看见一个妹妹就往她口袋里塞一块饼干,希望护士妹妹不要饿着肚子。”

看凤子的朋友圈,才发现她家的企业,在2020年初,曾从海外采购大量抗疫物资捐助武汉。

沪剧明星雪官

“包医生,我想给你们唱一段沪剧。”雪官15岁登台唱戏,算是民间一个角儿。不过,最近十年她已经不能唱了,因为她得了甲亢,继发心衰,11月中旬因为严重的肺炎住进了呼吸内科。11月20日,她的病情好转了,陪护的儿子、媳妇刚回家一会儿,就赶上了医院闭环管理。雪官说:“医生、护士把我照顾得老好,我精神越来越好,又想唱戏了!”

11月28日是星期六,难得的好阳光,呼吸内科主任包红和护士长一起帮雪官理好衣服,让她坐舒服点,摘下口罩唱了一段。

像家人一样,握着患者的手

“从医20余载,见过无数次生死离别,从没有现在这样凄凉。只恨病毒无情,剥夺了家人陪伴的权利。”2020年3月,小布曾与支援金银潭医院的李晓静(现任浦南医院护理部主任)连线,当时,她的这句话让人泪目。

哪曾想,11月,当冬天再次降临,小布会亲身体验这一幕:在上海市浦东医院11楼的肿瘤病房,有一位91岁母亲病逝,然而医院正在闭环管理,陪护老人的小女儿周女士只能独自送母亲离开,头上戴的白花也是用口罩系带手工改制的。

自我隔离第13天没有症状(待在一起晒太阳)(3)

“我妈妈鼻子上有一颗痣,90年相安无事,今年3月份忽然出血、溃烂,到浦东医院一看原来是皮肤癌,做了手术后就回家休养了。”周女士说自己还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哥哥几年前发现鼻咽癌。心疼90岁的老母亲,兄妹几个决定不做术后化疗,抱着侥幸的心理给老母亲吃好喝好,谁知,9月底老母亲吃不下也拉不出,再去医院就已经是肝转移、胰腺转移。“妈妈10月1日的生日,我们兄妹三个给老母亲好好过了一个生日,心里都知道这是我们给妈妈过的最后一个生日了。”10月3日住进肿瘤病房,特殊时期只能有一个陪护,兄妹三个都去做了核酸,轮流到医院陪妈妈,周女士还没退休,每到周末就是她陪妈妈的日子。

11月20日是周五,周女士“接班”后正赶上医院闭环管理,“妈妈情况已经很不好了,我们兄妹就怕她在隔离期间去世。谁知,怕什么来什么,23日,妈妈走了。”周女士哭着回忆,母亲是个安静又爱干净的人,去世前两天,忽然闹着要见另外两个子女,“喊着哥哥和姐姐的名字,声音很大,我心疼得眼泪直淌。”周女士说,好在,听到儿子在手机里喊“妈妈”,“妈妈就不响了。”

“我从来就没有做好一个人送妈妈走的准备,多亏有医生和护士的陪伴。”医院大内科护士长瞿春霞同时也是肿瘤血液科护士长,护理过18年肿瘤病人。她时时关心着这一对母女,听说一直没有胃口的老人家忽然要吃香蕉,她立刻帮忙找来了香蕉,并悄悄做起了“守护天使”。“临终前,很多人会出现反常情况,比如,一直大便困难的人忽然要解大便了,大便后就去世了。”护士长的这个经验对周女士很有帮助,她说:“妈妈吃完香蕉之后,就糊涂了,不认得我了,两个小时后就去世了。”

医生和护士在这些天,就像家人一样,握着患者的手,给予患者一个个鼓励、一个个安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周到上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